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前景堪忧
随着时代发展,乡镇卫生院普遍呈现萎缩之势,缺钱缺人,有的卫生院已难以担负农村预防保健的重任。自今年开始,卫生部在甘肃试点,开展城市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以解决贫困地区医疗人才缺乏问题。在整个甘肃,将有1050位城市医师进驻350所乡镇卫生院。根据卫生部计划,甘肃试点成功后,将把经验逐步向中西部地区和东部贫困地区扩展,三年之后,形成制度。卫生院门诊量日均不到4人
那勒寺镇属于东乡族治县地处甘肃西南部,是省43个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之一。在不到20平方米既是诊室也是病房的房间内,院长马志强对记者说:“条件太简陋了。”他打开旁边的房门,X光机上蒙着灰尘。“这台X光机是上世纪70年代购进的,4年前就不能使用了,现在完全是一个摆设。”由于缺人才缺设备,那勒寺卫生院到现在连最基本的血、尿、便三项常规化验都做不了,做手术更不具备条件。马志强说,卫生院不仅是外科缺人,内科、妇科、儿科都缺人,现有医护人员11人,除了他和副院长外,其他人连执业医师资格都没有。没有这项资格,给病人看病时连处方也不能开,造成30%以上的患者没有处方。与人才、技术的落后相对应的是病员的数量很少。根据马志强的统计,5月15日,那勒寺卫生院的门诊量是1人,16日是2人,17日是4人。5月1日到19日一共只有71人次,平均每天不到4个人,而刚过去的4月份的总门诊量是79人,平均每天不到3个人。在东乡族自治县,那勒寺卫生院的病人并不是最少的。18日至19日,记者连续走访了该县6个乡镇卫生院,只在那勒寺卫生院看到了病人。
私人诊所的竞争
那勒寺卫生院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它的诞生前后正是我国合作医疗的探索时期。那勒寺乡黑庄行政村56岁的马占临曾是那个时候在卫生院管理之下的赤脚医生,对当时的合作医疗留有印象:每个大队以村集体的资金出资500元放在卫生院,农民每看一次病只收5分钱,然后按需给药,5分钱再滚进合作医疗资金中。
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文革结束”时,我国农村的合作医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0%。当时农民、干部都在卫生院和卫生院管理的赤脚医生处看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94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