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化:公立医院改革的最后出路
有人说,2003年是医疗卫生行业最为动荡的一年,在这一年,许多原先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发生了,尤其是这一年刮起的“医院抢购风”、“医院拍卖风”,让公立医院倍感阵阵寒意。然而,最让公立医院担忧的还是来自政府的“民营化政策吹风”,保留2-3家公立医院似乎已成为许多地方政府的改革目标。杭州市政府已明确表示全市只保留3家公立医院,上海市政府也宣布了3年内25%的公立医院实现民营化,还有南京、昆明等地均对公立医院民营化作出了规划。于是,业界人士便有了“除了民营化,公立医院就没有别的出路吗?”的疑问。公立医院需要挣脱锁链 公立医院民营化的呼声日益高涨,是因为公立医院引起越来越多的不满和抱怨。从根本上说,体制、人才、管理等成了公立医院发展必须挣脱的锁链。 原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现任维世达诊所总裁的刘常平告诉记者,改革20多年来,卫生行业发展比较滞后,甚至被戏称为是改革的“最后堡垒”,这是因为公立医院的发展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建国以来,公立医院一直是作为公共保障的一部分而存在,要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完成一定的社会保障目标,因此,很多医疗项目根本不盈利,国家的拨款又不能满足这些目标的实现。体制的制约成了公立医院发展的头条锁链。而随经济改革社会多元化发展而逐步产生的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则更是政府和公立医院无力顾及的。
公立医院的人才流动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 公立医院的员工多是国家分配而来,不能随意跳槽,作为院长也不能组阁自己的管理团队,而是由上级指派。刘常平说,人才和体制就像鸡和蛋的关系,没有人才,体制不容易改,体制不好,也不能吸引人才。从具体单位来说,最重要的是体制问题,从宏观来看,最重要的还是人才的问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8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