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药品监督
编号:10800235
公众用药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20日 《中国医药报》 2005.09.20
     用药必须安全、合理,否则不但不能发挥药物的疗效,还会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严重的能致人死亡。因此,提高公众安全用药意识,切实加大监管力度非常重要。

    ■问题:安全意识淡薄

    ——消费者用药知识比较匮乏。

    目前,我国大部分群众对安全用药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不合理用药现象非常普遍,其中尤以滥用抗菌药现象突出。而受经济水平、教育条件的制约,农民安全用药知识更是匮乏,有些人连检查药品有效期这种常识都没有,农民在药品消费链中的弱势地位日益显现。

    ——涉药单位对药品管理重视不够。

    近年来,虽然各地都不断加大药品监管力度,但基层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对药品质量管理重视程度依然不够,药品储藏条件普遍较差。就以安徽太和县为例,相当一部分村卫生室和农村零售药店房屋面积狭小、阴暗潮湿,低温、冷藏设施均不具备,很难保证储存药品的质量;有的乡、村医疗机构及个体诊所连必要的温湿度计也未配备,甚至缺少货架,药品堆放在地上或与杂物共处;还有的诊室、居室、注射室和调剂室同处一室,药品使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外,药品制假售假现象屡禁不止,无证经营、非法地下交易活动仍很活跃,乡、村两级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药品抽检不合格率依然很高。
, 百拇医药
    ——从业人员用药有待进一步规范。

    在基层,医疗机构及零售药店的从业人员大多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尤其是村级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药品专业知识和合理用药知识相当缺乏,仅凭有限的医学常识行医卖药,用药难免出现问题。不仅如此,许多农村医疗机构负责人不重视药品的使用管理,未建立药品购进验收制度,购进、验收记录普遍不完整,有些单位甚至以财务账代替购进记录,为假劣药品的跟踪追查带来不便。

    ■对策:监管与自律并重

    针对公众用药安全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地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加大药品监管力度。

    监管部门要强化对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的监管力度,特别要加强对农村药品使用的监管力度;要加快农村药品“两网”建设速度,通过发展药品直配制、配送制和代购制等形式向基层涉药单位供应药品,以规范农村药品购进渠道;要加大对假劣药械的查处力度,对制售假劣药械违法案件要从重、从严、从快查处,对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要规范基层涉药单位药品管理行为,帮促各涉药单位建立健全保证药品质量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其认真落实;扎实做好药品分类管理工作,严格监督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销售处方药,违者要予以查处。
, 百拇医药
    ——做好培训、宣传工作。

    监管部门要采取专题讲课、专家上课、上门送课、综合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向涉药人员传授安全用药的专业知识,并对涉药人员实行考核上岗,不合格者不准从事涉药工作。同时,还要与卫生部门密切协作,加强对医疗机构临床工作人员的用药知识培训和专业知识再教育,使其不仅能看病开药,更能指导群众合理用药。

    监管部门尤其要重视宣传工作,要通过新闻报道、印发材料等方式,充分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大力宣传药品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普及安全用药知识,使广大群众知法维权,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药疗能力。

    ——强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了近几年26家医院717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结果表明:抗感染类的药品不良反应比例最高,占报告总数的41.28%;在引起不良反应的全部47种药品中,处方药为42种,占89.4%,远远高于非处方药。这些统计报告是医院用药中发现的不良反应,而且药品都是在医药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的。由此可以设想,在没有专业人员监督指导下,消费者自行使用这些药品的危险性该有多大。因此,监管部门要从加强监测网建设、加强报告评价等方面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这对于保障全民用药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强化涉药单位自律意识。

    监管部门应通过建立行业信用体系、开展诚信评比活动等方式,引导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强化自律意识,严格按照GMP、GSP等要求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行为,主动担负起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重任。只有涉药单位主动配合、参与安全用药活动,药品安全监管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杨从坤 胡永志 苏醒), http://www.100md.com(杨从坤;胡永志;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