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流行情况
代谢综合征,1代谢综合征命名,2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3诊断标准及应用比较,4流行情况,【参考文献】
代谢综合征(MS)以肥胖尤其是内脏型肥胖、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DM)为主要表现,以糖、脂代谢紊乱为特征,伴发心脑血管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可以说MS是心血管疾病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状态 [1] 。1 代谢综合征命名
代谢综合征最早由Hanefeldd于1981年提出;Reaven等根据病理生理学的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IR)是MS多种疾病发病的基础 [2] ,并于1988年公布这一结论,提出“X综合征”的命名;此后,De Fronzo和Haffner还提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命名 [3] 。
20世纪90年代,在杂志上逐渐出现代谢失调综合征(DMS)的提法 [4] 。1998所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组将其命名为代谢综合征,并制定了诊断标准 [5] 。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建议采用较笼统并接近临床的命名-代谢综合征,并提出了适用于中国人的诊断标准。
近10年中命名不断更迭且对诊断标准仍无一致意见。
2 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
目前认为,肥胖,特别是向心型肥胖,胰岛素抵抗与MS密切相关,互为因果。MS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肥胖,尤其是内脏型肥胖;IR,可伴代偿性高胰岛素的血症;高血糖,包括DM及糖调节受损;血脂紊乱: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MS组分有高血压;眼底血管变化和视力损害;血管内皮功能缺陷、炎症及血液凝融异常。此外,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可发展至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肾功能不全;性功能障碍;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精神心理障碍也被视为MS有关。由此可见涉及的疾病状态是多 方面的,而且还可能不断有新的内容加入 [6,7] 。
3 诊断标准及应用比较
3.1 肥胖的诊断标准 MS的根源是超重、肥胖和IR,因此MS诊断标准中,肥胖的界定至关重要。WHO发布的肥胖判定标准,推荐使用体质指数(BMI)和腰围(WC)。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 2 )],是一种判定肥胖的简便易行的方法,BMI反映了体脂在整体的分布情况,而WC和腰臀比(WHR)测定比BMI更好的反映向心性肥胖程度。WHO于1998年和2000年分别发布了适用于欧洲和亚太地区的肥胖标准,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针对我国人群的特点提出了适用中国的标准 [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97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