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疗管理 > 医疗改革 > 医疗改革
编号:11000151
医改不能再次遗忘农村 财政咬牙也应跟上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14日 中国青年报
     毕舸

    “从总体上看,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只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初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整整落后10年。”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6日表示,城乡消费差距令人震惊(9月7日《齐鲁晚报》)。

    农民消费水平落后城市居民10年,无须用调查数据做证,早已在公众的心目中形成清晰的认识了。消费水平的差距,带来的只是生活水平的差别,但教育、医疗则指向农村居民的生存底线。因此,国家统计局的这组数据更值得关注:目前,全国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只有10%左右,90%以上的农民属于自费医疗群体,而城市合作医疗的覆盖率则为42%。

    医改新方案上报国务院待批,据说此次最大的亮点在于坚持公益性主导(《东方早报》9月7日)。另有报道说,全民医保成医改远期目标。到2010年,我国所有城镇居民将全部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不管这些政策是“近期规划”还是“远期目标”,至少有一点可以明了:政府正在下决心扭转一度陷入误区的公共医疗服务政策,承担起更多的应尽责任。可让人遗憾的是,无论是对公立医院服务的重新定位,还是医疗改革的目标,基本上都圈定在城市范围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副司长熊先军就说:实现全民医保还是有一定距离,未来几年里,我国的医疗保险改革将按照先城镇后农村、先经济发达地区后经济落后地区的梯次方式推进。
, http://www.100md.com
    城市经济实力基础相对雄厚,可支配财政收入多一些,于是无论是对公立医院的加大投入、基本医疗保险的强制性推广,都先从城市入手,从增进城市居民的公共福利开始。但是,更加嗷嗷待哺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呢?那些空荡荡甚至被拆除的农村卫生院、人数不断减少的赤脚医生、整日为“老无所养、病无所医”愁眉不展的农民们怎么办?

    公共资源的蛋糕只有这么大,切一块少一块,大家都在喊饿,就有两种切法:第一种是把蛋糕切给半饿不饱的人,让他的肚子更“充实”些;另一种是切给粒米未进的人,让他不至于面临被饿死的威胁。如今的医疗改革新思路,依旧沿循着前一种切法。

    第一种切法投入的成本和遇到的执行阻力要少得多,甚至博取的喝彩声也高得多———城市媒体自然更关注城市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城市居民的满意度也关系到对执政者的公共评价,但农民是沉默的大多数,可供他们表达意见的渠道少之又少。

    “先易后难”之所以成为公共政策制定中比较普遍的选择,是想以最少资源获得最大效果。政策实施需要小成本推进———刚开始底子薄弱,就从最容易解决之处做起,成功后获得了更多的效果,就可以从难度更高一些的地方再继续,这样总是能用较小的成本获得较大的收益,再用增加后的资源继续推进。
, 百拇医药
    但是,在医疗改革中照搬“先易后难”,忽略了更关键的“机会成本”———现在,应当是农村医疗改革的拐点。包括医疗保障在内的城乡二元结构,已经严重阻塞了国民经济的健康上升通道、妨碍了国民摆脱生存困境、获取足够发展机遇的能力,这是人所共识。此种情况下,实在没有什么借口可以掩饰对农民医疗保障的忽视。一个国家的民众构成主体,长期徘徊于基本的医疗保障体系之外,这个国家未来要支付的“赔偿成本”将远高于如今要提供的“保障成本”,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同样来自另一个发展中大国———印度的阿玛蒂亚·森的真知灼言。先哲之箴见,不可不听呀!

    经济的贫困往往源自权利的贫困。在此次医疗改革中,不能再把农村遗忘在角落,城市与农村公共医疗体系的再建工程应当齐头并进,哪怕难度再大,也要“咬牙”从其他的政府公共财政支出中划出一部分,用于这最急需、改革最紧迫之处。,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