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 > 2005年第8期
编号:10740968
“博士群现象”扬州第一医院“人才强院”战略结硕果
http://www.100md.com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 2005年第8期
     近年来,江苏扬州第一人民医院,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通过诚引高层次人才,全面提升现有人才,充分利用社会人才资源,使医院在短短三年间,集聚了一个由21名博士和94名硕士领军的人才方阵,出现了苏中、苏北地区医疗系统独特的“博士群现象”。人才的集聚,迅速提升了医院的形象品牌,使得医院的规模实力从过去的一家普通地市级医院,发展壮大成为拥有4家医院、2000张床位的大型医疗集团。

    真心感动博士心

    诚心引 作为一所普通的地市级医院,要想在劣势中引进人才,就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的真诚。三年来,我们发扬“海底捞针”的精神,带着求贤若渴的诚意,到北京、上海、长沙、海口等20多个省市,利用多种资源,先后接触了100多名博士和博士生导师。只要有一点线索,我们都会亲自上门,悉心倾听博士的想法,了解其能干什么,想干什么,同时向博士介绍本地医疗资源情况,为博士事业的发展寻找一个准确的定位。对于来院考察的博士,院领导都全程陪同,不管他们是否考虑留下,他们的来回路费都由医院“买单”。我们就是凭着这样的诚心,先后换得了北京医大、上海医大等名牌院校的12名博士的真心。曾经与我们接触过多次的樊冰博士,尽管由于种种原因,自己没有来得了,后来他主动帮助介绍德国莱比锡心脏中心与我院建立了协作关系。

    真心推 酒香还要勤吆喝。外引的人才要实现其“软着陆”,就必须为他们营造社会认可、业内认同、患者接受的生存环境。为了把从事头颈外科整形工作的郭军博士推向社会,我们专程到上海九院,请来他的导师出面召集南京、泰州等地口腔界的一流专家,把他推介给同仁医院,我院还专门为他建立了“中国头颈外科网站”。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近博士,医院还为博士们精心策划了系列推介活动。专门筹资15万元,举办了由博士们自编自演、集体亮相的大型“博士情”文艺晚会;在全国各地30多家新闻媒体宣扬了他们的事迹;利用节假日,在扬州城区各住宅小区内开展了博士义诊咨询日活动;前后用了两年的时间,在扬州部分乡镇开展了“献爱心、博士行”活动。一系列的宣传推介活动,明显地提高了博士们在老百姓心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倾心投 好马就要配好鞍。依据人才流动的基本定律,我们将医院的学科发展与人才的自我价值实现有机的结合起来,大胆实施了“引进一个博士,建立一个中心,购买一批设备,新上一批项目,拓展一块医疗市场,造福一方病人”的创新思路。先后投资1亿多元,购置了各种设备,相继建起了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心,心、脑血管病急救中心等十大医疗技术中心,现在21名博士都拥有了各自的中心或研究室,其中投资4000多万元建立的医学影像中心在国内绝无仅有。对此,我们的理念是,拥有了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科研环境、一流的人文环境,引进的博士就能留得下、稳住心,扎下根。

    人才促进“素质革命”

    依靠博士带 博士多骏才。为此,从去年开始,我们在医院医护人员中集中组织开展了向博士拜师学艺活动。计划用两到三年的时间,请博士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循序渐进地系统“转化”给同事们,努力建成一茬接上一茬、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链”。仅心内科张振刚博士就带出了8名能独当一面的青年医疗骨干。正是在这些博士们的言传身教下,我院一批“准博士”正在悄然崛起。

    借助外力育 着眼于医院的长远发展,目前我院已与国内外近百家医院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协作关系。先后邀请美国、德国及国内知名专家、博士生导师200多人次,来院举办学术讲座、进行手术演示等,通过借力攀升,不仅使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掌握了医学科学前沿的最新资讯和动态,而且也拓宽了各类专业人才的学术视野。在请进“如来”现身说法的同时,针对目前医院一些尚不能开展的项目,我们也送出“唐僧”取经。每年都派出50多名中青年技术骨干赴美国、加拿大、德国、上海、北京、湖南等国内外知名医院进修、深造,实现了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自我造血”。

    促进在职学 为了激励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让人人都成才,我们规定,凡是本院的医务人员,只要考上硕士、博士,培养方式一律由“统招”改为“委培”,给工资、给学费、给编制。每年医院用于各类人才培养、培训的投入在60万元以上。我们的理念是:没有投入,就没有回报。一个只顾眼前利益的人,就不会得到长远利益。通过在职促、岗位学,目前,我们已培养9名博士、78名硕士研究生、7名省重点医学人才和学术带头人,180名护理人员取得了大专、本科学历。

    “是人才就给发展平台”

    大胆用博士 对引进的12名博士,我们除了高聘一级职称、建立一个实验室之外,还把他们全都放到所在科室主任或副主任的位置上,并为每人配备2-3名高学历人才当助手。工作上只要是有利于事业的发展,医院党委都给予倾力支持。为确保博士们在医院里干得开心、舒心、顺心,我们在医院上下叫响了“谁得罪博士,就是得罪医院、得罪医院领导!”的口号,并要求医院班子成员都要当好“博士后”,即当好博士的后勤部长、做好博士的坚实后盾,竭尽全力为他们提供一个创业的舞台、发展的空间、干事的氛围和成事的环境。

    注重激群体 为了营造公平的竞争发展环境,我们既偏爱“女婿”,又器重“儿子”。妇科主任张玲玲,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妇科腔镜手术,根据她的要求,医院也同样为她建立了一个中心,单辟了一个病区,添置了200多万元的整套设备。为使各类人才都充分享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感、做出贡献的成就感和得到普遍尊重的荣誉感,医院先后组织开展“首席专家”评选活动,年度“十大技术精英”、“十佳青年”和 “十佳护士”评比活动,除分别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外,还在新闻媒体上开辟专栏大力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努力形成一个人人想干事、个个要干事、大家愿干事的精业、敬业、勤业、爱业氛围。

    巧于借资源 人才资源的开发潜力是无穷尽的。医院引进、培养的博士、硕士们的导师和同门师兄弟等,对医院而言就是一个庞大的人才资源关系网。因此,我们遵循人才“柔性”流动的市场规律,确立了“不求所有所在,但求所得所用”的理念,通过设置“外来专家门诊”、聘请“星期天教授”以及疑难病例会诊等,多途径、多形式地“借脑、借智”,实现了“精英在域外,效力在本院”的人才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最优化。现在我院已拥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灏珠教授等40余人组成的院外专家“智囊团”以及160名各类、各层次“流动人才库”,为医院冲击医疗尖端技术的巅峰铺平了一条成功的平坦大道。

    “人才需要在竞争中成长”

    勇占高地,让强者更强 为了确保博士们始终走在医学发展的前沿,我院专门设立了“500万元博士发展资金”,计划用5—8年的时间,分期分批将现有的博士,送到国外先进的医疗机构进行深造。目前,已经有3名博士被委派到德国、美国和香港等地最权威的医院学习,另有一名博士前往法国进修的计划即将实施。与此同时,经过努力,东南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脊柱关节外科研究所已落户我院,目前我们正着力引进博士生导师,设立博士生培养点,全力构筑医疗竞争新高地,增创竞争发展新优势。

    创新机制,让舞台更宽 我们坚持以能力和实绩论英雄,通过“赛场选马”、“项目选将”,“竞聘上岗”,“主动让贤”等,先后把135名普通的医护人员推到了科室主任、副主任和护士长岗位。我们还用事业发展的美好前景吸引人、感召人。目前,新组建的扬州南方协和医疗集团,已成功托管、兼并了市区两家二级医院,投资6.8亿元新建扬州南方协和医院,优势专科发展成为专科医院的长远规划正在请专家论证之中。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的事业舞台,为激活人才的创新潜能、聚集人才的创新优势,提供了拴心留人的广阔空间和舞台。

    聚合力量,让科研气氛更浓 我们确立了跨地区、跨专业、甚至是跨领域的“重大项目,全院合作;交叉学科,积极合作;高新课题,横向合作”的“大科研”思路,先后开展了心脏直视,心脏移植、肝脏移植、体外头骨重塑和脊柱矫形、咽喉肿瘤根治等重大课题科研攻关和尖端手术近千台次,其中,成功实施了4例心脏移植、6例肝脏移植手术。与北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联合研发的核磁共振增强技术和体外头面骨重塑术,以及为一名宫颈癌患者施行的将卵巢移植到颈部的尖端手术,不但填补了国内外医学的空白,也开创了国内现代医学的先河。为了鼓励医护人员多出成果,医院每两年举办新技术、新项目、新成果“三新”成果展示,在医院上下形成了“创业光荣、创新可贵、创造无价”的鲜明导向和浓厚氛围。近年来,我院先后组织、承担国家和省市科研课题146项,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132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引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78项,填补省内及全国医疗空白38项,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 百拇医药(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