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二)
二、肝脏胆红素代谢的检测指标
(一)血清一分钟胆红素测定
所测定的是血清中的结合胆红素,即直接胆红素,正常值:一分钟胆红素1.71 -7.0微摩尔/升,总胆红素为1.71-17.1微摩尔/升。临床意义如下:
1.诊断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的疾病。如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恶性贫血和铅中毒等。此类黄疸病人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增高,一分钟胆红素浓度基本正常,SB/TB(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比值小于20%。而在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者,一分钟胆红素所占比例常40%-60%以上,故有助于诊断以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特征的疾病。
2.早期诊断某些肝胆疾病。有时血清一分钟胆红素升高(>7.0微摩尔/升),而总胆红素正常,可见于病毒性肝炎黄疸前期病人或无黄疸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胆道部分阻塞和肝癌病人。有些病人在总胆红素恢复正常后,一分钟胆红素仍可持续增高。
, 百拇医药
3.协助鉴别诊断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者,一分钟胆红素在总胆红素所占比例低于阻塞性黄疸病人,在鉴别诊断时有一定参考价值。一般来讲,SB/TB为40%-60%,常提示肝细胞性黄疸;SB/TB大于70%,常提示阻塞性黄疸。
(二)血清总胆红素测定(TB)
正常值为1.71-17.1微摩尔/升。一般认为大于20.5微摩尔/升有以下临床意义:
1.用于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和判断预后。血清胆红素测定是了解肝细胞坏死程度的一个灵敏指标。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者常反映有较严重的肝细胞损害。总胆红素定量长期异常,则提示有转为慢性肝炎的可能;如黄疸短期内急骤加重,则表示病情危重,需住院治疗,密切观察病情。肝细胞损害常表现为胆红素升高,但也不全如此。如暴发型肝炎病人,血清胆红素可仅轻度升高,极少数亚急性肝炎病例可无黄疸出现;胆汁淤积性肝炎病人,血清胆红素可甚高而肝细胞受累较轻。
, 百拇医药
2.了解病人有无黄疸及黄疸程度、演变过程。病人临床表现有黄疸时,其血清胆红素均增高,测定血清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可帮助判断黄疸的类型。
3.由于肝脏处理胆红素的潜力很大,且影响因素很多,因此仍不是肝功能异常的敏感指标,也不能准确反映肝脏损害程度。
(三)尿胆红素定性试验
正常时为阴性。如为阳性有以下临床意义:
1.怀疑有黄疸的病例,本试验可立即得到结果,是快速、简便的肝胆疾病筛选检查。
2.急性病毒性肝炎或中毒性肝炎的病人,在血清胆红素甚至一分钟胆红素升高前,尿中即可查到胆红素,比尿胆原还早,故可用于早期诊断。在肝炎恢复期病人,尿胆红素可在黄疸完全消退前即消失,有助于预后的判断。
, http://www.100md.com 3.如果血清胆红素增高,但是尿中胆红素阴性,提示为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因为只有结合胆红素才能经尿排出。临床多见于溶血性疾病及一些先天性遗传性疾病。
4.溶血性黄疸病人,尿胆红素呈阴性反应;阻塞性黄疸病人尿胆红素阳性;肝细胞性黄疸病人亦呈阳性反应。
(四)尿液尿胆原测定
正常人尿中仅含有少量尿胆原,定量测定约1-4毫克/24小时。尿胆原含量超过正常见于肝实质性损害。如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病人,由于肝功能障碍,肝脏不能及时利用尿胆原,故尿内尿胆原明显增加;完全梗阻性黄疸病人,由于胆汁向肠道排出减少,尿胆原合成减少,故尿中尿胆原含量减少甚至消失;在黄疸消退以后,肝功能仍有障碍者,尿内尿胆原又复增加,并随肝功能好转而起伏。无黄疸型肝炎、肝硬化和溶血性黄疸者,尿胆原亦常增加。梗阻性黄疸者尿内尿胆原持续阴性,提示为恶性胆道梗阻。一般认为,尿内尿胆原测定反映肝实质损害,而胆道梗阻病人内尿胆原减少或消失。
, 百拇医药
三、肝脏蛋白质代谢的检测指标
(一)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
正常值为TP60-80克/升、A35-50克/升、G20-30克/升。临床意义如下:
1.急性肝炎、轻型慢性肝炎病人的血清总蛋白量一般无显著变化。合并有营养不良时,白蛋白与球蛋白发生相反的变化。总蛋白浓度视二者比例不同,可升高或降低。肝硬化病人球蛋白升高,白蛋白明显降低,总蛋白降低,提示预后不良。
2.病毒性肝炎病人的白蛋白多为正常,其白蛋白降低的程度与肝炎病情程度相平行。肝硬变、慢性肝炎、长期阻塞性黄疸病人白蛋白均可降低。监测血清白蛋白浓度的变化,是估计预后的良好指标。
3.慢性肝炎病人的球蛋白增加,主要是γ球蛋白增高,α球蛋白稍降低,β球蛋白则高低不定。
4.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正常人A/G为1.5-2.5/1。肝硬化病人的A/G比值几乎均降低,尤以有黄疸的肝硬化者更明显。肝外胆道阻塞者,A/G比值降低与急性肝炎者大致相似。重症肝硬化者,尤其是有腹水者,白蛋白显著降低而γ球蛋白显著增高者,A/G比值甚至倒置,是判断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百拇医药
(一)血清一分钟胆红素测定
所测定的是血清中的结合胆红素,即直接胆红素,正常值:一分钟胆红素1.71 -7.0微摩尔/升,总胆红素为1.71-17.1微摩尔/升。临床意义如下:
1.诊断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的疾病。如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恶性贫血和铅中毒等。此类黄疸病人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增高,一分钟胆红素浓度基本正常,SB/TB(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比值小于20%。而在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者,一分钟胆红素所占比例常40%-60%以上,故有助于诊断以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特征的疾病。
2.早期诊断某些肝胆疾病。有时血清一分钟胆红素升高(>7.0微摩尔/升),而总胆红素正常,可见于病毒性肝炎黄疸前期病人或无黄疸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胆道部分阻塞和肝癌病人。有些病人在总胆红素恢复正常后,一分钟胆红素仍可持续增高。
, 百拇医药
3.协助鉴别诊断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者,一分钟胆红素在总胆红素所占比例低于阻塞性黄疸病人,在鉴别诊断时有一定参考价值。一般来讲,SB/TB为40%-60%,常提示肝细胞性黄疸;SB/TB大于70%,常提示阻塞性黄疸。
(二)血清总胆红素测定(TB)
正常值为1.71-17.1微摩尔/升。一般认为大于20.5微摩尔/升有以下临床意义:
1.用于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和判断预后。血清胆红素测定是了解肝细胞坏死程度的一个灵敏指标。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者常反映有较严重的肝细胞损害。总胆红素定量长期异常,则提示有转为慢性肝炎的可能;如黄疸短期内急骤加重,则表示病情危重,需住院治疗,密切观察病情。肝细胞损害常表现为胆红素升高,但也不全如此。如暴发型肝炎病人,血清胆红素可仅轻度升高,极少数亚急性肝炎病例可无黄疸出现;胆汁淤积性肝炎病人,血清胆红素可甚高而肝细胞受累较轻。
, 百拇医药
2.了解病人有无黄疸及黄疸程度、演变过程。病人临床表现有黄疸时,其血清胆红素均增高,测定血清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可帮助判断黄疸的类型。
3.由于肝脏处理胆红素的潜力很大,且影响因素很多,因此仍不是肝功能异常的敏感指标,也不能准确反映肝脏损害程度。
(三)尿胆红素定性试验
正常时为阴性。如为阳性有以下临床意义:
1.怀疑有黄疸的病例,本试验可立即得到结果,是快速、简便的肝胆疾病筛选检查。
2.急性病毒性肝炎或中毒性肝炎的病人,在血清胆红素甚至一分钟胆红素升高前,尿中即可查到胆红素,比尿胆原还早,故可用于早期诊断。在肝炎恢复期病人,尿胆红素可在黄疸完全消退前即消失,有助于预后的判断。
, http://www.100md.com 3.如果血清胆红素增高,但是尿中胆红素阴性,提示为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因为只有结合胆红素才能经尿排出。临床多见于溶血性疾病及一些先天性遗传性疾病。
4.溶血性黄疸病人,尿胆红素呈阴性反应;阻塞性黄疸病人尿胆红素阳性;肝细胞性黄疸病人亦呈阳性反应。
(四)尿液尿胆原测定
正常人尿中仅含有少量尿胆原,定量测定约1-4毫克/24小时。尿胆原含量超过正常见于肝实质性损害。如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病人,由于肝功能障碍,肝脏不能及时利用尿胆原,故尿内尿胆原明显增加;完全梗阻性黄疸病人,由于胆汁向肠道排出减少,尿胆原合成减少,故尿中尿胆原含量减少甚至消失;在黄疸消退以后,肝功能仍有障碍者,尿内尿胆原又复增加,并随肝功能好转而起伏。无黄疸型肝炎、肝硬化和溶血性黄疸者,尿胆原亦常增加。梗阻性黄疸者尿内尿胆原持续阴性,提示为恶性胆道梗阻。一般认为,尿内尿胆原测定反映肝实质损害,而胆道梗阻病人内尿胆原减少或消失。
, 百拇医药
三、肝脏蛋白质代谢的检测指标
(一)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
正常值为TP60-80克/升、A35-50克/升、G20-30克/升。临床意义如下:
1.急性肝炎、轻型慢性肝炎病人的血清总蛋白量一般无显著变化。合并有营养不良时,白蛋白与球蛋白发生相反的变化。总蛋白浓度视二者比例不同,可升高或降低。肝硬化病人球蛋白升高,白蛋白明显降低,总蛋白降低,提示预后不良。
2.病毒性肝炎病人的白蛋白多为正常,其白蛋白降低的程度与肝炎病情程度相平行。肝硬变、慢性肝炎、长期阻塞性黄疸病人白蛋白均可降低。监测血清白蛋白浓度的变化,是估计预后的良好指标。
3.慢性肝炎病人的球蛋白增加,主要是γ球蛋白增高,α球蛋白稍降低,β球蛋白则高低不定。
4.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正常人A/G为1.5-2.5/1。肝硬化病人的A/G比值几乎均降低,尤以有黄疸的肝硬化者更明显。肝外胆道阻塞者,A/G比值降低与急性肝炎者大致相似。重症肝硬化者,尤其是有腹水者,白蛋白显著降低而γ球蛋白显著增高者,A/G比值甚至倒置,是判断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