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研讨 > 正文
编号:10719001
中医现代研究、发展中的逻辑悖论及对策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第8页

    参见附件(44KB,8页)。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刘洋** 刘洋,男,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方法学。通讯地址: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邮编:100700;电话:010-84024115;E-mail: pxjq5678@126.com.

    中医的现代研究与发展以及实现中医现代化的问题,一直是业内外关注的焦点。本文拟就其中的逻辑悖论加以分析,并对一些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对策,有些问题虽然没有提出明确的解决方案,但部分思路已含蓄其中,以作引玉之砖,期望争鸣。

    1 中西方法学具有“两头挣”的特点,是逻辑悖论产生的深层原因

    逻辑是关于思维的规律,也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当说法或做法被评价为不符合逻辑时,就说明思维或行为不符合规律,想错了就做错了,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思维是行动的指导,不合乎逻辑的思维一定会产生不合乎逻辑的行为,是蛮干。看问题的方法不同,出发点不同,对事物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二者间的思维差别是逻辑悖论的根本原因。为了便于理解,本文中将天地自然运动叫做宏观,把医生感官观察到的和病人自己感觉到的疾病的症状体征叫做常观,将采用实验分析获得的关于组织、细胞、分子、原子等的结构和运动变化叫做微观。

    中医学是向外部寻找解释人体和疾病的发生原理,用感官观察到和感受到的中国地域的天地日月运行、自然界及其季节气候变化、水系山川分布、社会人文现象等来类比说明,用宏观运动说明常观现象。用“司外揣内”的方法,得出了天人相应,人与天地相参,与四时相符的整体医学思想。人类只是天地自然中之一物,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天地运动对万物的影响是什么,对人的影响也是什么;万物在天地运动影响下发生什么变化,人也同样发生什么变化,没有例外,人的变化在自然界都会找到答案。其特点是:由于范围极其广大,只能用人的大脑,用思维和智慧来联系把握,是一种大系统、大一统的认识思维方法。

    西医学(生物医学)则向人体内部寻找机理,将整体的人分析成器官、组织、细胞、分子、原子..不断细化,用人体的物质结构组成及其变化来阐述运动形式和规律,解释生理和病理机制,即用微观物质运动说明常观现象。特点是:主要依靠实验分析技术来验证和把握研究对象,条件可控,容易明确单一或简单的因果关系,以阐明线性关系为特长。由于受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实验分析理论及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与阐明疾病微观机制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对于很多疾病的生物医学机理并没有搞清楚。

    因此,从方法论特点来说,中医学是放大型的思维理论,西医学是缩小型的实验理论。对常观现象的研究,中西医都没有停留在常观本身,中医用宏观说明常观,西医用微观阐明常观。这里的逻辑关系就是:

    如果欲用西医学说明中医,只靠微观阐明常观是不行的,还要用微观阐明宏观,必须要有能够用微观物质变化规律,来阐明天地自然和社会人文等宏观现象的能力。这样要求西医学显得十分苛刻,但如果不这样要求,西医学研究中医的做法就违反逻辑,从根本上是不能实现的。现实的中西方法学是“两头挣”。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失之千里,谬之无极。

    由于中西方法学的“两头挣”,就必然导致了下面的逻辑思维:中医用宏观说明常观的方法行不行,能不能解决临床问题。如果能,中医照自己的方法做就是了,如果存在问题,中医也应该按自己的方法学去解决完善。

    2 中医现代研究在方法论上的可行性

    中医现代研究、发展的主导思想和主流方法,尽管有多学科研究一说,但主要就是用西医学阐明和帮助中医。大家都承认中西医是不同的医学体系,所谓不同,是因为两者在看人和疾病的方法上中医现代研究、发展中的逻辑悖论及对策56不相通,逻辑上也属于风马牛不相及。现在的做法就是想让风马牛也相及,但是几十年做下来,并无实质性的、突破性的进展。不能设想一种知识体系能被另外的知识体系完全解析,按照另外的知识体系的模式进行发展。有一种信念就是西医阐明中医的过程需要时间积累,但就西医的方法学特点,如此地积累下去,应该距离中医越来越远。因为还不能看出,有能够用生物医学的研究结果,阐明人体以外的自然界运动和社会人文现象的可能性,而中医恰恰就是用这些来说明人体和疾病的。

    对策:必须尊重中医学的自身发展规律,不能做违背中医学发展规律的事,因为这不合乎逻辑。

    用中医学的方法研究和发展中医学,依然是现代中医研究必须遵守的规则。认真研究、正确评价、切实尊重中医学的自身发展规律,是中医现代研究的主要课题,这个问题解决了,中医学的现代研究和发展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3 中西医结合

    真正的中西医结合工作,开始于二十世纪50年代,希望因此而创立中国的新医药学。具体做法是在中学西、西学中的基础上,用西医阐明中医,将中医纳入西医科学的理论之中。由于中西医学在方法论上的本质区别,在理论上缺乏真正结合的基础,几十年来,没有形成能够融合的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中国新医药学的建立更是杳无信期。

    对策:应该改变长期以来应用西医方法和原理说明中医的中西医结合做法。目前可以做并只能做的是:在疾病的整体水平(而不是组织细胞分子原子等水平),把握好中西两种治疗方法适应证和应用时机的选择。比如对于高血压病,中医药干预的合适时机和方案,西医干预的合适时机和方案,以及两者配合协同干预的时机和方案。总之,不应再以阐明机理为主要目标,实际上也阐明不了,应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目的。有利条件:很多疾病,西医的诊断方法和判断指标比较清晰,可以作为中西医两种治法时机和方案选择的指导参考。

    4 中药与方剂(复方)

    中药和方剂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中药辨识、加工和功能作用的认识。单味中药的成分就很复杂,复方成分更为复杂。目前还不能完全解析单味中药的成分组成和药理,遑论复方。中医对中药的认识是中医方法学对中药的认识,形成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脏腑归经等理论。在这些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和复方应用,是针对中医“证”的。由于实验室对“证”的模拟相当困难,因此用现代分析方法还不能说明中药和方剂理论。

    对策:目前已经在做并且应该继续做的,是用西医的疾病模型验证中药和方剂的药理药效。

    目的:便于在现代科技文化环境下较为通俗地理解中医药,为西医应用中(成)药和中医辨病论治提供指导和帮助。

    在技术上和法规制度下能够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规范化生态药源的保护和生产,规范化炮制,规范化品种鉴定,规范化饮片和成药生产中方便配伍使用的剂型,如规范化的饮片颗粒剂、注射剂研制等。

    5 经络研究

    经络研究是热点,也是难点。在经络本质研究上存在逻辑悖论。西医是结构功能论的医学,是建立在解剖组织学上的医学,如果确实存在独立结构的经络,那么西医也应该了解并能描述经络,事实上西医并不知道是否存在经络。这就有两种可能:

    ①西医学的解剖组织学是欠缺的,不准确的,即西医学的人体结构认识是片面的,这样说就晃动了西医学的根基,西医无法接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4KB,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