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小说连载 > 其它
编号:10739359
长篇传记文学选载:雪飘无声——王振国的故事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2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12期
     柏建华著

    为生命喝彩(4)

    这天夜里,杨帆怎么也睡不着了,她不禁回忆起五年前的一件往事。

    当时,她住进天津的医院后,医生迟迟不给进行第二次扩切手术。同病房好心的病友提醒道:“给大夫准备‘红包’没有?”

    爸爸说:“准备手术后再表示‘感谢’。”病友们拨浪鼓般直摇头,说:“那你们就等到猴年马月吧!”

    于是,爸爸赶紧准备“红包”。一路上,爸爸都在不安地想如何才能送上去,万一人家不收怎么办?结果呢,那个主治大夫非常痛快地接过去了,随手揣进兜里,没有哪怕半句客气和推让的话,反而问了这样一句:“给我的助手也考虑了吗?”爸爸当时一愣,马上反应过来说:“都考虑了。”“那好吧,明天给你们安排手术。”

, http://www.100md.com     杨帆这一颗从小就在童话世界里浸润的美丽的心灵,又一次感到纯洁被戕害。在茫然和失望中,她这样愤懑地写道:

    一次次走进医院的我,真不禁要为某些“白衣天使”的爽快、干脆而拍手叫绝!我为他们鼓掌!不过我喝的是倒彩!从那以后,一个想法在我心里生根发芽,到最后根深蒂固——医院是最没有人情味的地方!这个念头被某些医生、护士独特的个人医德的表现越来越强化,让我没有推翻它的理由——如果让我只能用一样颜色形容医院,我首选“黑色”。在病人满怀希望而来,一心在医院“圣地”寻找生的阳光时,我们的“天使”站在光明处,却只是麻木地等着你挣扎着从黑暗里爬上来,这时候才伸出手来,说:“钱!”

    就在杨帆一家人在这样的绝望中准备返回兰州时,偶然在报纸上发现一条信息:中国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王振国教授,前来北京劲松医院义诊。

    杨帆这样记叙她第一次见到王振国的情景:

, 百拇医药     36号。终于轮到我了。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位穿着白大褂身材高大的大夫。他就是王教授?我只觉得他很年轻,与父亲年龄相仿。他最初留给我的印象,是他的一只眼睛蒙着纱布,我猜测是他的眼睛生病,却仍然坚持着为病人出诊。单凭这一点,我便把他和以前的许多“教授”分开了。

    那天,王振国给杨帆仔细检查后,示意让孩子的妈妈留下。他一脸凝重的神色,说:“这孩子太可爱了,我怎么也要想办法把她救下!”说着,他换了一种轻松的口吻,“我看,这孩子有希望……”接着,王振国又把杨帆叫过来,说:“孩子,我给你治病,你也要准备吃点苦,吃药苦,每天打针也是疼的啊。不过,你要坚持住,六个月,我一定要让你笑着来找我。”

    杨帆使劲地点点头,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微笑着。

    旁边,爸爸激动得泪花扑簌簌地在眼圈中打转,他看着妻子,妻子也在看着他,两双眼睛彼此地对视着,火焰般升腾起希望的火苗……
, http://www.100md.com
    杨帆去了陕西宝鸡的姑姑家养病治疗,她在服用的“天仙”药品说明书上第一次看到“癌症”两个字。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令人不寒而栗的词语啊!

    那一刻,在遥远的东北,孙玉晶已经从同样的“可怕”中幸运地脱身。然而,暴戾的风雪又一次席卷而来。因为治病,家里欠下四五万元的债务。现在,由于利息都还不上,人家收去了丈夫当时作为抵押的两间土房。“立锥之地”都没有了。面对着空旷的原野,孙玉晶——欲哭无泪!

    这时候,又是王振国,从遥远的珠海寄来一万元钱,帮助她赎回已经失去的房子,还帮助她交了儿子上学的学费。“雪中送炭”。蒙胧的泪光中,孙玉晶依稀看到小院里的两棵樱桃树又窜出了碧绿的叶子,阳光下亮晶晶的,像自己的名字一样亮晶晶……

    春天到了。

    杨帆也长大了一岁。16岁。在离开宝鸡回家前,姑姑带她去医院做CT检查,报告显示双肺斑点可能钙化……医生惊讶的目光,姑姑欣喜的目光,杨帆激动的目光;在所有目光的交织中,杨帆冲动地要过姑姑的手机:“妈妈,我坚持下来了!面对癌症,我真的坚持下来了!”

    她接着又拨了一个电话,北京劲松医院。可是,他们也不知道王振国此刻准确的行踪。可是——杨帆这个时候,多么想把自己的喜讯,与远方只见过一面的王振国叔叔分享:

    “王叔叔,我听了你的话‘坚持住’。面对癌症,我真的坚持下来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