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29225
补药成灾何时休?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15日 《健康时报》 2005.09.15
     喝口服液在生活中已经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于是,爷爷得有三鞭酒,奶奶得有乌鸡精,爸爸得有青春宝,妈妈得有养颜茶,“小祖宗”学习不好,不要紧,还有“××一号”。

    从广告上看,这些补药大都颇有来头。有的来自《黄帝内经》,有的来自宫廷药典,有的来自祖传秘方,由于来头不凡,所以特别昂贵。一瓶老白干不过几块钱,如果往里兑点儿黄连、白术之类,那恐怕二三十块钱也挡不住了。据说该药酒既治男性阳痿,又治女性痛经,既治老人便秘,又治儿童拉稀。

    老百姓现在阔起来了,好像也并不在乎补药的价钱。所在乎的是疗效。那么,疗效究竟如何?话说前年我落了个睡不着觉、记不住事儿的坏毛病,老婆给我买了10盒“××口服液”。我记得为该口服液做广告的某影星一个劲地晃着大拇指夸它“灵!灵!灵!”然而,待我一天两次、一次两瓶地喝完10盒口服液后,其效果竟然是“零!零!零!”而且还落了个拉稀的毛病。由此可见,“零不零”的倒不要紧,要紧的是,没准儿会使你没有毛病倒吃出毛病来。

    生命在于运动,而在有些人看来,则仿佛是“生命在于进补”。大吃大喝弄坏了肚子,指望着“某某神功元气袋”来健脾养胃,然后再去吃……请问,世界上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吗?无论如何,靠口服液来滋阴壮阳、靠保健品来扶正固本,这种心态本身就有问题。我们有些人并不见得怎样血虚、气虚、阴虚、阳虚,而是有点儿精虚、神虚、心虚,所以无论进多少补药也是无用的。

    我们曾戴过“东亚病夫”帽子,那时候我们有病却没有药吃。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我们总算是摘掉了那顶不光彩的帽子,然而,现在我们没什么毛病,却成天喝着药酒、品着药茶、吃着药膳、戴着药肚兜、穿着药裤衩、枕着药枕头……照这样补下去,我真担心我们再被戴上“东亚药夫”的帽子。

    (熊必环),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