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 2005年第13期
编号:10740339
手法治疗颈椎小关节错位107例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2005年第13期
     颈椎小关节错位临床常见,笔者自2000年10月~2004年5月,采用手法治疗该病107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7例,男61例,女46例;年龄17~62岁,平均34.6岁;发病后24h内就诊者78例,2~7天就诊者21例,8~20天就诊者8例。

    1.2 临床表现 均有颈背部疼痛,活动受限。其中呈酸胀痛者31例,呈锐痛者76例。查体C 4~7 段棘突旁压痛者101例,压颈试验阳性者88例。X线检查示颈椎向健侧侧弯者26例,棘突偏离中轴线者9例,颈椎生理弧度变直者41例,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者5例。

    1.3 治疗方法

    1.3.1 捏拿理筋 患者取低位正坐,医者站于患者身后,先行拿穴疗法,选患侧风池和肩井穴,拇指置于穴位上,食指和中指置于与拇指相对应处,逐渐用力作揉捏动作,手法由轻柔渐加强至患者能忍受力度,每穴位治疗3~5min。

    1.3.2 旋转复位 经上述理筋治疗后进行旋转复位。患者体位不变,颈部略前俯。医者站在患者侧后方,一手或前臂托于患者颌下,另一手拇指推顶于压痛棘突处,余四指置于患者颈背部,先小幅度轻柔旋转颈部2~3次,然后拔伸牵引下缓缓用力向侧方旋转至最大限度。此时,推顶棘突的拇指下多数可有棘突跳动感(小关节弹响)。然后再以同样手法向另一侧旋转一次。患者即感疼痛消失,颈项活动自如,疼痛锐减活动明显改善。

    1.3.3 术后处理 手法处理后即以五香膏(由穿山甲、冰片、檀香、山柰加基质调制而成)外敷患处,以活血理气,舒筋止痛,促进局部血供消除炎症和充血,进一步解除肌肉痉挛。

     2 结果

    本组107例,经采用上述手法治疗,1~2次痊愈者87例,占81.3%;3次治愈者11例,占10.3%;可9例,占8.4%。总治愈率达91.6%,总显效率100.0%。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 颈椎小关节为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和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组成,关节面有软骨覆盖,具有一小关节腔,其周围有关囊包绕。当关节错位时,关节腔增大,腔内负压增加,则关节滑膜被吸入关节腔,造成滑膜嵌顿、组织充血水肿而产生疼痛。疼痛引起的反射性肌痉挛,又可使小关节面压力进一步加剧,而加重上述病理变化。

    3.2 诊断 X线片颈椎曲度改变、棘突偏歪等,对诊断小关节脱位有提示意义,临床上主要从症状来诊断。本组 107例有X线片支持30例,其余主要以临床症状确诊。

    3.3 手法机制 从以上论述可知本病的两个中心环节为肌肉痉挛和滑膜嵌顿。肌肉痉挛,则经络受阻,气血不得宣通,施以拿捏理筋手法,能缓解筋肉痉挛,调畅气血;滑膜嵌顿,骨错缝,筋出槽则气血壅滞,旋以旋转复位手法,使离槽之筋回纳原位。而旋转角度有学者提出以60°以下最为适宜。但我们观察,其旋转度可不同。颈椎的生理活动度,因年龄、体形和锻炼等因素而个体差异颇大,最大达90°以上者15例。因此认为不必拘泥于60°,而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来确定。一般以旋转至接近疼痛限不必拘泥于60°,而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来确定。一般以旋转至接近病痛限度时,再适当用力使患者头部继续旋转5°~10°为宜。此时,多数可听到小关节弹响声。据笔者观察,有弹响者比无弹响声音效果好:本组有弹响者76例,经手法治疗后患者即感疼痛消失,颈部活动自如。

    3.4 注意事项 旋转复位是治疗小关节错位的关键。临床应用时应注意:(1)先向健侧,后向患侧,动作应轻微缓和,一气呵成;(2)旋转最后5°~10°时,要手中有数,以免过旋致伤;(3)整个旋转过程中,医生手臂必须始终保持将患者头部向上牵引的力量。

    作者单位:471800河南新安,新安县西沃乡卫生院

    (编辑:一 凡), http://www.100md.com(刘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