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迅 > 保健新视点
编号:10784802
挥霍健康,就是透支生命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21日 《北京现代商报》 2005.09.21
 挥霍健康,就是透支生命

     最近几年,不断有商界精英、演艺界明星和教授学者猝然辞世,他们的年龄都在35—60岁之间,英年早逝是这个社会的“痛中之痛”,已成为当今的流行病,格外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2003年,热心于慈善事业的台湾英业达副董事长温世仁因中风突然去世,年仅50多岁;

    ■2004年3月,大中电器公司总经理胡凯突发心脏病去世,终年52岁;

    ■2004年4月,著名跨国公司爱立信公司中国区总裁杨迈在北京猝死在跑步机上,时年54岁;

    ■2004年11月,杭州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患肠癌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年仅38岁;

    ■2005年1月,36岁的清华大学电机系讲师焦连伟突然发病,经医院抢救无效去世;

    ■2005年1月,46岁的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高文焕,因肺癌不治去世;
, 百拇医药
    ■2005年4月,著名画家和实业家陈逸飞积劳成疾,在上海猝然病逝,享年60岁;

    ■2005年8月,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导何勇,因“弥散性肝癌晚期”与世长辞,年仅36岁;

    ■2005年8月,著名小品表演艺术家、喜剧演员高秀敏因心脏病突发而猝死,享年46岁;

    ■2005年8月,著名影视演员傅彪,因肝癌晚期,即使经过两次肝脏移植,终因医治无效,而离世,未满42岁……

    这些曾经在业界春风得意、叱咤风云、赫赫有名、纵横捭阖的总裁、高级管理者、教授、学者和明星,没有输给竞争对手,却输在了自己手里;本是生命力、创造力最旺盛的年华,就这样匆匆地离去。一个又一个悲剧的发生,再次引发了人们关于生命与健康的话题。

    很多媒体在报道相关事件时,都使用了“过劳死”这个词。关于健康,有人做过这么一个比喻:他把健康比作是数字1,把情感、财富、成功等等都比作跟从在1后面的0。那么如果健康不存在了,所有其他的东西也都会变得毫无意义的。听上去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是在今天我们的时代,“过劳死”,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话题一次次以极端的方式,试图引起我们的重视。有很多人就是因此而失去了健康甚至生命,而他们当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是中青年人。解放军302医院特诊科主任、主任医师张新力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应该说这些商界精英、演艺界明星和教授、学者的英年早逝并不是个案,而是一个现象,反映出这部分人群在精神和体力上普遍的过劳状态。
, 百拇医药
    了解过劳死

    据张主任介绍,日本学者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提出了“过劳死”的理论,将过劳死定义为由于长期慢性疲劳而诱发的猝死。我们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在劳动过程中,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淤积,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为什么“过劳死”最早在日本受到关切,主要源于日本的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几年前,由于日本企业高层管理者猝死事件频传,日本还因此举行“过劳死专题研讨会”,当时统计,死于心脏病的21万名日本人中,至少有20%以上死于过劳,且多半是年轻力壮的中年人。日本医界发现,猝死的高层主管往往原先就有疾病存在,只是他们不知道或不以为然,任由过劳蓄积,压力渐增,才诱发旧病,突然恶化死亡。

    造成过劳死的原因主要是长期高强度、超负荷的劳心劳力,加上缺乏及时的恢复和足够的营养补充,而导致细胞快速老化,一旦这种老化超过一定限度就会暴发过劳死,因此可以说慢性疲劳症候群就是造成过劳死的前兆,因为过劳死通常发生在年轻力壮的中年人,这些人可能原本就有疾病,只是他们不知道或不以为然,或是本来没有疾病却积劳成疾甚至死亡。
, http://www.100md.com
    由于现在人的生活节奏紧张,精神压力大,造成一些压力荷尔蒙的过度分泌,加上不懂得调配生活与休闲,忽略自己大脑所发出的疲累警讯,日子久了,身体各器官也会出现抗议的声音,自然身体的免疫力也下降。再加上许多人总是认为自己是健康的,长期忽略身体所发出的警讯,而容易导致过劳死的发生。

    上班族难逃“过劳”

    现在上班族的疲劳问题越来越突出了,尤其是高科技行业、IT行业人士。据一份针对2600名“白领”阶层人士健康状况进行的问卷调查,90%的被调查者为20—40岁的办公室一族。统计结果显示:认为自己生理、心理各方面均健康的白领还不足5%,95%的被调查人士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亚健康″症状,79%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为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他们超时工作、睡眠不足、压力大、没有休闲,成为生活常态。然而随着银行存款的数字渐增,他们的健康却一路负债。国家体改委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只有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另一项数据显示,在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8-59岁降至53-54岁,比北京市民平均寿命78.5岁低了20多岁。
, http://www.100md.com
    上班族因为工作的关系承受相当压力,激烈的就业竞争,使他们长期高强度、超负荷的劳心劳力,精神总是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特别有很多中年人,他们的个性过于追求完美,为了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他们总是在拼命地工作学习,完全忽视了身体健康。有的上班族还面临着沉重的生活压力,赡养父母,教育培养孩子,上有老,下有小,使他们无暇言及苦与累,只能强撑着疲惫的身体,里外忙碌。有些上班族的欲望或期望值过高,他们总是想:“我必须成功”、“我必须出名”。这些想法本身就是给自己“加压”,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心身病态,引发多种疾病甚至导致脑出血、心肌梗死。有些上班族认为自己“还年轻,熬点夜加点班没有关系”、“我身体好得很,怕什么”、“我底子强,不会生病的”,甚至有的对别人“要注意健康”的提醒掉以轻心甚至嗤之以鼻。

    张主任说,从医学上讲,一旦遇到压力,人的身体会分泌交感神经素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等荷尔蒙,其中交感神经素会让人的心跳加快、血流上升,而交感神经长期太兴奋,首先会影响心脏血管。交感神经素太多,血液会较浓稠,易阻塞,易发生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医学研究也证明,交感神经太兴奋,会使人突然心律不整。可怕的是,这样的侵害过程无声无息,一旦病发往往令人措手不及。
, 百拇医药
    压力太大时,身体所分泌的肾上腺皮质类固醇,会减少免疫系统淋巴球的数量,而使人的抵抗力减弱。研究表明,越觉得有压力的人,接触呼吸道的病毒时,越容易受到感染而得感冒。处于长期精神压力下(如持续与同事或家人发生冲突),生病的几率会增加3—5倍。而免疫力一低,等于身体内部的防御力不足,生病的几率便增多。小至感冒,大至癌症,都有可能。压力如雪球越滚越大,除了生理层面外,过多的工作压力,其实对心理也是个沉重的负担。

    据张主任介绍,近几年来,上班族中患高血压和心肌梗塞者越来越多。高血压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40岁以下的年轻高血压患者呈上升趋势。临床上的年轻高血压患者中,有2/3的病人属于找不出确切原因的“本态性高血压”,他们即使不抽烟、不喝酒,血压仍然偏高。这些年轻高血压患者得病的可能原因除遗传体质外,工作压力等环境压力应是导火索。而这群年轻高血压病人,大部份是上班族,他们普遍的生活形态是:上班时,血压偏高;假日,血压则降下来了。同时,对年轻高血压病人的住院监测中发现,住院时因处于休息状态,血压反而会降下来,约有20%的住院病人,血压几乎可以恢复正常。目前,50岁以下发生心肌梗塞的病人越来越多,这除了与饮食习惯有关外,与忙碌的工作、紧张的生活也密不可分。因为相较于六七十岁的老人,随着身体老化,以致动脉血管硬化严重,而发生心肌梗塞的病人,50岁以下心肌梗塞的患者,心血管状况没那么差,反而是急性因素(如过度压力、过度劳累或突然的刺激等)所造成。而且,他们多是没有征兆地发生心肌梗塞,而平常健康并没什么问题。
, http://www.100md.com
    张主任指出,人如果长期压力太大,超过了神经承受的限度,就会出现相应的表现,比如记忆力减退;精力难以集中;时而易怒烦躁,时而悲观沮丧,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性欲和性能力下降等。要培养自己觉察压力的能力,在自己精神不堪负累时,应该考虑给自己放个假,或是调整一下工作生活状态,适时给自己减压,如果任由压力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影响健康的程度就会越深。

    重视健康,珍爱生命

    人的身体就好像是一个蓄水池,当承受的工作压力越大,加上生活习惯恶化等,蓄水池在有限的容量下,水位上升越快。在这个疲劳不断加码的过程中,首先是只觉得稍微累一点,休息一下就会好的“生理疲劳”关卡;疲劳继续累积,走到“累积疲劳”关卡,身体器官渐渐失去平衡。此时,人虽觉得不舒服,医学检查结果却可能正常。“累积疲劳”严重时,有些人甚至得上急诊,而医师却查不出生理有何异状。如仍不求改变生活型态,最后就会步入“病态疲劳”,身体、心理便真的出现病症,此时再引起重视已为时晚矣。疲劳在累积中,有时是查不出来的,所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 http://www.100md.com
    张主任认为,爱惜自己的身体就要常常运动。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运动中常青。张主任建议,上班族连续工作1小时以上者,最好停下手中工作稍稍活动一下,做一些过伸、过屈及转头、转体运动,避免因长期固定于一种姿势而引起腰痛。在工作之余,应适当参加一些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锻炼,增加背伸肌的力量。仰卧起坐和飞燕点水(卧位两头起)都是很好的锻炼方法,慢跑快走、游泳更是全身运动的好方式,这些也都有助于防止肌肉劳损。但冠心病患者在任何时候都不适合选择奔跑这种运动方式,应该选择轻柔舒缓的运动方式,比如跳交际舞、打太极拳、做广播操等;像糖尿病患者限制吃糖,高血压患者不能太多吃肉一样,在一些人眼里的“美味”锻炼方式,对另一些人就是“有害健康的食品”。

    平衡营养 ,吃出健康。在中年猝死的人群中2/3的人患有慢性病,都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张主任强调,上班族要增加合理营养与科学饮食的保健意识,把住“病从口入”关。 膳食不合理,高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偏多,而维生素、粗纤维的食物偏少,是大多数人的饮食习惯。其实,粗茶淡饭保平安。因此,饮食要清淡少盐,少吃熏烤食品及山珍海味。肉类食品要与豆制品、蔬菜、菌藻类食品搭配吃。尤其是猪、牛、羊肉每天不要超50克。吃新鲜的海产品、淡水鱼及禽肉食品在100克-150克左右。同时在烹调方法上要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及菌藻类食品。

    最后张主任提醒上班族,要重视健康,珍爱生命。人生之路如同马拉松长跑,如果你总以跑百米的速度冲刺,恐怕未到终点,能量就已耗尽。因此,每一个人都应善待自己,享受生活的每一天!, http://www.100md.com(黄显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