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共生关系
1中药材产业共生的涵义及特质,2中药材产业的共生模式,3中药材产业实现共生的关键措施
中药材自然资源及种植生产是中药产业的基础和源头,其道地性和质量优劣直接关系I临床配方用药和中成药的质量。近年来,为了扭转中药材生产流通无序和质量滑坡状况,国家科技部已将中药材规范化建设作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化行动“的重点工作来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起草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倡导中药材GAP生产。目前,众多的制药企业、传统药乡、药材公司、科研院所、地方政府都积极投入到这一行动中来,出现了中药材 GAP规范化药材基地建设热潮。但是,中药材产业在迎来无限发展商机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首先,中药材产业是一项综合性、整体性的系统工程,产业内部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涉及医药、农林、经贸、金融、技术监督等部门,需要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广大农户的广泛交流和协调配合。其次,中药材产品质量要求严格,道地性强,从立项、选种、建园、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都必须根据药材的市场需求、质量规范和生长特性进行,对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监控管理,加上药材品种众多,生产比大田作物引种栽培历史短,驯化程度低,野生性状强,引种任务很重,仅靠少数几个龙头企业开发少数几个品种难以实现中药现代化目标。再次,中药材市场很不稳定,商业机会转瞬即逝,价格波动较大,很难避免盲目扩种、重复建设所导致的风险问题。再加上公司和农户之间较难获得稳定的供求关系,建成后的药源基地很可能因农民改变种植途径而丧失,或农户单方面追求产量而不按照规范化要求,难以保证质量等。上述问题是制约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影响更多中小型企业参与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正确认识中药产业的“共生关系“,实施共生管理,构建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能有效地避免中药材GAP药源基地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促进中药材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1 中药材产业共生的涵义及特质
1.1 涵义共生(symbiosis)理论最初产生于生物学领域,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Antonde Bary)于1879年首次提出,意指“不同种的生物共同生活”,彼此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共同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生物间这种共生关系可以有效地增强共生会员在自然界中生存斗争的能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2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