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二)
(二)血清蛋白电泳
由于蛋白质是两性物质,在不同酸碱度的溶液中带有不同的电荷,在电场中可作速度、方向不同的移动。参考值白蛋白0.54-0.73,α1球蛋白0.03-0.05,α2球蛋白0.06-0.10,β球蛋白0.05-0.11,γ球蛋白0.12-0.20。临床意义如下:
1.白蛋白。由肝脏合成,每日约合成11-14.7克。肝细胞受损害时,白蛋白合成及其在细胞内的运输和释放均可发生障碍,而分解代谢受影响较少,故血清中白蛋白含量减少。急性肝炎病人,白蛋白轻或中度减少,但在亚急性肝坏死、慢性肝炎、肝硬化病人,白蛋白可明显降低,其减少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常呈正相关。故对肝炎病人,白蛋白可作为判断肝炎严重程度的依据和作为判断预后恶劣的指标。
2.α1球蛋白。肝细胞严重坏死和肝硬化病人,α1球蛋白减少,故测定α1球蛋白对于判断肝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参考价值。
, http://www.100md.com
3.α2球蛋白。病毒性肝炎病人初期,α2球蛋白多为正常,以后可逐渐增加;但肝细胞严重受损害时,常减少。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α2球蛋白多数降低。
4.β球蛋白。肝细胞严重受损害者,β球蛋白明显降低,如进行性降低提示预后不良。β球蛋白升高常提示有胆汁淤积。
5.γ球蛋白。急性病毒性肝炎及轻型慢性肝炎病人多数正常,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者明显升高,故血清γ球蛋白对判断病人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三)其他一些血清蛋白质检测
为了判断肝实质损害程度,可选用前白蛋白、运铁蛋白、结合球蛋白、运血红素蛋白等作为指标。血清蛋白质降低越明显,说明肝脏损害越重。对急性肝损害病人,可选用白蛋白、前白蛋白、运血红素蛋白、结合珠蛋白、运铁蛋白等作为指标,如恢复正常,为预后良好的标志;对慢性肝炎病人,可判断是否为活动期,若结合珠蛋白、运血红素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降低,提示有活动性病变存在。
, 百拇医药
(四)血氨的测定
氨主要来自肠道的尿素氮及食物蛋白质分解,肾脏谷氨酰胺和骨骼肌中腺甘酸分解产生。氨的主要清除途径是经过肝脏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因此,测定血氨的浓度,可用于估计肝病病人肝脏损害程度及其预后。肝脏受损越重,代谢氨的能力越差,血氨浓度越高。急性肝炎病人血氨正常或仅轻度增高;重型肝炎病人以及肝硬化病人,血氨可明显增高,是肝昏迷的原因之一。
(五)血浆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肝脏是体内氨基酸代谢的重要场所,门静脉内的氨基酸在肝内主要经脱氨基和转氨基的作用,使游离氨进一步合成为尿素,其他大部分进入体循环,即成为血浆氨基酸。包括支链氨基酸(BCAA):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芳香族氨基酸(AAA):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正常的支、芳比值3-3.5/1。肝炎病人常有血浆氨基酸代谢紊乱,支、芳比值下降。故认为测定肝病病人血浆基酸及支、芳比值有助于了解肝细胞的功能和(或)肝细胞的坏死程度,并可借以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
, http://www.100md.com
四、肝脏脂肪代谢的检测指标
(一)血清胆固醇测定
血液中的胆固醇主要是由肝脏合成,为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正常人血清胆固醇含量为3.38-5.72毫摩尔/升,胆固醇酯约2.34-3.38毫摩尔/升。临床意义如下:
1.阻塞性黄疸病人的血清胆固醇量升高,主要是游离胆固醇升高而胆固醇酯常正常,如并发肝细胞损害,则胆固醇酯绝对量也降低。慢性胆道阻塞者胆固醇升高较急性胆道阻塞者更为明显。
2.急性肝炎及轻型慢性肝炎病人血清胆固醇多数正常,严重肝细胞坏死及肝硬化病人的血清胆固醇浓度降低;伴有胆汁淤积的病人也可升高,胆汁性肝硬化病人的血清胆固醇可明显升高;胆固醇/胆固醇酯比值的降低,提示肝细胞退行性变。
(二)脂蛋白X(LP-X)测定
, 百拇医药
正常人的血清中绝对不出现LP-X,它是一种异常的低密度脂蛋白。目前认为LP-X是脂蛋白中惟一具有临床意义的鉴别胆汁淤积的标志物,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肝外胆汁淤积病人对其敏感性为100%,肝内胆汁淤积病人对其敏感性为97.7%,而无胆汁淤积的各种肝病病人LP-X阳性者仅有2.3%。LP-X可分为三种亚型:LP-X1、LP-X2、LP-X3,各亚型含量不同。LP-X测定对确定各种肝胆疾病引起的胆汁淤积有意义。
五、肝脏凝血功能的检测指标
肝脏能合成除因子Ⅲ及因子α链以外的全部凝血因子,在维持正常凝血机能中起重要作用。肝病病人的凝血因子合成均减少,临床可出现牙龈、鼻黏膜出血,皮肤淤斑,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一般认为,最早出现、减少量最多的是因子Ⅶ,其次是因子Ⅱ和X,最后出现、减少量少的是因子V。
(一)凝血酶原时间(PT)
, http://www.100md.com
较正常对照延长3秒以上有意义。急性肝炎及轻型慢性肝炎PT正常,严重肝细胞坏死及肝硬化病人PT明显延长。PT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较敏感的指标。
(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正常值为80%-100%。其临床意义同PT。
(三)肝促凝血活酶试验(HPT)
是测定肝脏储备功能的方法之一,能敏感而可靠地反映肝损害所造成的凝血因子Ⅱ、Ⅶ、X合成障碍。临床检测表明,急性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肝硬化和亚急性重型肝炎病人在病程的各个阶段,其HPT降低;病情越重,HPT越低;当肝病发展到肝细胞功能衰竭时,其HPT均显著下降,一般多低于0.5;若HPT逐渐依次恢复,则预后良好。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2页 1 2, http://www.100md.com
由于蛋白质是两性物质,在不同酸碱度的溶液中带有不同的电荷,在电场中可作速度、方向不同的移动。参考值白蛋白0.54-0.73,α1球蛋白0.03-0.05,α2球蛋白0.06-0.10,β球蛋白0.05-0.11,γ球蛋白0.12-0.20。临床意义如下:
1.白蛋白。由肝脏合成,每日约合成11-14.7克。肝细胞受损害时,白蛋白合成及其在细胞内的运输和释放均可发生障碍,而分解代谢受影响较少,故血清中白蛋白含量减少。急性肝炎病人,白蛋白轻或中度减少,但在亚急性肝坏死、慢性肝炎、肝硬化病人,白蛋白可明显降低,其减少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常呈正相关。故对肝炎病人,白蛋白可作为判断肝炎严重程度的依据和作为判断预后恶劣的指标。
2.α1球蛋白。肝细胞严重坏死和肝硬化病人,α1球蛋白减少,故测定α1球蛋白对于判断肝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参考价值。
, http://www.100md.com
3.α2球蛋白。病毒性肝炎病人初期,α2球蛋白多为正常,以后可逐渐增加;但肝细胞严重受损害时,常减少。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α2球蛋白多数降低。
4.β球蛋白。肝细胞严重受损害者,β球蛋白明显降低,如进行性降低提示预后不良。β球蛋白升高常提示有胆汁淤积。
5.γ球蛋白。急性病毒性肝炎及轻型慢性肝炎病人多数正常,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者明显升高,故血清γ球蛋白对判断病人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三)其他一些血清蛋白质检测
为了判断肝实质损害程度,可选用前白蛋白、运铁蛋白、结合球蛋白、运血红素蛋白等作为指标。血清蛋白质降低越明显,说明肝脏损害越重。对急性肝损害病人,可选用白蛋白、前白蛋白、运血红素蛋白、结合珠蛋白、运铁蛋白等作为指标,如恢复正常,为预后良好的标志;对慢性肝炎病人,可判断是否为活动期,若结合珠蛋白、运血红素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降低,提示有活动性病变存在。
, 百拇医药
(四)血氨的测定
氨主要来自肠道的尿素氮及食物蛋白质分解,肾脏谷氨酰胺和骨骼肌中腺甘酸分解产生。氨的主要清除途径是经过肝脏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因此,测定血氨的浓度,可用于估计肝病病人肝脏损害程度及其预后。肝脏受损越重,代谢氨的能力越差,血氨浓度越高。急性肝炎病人血氨正常或仅轻度增高;重型肝炎病人以及肝硬化病人,血氨可明显增高,是肝昏迷的原因之一。
(五)血浆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肝脏是体内氨基酸代谢的重要场所,门静脉内的氨基酸在肝内主要经脱氨基和转氨基的作用,使游离氨进一步合成为尿素,其他大部分进入体循环,即成为血浆氨基酸。包括支链氨基酸(BCAA):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芳香族氨基酸(AAA):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正常的支、芳比值3-3.5/1。肝炎病人常有血浆氨基酸代谢紊乱,支、芳比值下降。故认为测定肝病病人血浆基酸及支、芳比值有助于了解肝细胞的功能和(或)肝细胞的坏死程度,并可借以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
, http://www.100md.com
四、肝脏脂肪代谢的检测指标
(一)血清胆固醇测定
血液中的胆固醇主要是由肝脏合成,为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正常人血清胆固醇含量为3.38-5.72毫摩尔/升,胆固醇酯约2.34-3.38毫摩尔/升。临床意义如下:
1.阻塞性黄疸病人的血清胆固醇量升高,主要是游离胆固醇升高而胆固醇酯常正常,如并发肝细胞损害,则胆固醇酯绝对量也降低。慢性胆道阻塞者胆固醇升高较急性胆道阻塞者更为明显。
2.急性肝炎及轻型慢性肝炎病人血清胆固醇多数正常,严重肝细胞坏死及肝硬化病人的血清胆固醇浓度降低;伴有胆汁淤积的病人也可升高,胆汁性肝硬化病人的血清胆固醇可明显升高;胆固醇/胆固醇酯比值的降低,提示肝细胞退行性变。
(二)脂蛋白X(LP-X)测定
, 百拇医药
正常人的血清中绝对不出现LP-X,它是一种异常的低密度脂蛋白。目前认为LP-X是脂蛋白中惟一具有临床意义的鉴别胆汁淤积的标志物,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肝外胆汁淤积病人对其敏感性为100%,肝内胆汁淤积病人对其敏感性为97.7%,而无胆汁淤积的各种肝病病人LP-X阳性者仅有2.3%。LP-X可分为三种亚型:LP-X1、LP-X2、LP-X3,各亚型含量不同。LP-X测定对确定各种肝胆疾病引起的胆汁淤积有意义。
五、肝脏凝血功能的检测指标
肝脏能合成除因子Ⅲ及因子α链以外的全部凝血因子,在维持正常凝血机能中起重要作用。肝病病人的凝血因子合成均减少,临床可出现牙龈、鼻黏膜出血,皮肤淤斑,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一般认为,最早出现、减少量最多的是因子Ⅶ,其次是因子Ⅱ和X,最后出现、减少量少的是因子V。
(一)凝血酶原时间(PT)
, http://www.100md.com
较正常对照延长3秒以上有意义。急性肝炎及轻型慢性肝炎PT正常,严重肝细胞坏死及肝硬化病人PT明显延长。PT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较敏感的指标。
(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正常值为80%-100%。其临床意义同PT。
(三)肝促凝血活酶试验(HPT)
是测定肝脏储备功能的方法之一,能敏感而可靠地反映肝损害所造成的凝血因子Ⅱ、Ⅶ、X合成障碍。临床检测表明,急性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肝硬化和亚急性重型肝炎病人在病程的各个阶段,其HPT降低;病情越重,HPT越低;当肝病发展到肝细胞功能衰竭时,其HPT均显著下降,一般多低于0.5;若HPT逐渐依次恢复,则预后良好。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2页 1 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