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外感热病的研究进展浅析
生态环境,1理论探讨,2临床研究,3述评,【参考文献】
全球气候的变暖,生态环境的变化,人类现代行为的改变,都无一不助长了新病毒的滋生。SARS的到来就是很好的证明。随着现代科技的发达,人们虽已逐渐寻找到某些疾病的病原体,但似乎仍缺乏有效可行的防治方法。我们的中医药学在感染性疾病防治中,尤其是病毒性感染,却有着一定的优势和特色。现将中医治疗外感热病的近况阐述如下。1 理论探讨
中医认为病毒性感染性疾病主要归属于外感热病范畴。由感受六淫外邪而引发,邪毒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侵。以恶寒、发热、体温升高、口渴脉数等为主要临床特征,常见于温病、伤寒的发病过程之中。
外感热病并非只是单纯的发热征象,同时还伴有一系列的全身症状。其病因病机更是错综复杂。赵氏 [1] 认为外感高热以卒感六淫邪毒、疫疠之气为致病因素;卫气虚弱,卫外失固为发病之内因,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其病因病机特点为外感邪毒内侵,正邪交争,阴阳失衡,而致热盛急候;易于伤阴耗气,而致昏谵、痉、闭、脱各种出血等脏真受戕的危象,形成邪实或正虚邪实等复杂证候。张氏 [2] 则认为热病急症多为六淫化毒,毒灼气血为瘀,毒瘀交换为外感热病急症之病机,正邪相拒,气血壅盛为邪之化火成毒之始因;邪遇阳气,灼津耗血为瘀为毒;血气败坏为毒瘀交挟之结果,可见于气营之不同病理阶段,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其治疗大法。郝氏 [3] 提出风、暑、湿、燥四种邪气既是热病的主要致病因子,同时也是造成热病伤阴证的主要因素。更有学者提出的”热毒”致病学说,认为热毒是热病的致病因素,毒为热之极,初起虽有风暑湿燥之分,但后必转化为热成毒,从而出现热病过程中的阴伤证及神昏惊厥等症候。戴氏 [4] 认为在外感热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8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