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保健品 > 快迅
编号:10999685
关注:揭开驱铅保健品的内幕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27日 健康时报
     编者按:针对时下市场上各种驱铅保健品的炒作宣传和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四处盲目驱铅的情况,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全国儿童期铅损伤防治协作组组长、著名儿科专家丁宗一教授,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披露,一些孩子服了某些所谓“驱铅”保健品后产生脱发、腹泻等不良反应,有的甚至患上了严重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同时很多产品具有暴利性质,有的卖价一百几十元的驱铅保健品其实际成本不足五元!

    披着“科学”和“义诊”的外衣———

    产品销售五大蒙人陷阱

    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在人体内无任何生理作用,人体内理想的血铅浓度为零。然而,铅又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重金属元素,并且在环境中普遍存在,绝大多数人体中均或多或少存在一定量的铅。儿童之所以更容易引起铅中毒,是因为铅及其化合物可以通过人体的呼吸道与胃肠道被吸收,对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可造成健康损害。
, 百拇医药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儿童体内含铅超量问题比较严重。针对这种情况,著名儿科专家丁宗一教授于1996年主持成立了全国儿童期铅损伤防治协作组,开始对儿童铅损伤进行调查和研究,在此科研成果基础上,北京军区总医院优生优育中心建立了北京市首家儿童驱铅门诊,对儿童铅损伤进行科研、检查和治疗。

    此后,很多商家也瞄准了儿童驱铅这块利润丰厚的“唐僧肉”,一时间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驱铅门诊和名目繁多的驱铅保健品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据丁宗一教授不完全统计,市面上的驱铅保健品约有十几种,但几乎都没有经过严格、科学的科研和实验,疗效不明,有些甚至根本就没有任何疗效,纯属蒙人骗钱。

    本报记者经过调查采访并综合专家、消协的研究分析,总结出目前我国市场上驱铅等多种保健品宣传炒作和销售中常用的“五大蒙人陷阱”:

    手法一:伪造“科学理论”

, 百拇医药     市场上一些生产厂商,先抛出一个个科学界根本不存在的“科学理论”,比如驱铅保健品市场上不同时期流行的“维生素能驱铅”、“高钙能驱铅”、“牛奶能驱铅”、“蚕茧能驱铅”……并推出由此“理论”产生的保健品。丁教授认为,这些理论没有科学依据,更没有经过科学、精确的实验,纯属凭空伪造的假定理。他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每次他和一些坚持科学正义的专家对某些商家所持的虚假科学理论进行有力批驳后,这些商家总会又制造出另一个“科学理论”,其目的就是为了由一个个虚假科学理论衍生出那些价格不菲的所谓驱铅保健品,而且用“最新科学发现”、“最新理论”为诱饵诱骗消费者购买。

    手法二:“攀亲”科学技术 和最新科技前沿技术“攀亲”,抬高自己产品身价。这种手法的特点就是当今科技界最流行什么“新鲜”技术或名词,商家就标榜其生产的驱铅保健品是用什么技术生产出来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前一段时间科技界流行说“纳米”,一时间社会上许多保健品包括有些驱铅保健品都号称其是用纳米技术生产的。据丁教授掌握的情况,某种声称是用纳米技术生产的驱铅保健品,在其上市前的生产和报批阶段,纳米技术根本还没有成熟,也还并不像它后来那般“出名”、“吃香”,所以该厂商根本不可能使用什么“先进的纳米技术”。
, 百拇医药
    手法三:披上“义诊”外衣 有一些驱铅保健品厂商,用经济手段拉拢一些医务人员或成立“某某研究会”等没有执业医师资格的民间组织,满街去开展其所谓“公益”的“免费检测”、“义诊”,然后用虚高的检测结果吓唬消费者,同时夸大其产品功效,让消费者觉得如果想让“已经铅中毒”的孩子健康,必须使用他们的产品。有的商家在义诊和产品宣传中不但假冒“全国儿童期铅损伤防治协作组推荐”和“丁宗一推荐”的旗号,甚至把丁教授的个人电话留给购买者作为“专家咨询热线电话”。有关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有些所谓的免费检测仅仅是抽取血样后就断定是铅中毒,根本就是欺骗消费者。有些“医生”根本就是无证行医,其推销的“排铅”保健品多数也是未经许可的产品。丁教授强调,为孩子做驱铅治疗的医生必须是专业的、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而且必须经过全国儿童期铅损伤防治协作组等权威培训基地为期一年的专业技术培训后方可上岗。对于其产品,丁教授说:“即使是经过批准,有批准文号的产品也可能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有些保健品其销售时所宣传的功能和当初它报批时所报的功能不一样。二是有些产品其申报证据和功能实验不符合国际要求。”
, 百拇医药
    手法四:制造恐慌气氛 有些驱铅保健品商家利用报告文学、“专家”讲话、制造虚假调查数据等形式,把儿童铅中毒形势和程度渲染得极为严重。如曾有种宣传宣称“如果中国孩子现在不大力驱铅,将来会比外国孩子的智商低10。”丁教授指出这纯属耸人听闻。这些宣传让很多孩子家长“谈铅色变”,感到孩子们仿佛“人人铅中毒”一般,在极度恐慌和担忧中乖乖掏出钱来。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媒体在这场制造恐慌的闹剧中也充当了推波助澜的不光彩角色。

    手法五:哄您“对号入座” 很多驱铅保健品在宣传炒作中往往给所谓的儿童“铅中毒”列出十几条症状,如“抵抗力下降、吃饭不香、腹痛、贫血、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这样一来,家长们能给自家孩子“对”上一两条的自然为数不少。专家表示,这些广告的表述极不科学,比如“贫血”在普通儿童中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并非一定是“铅中毒”所致。丁教授强调,儿童铅中毒的诊断是严格的医疗行为,不是患者行为,而且轻中度铅中毒患儿的大多数症状是普通孩子家长根本看不出来的,家长们不要自己私下拿着宣传中的所谓症状的“条条”去与孩子“对号”,想知道是否铅中毒到正规驱铅门诊验血就可以了。
, 百拇医药
    脱发、腹泻、再障——— 服保健品后三大不良反应

    记者走访了北京市多家药店,发现所谓的驱铅保健品名目繁多,有某某排铅解毒冲剂、某某排铅保健液等很多种,产品价格从五六十元到成百上千元不等。据丁教授掌握的情况,这类产品大多具有暴利,比如他了解的某卖价一百几十元的驱铅保健品,其实际成本不足五元!更糟的是,有的产品孩子吃后出现了各种不良反应,停吃该保健品后多数不良反应消失。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脱发、腹泻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三种。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由不同原因引起骨髓干细胞和微环境损害,或引起机体免疫机能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组综合征,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丁教授分析,这类所谓驱铅保健品导致以上不良反应的可能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有些产品的成分不明,除了含有其标注在包装上的成分外,还可能含有某些能够对孩子造成损害的物质。二是即使其所含物质种类完全和它在包装上标明的相同,其中也可能有些物质的剂量过大,从而对儿童机体造成伤害。健康人体所含物质需要平衡,其中任何一种物质含量过大都会造成伤害,比如维生素、钙等对孩子有益,但如果摄入过量就会造成不良反应和疾病。
, http://www.100md.com
    对于目前市场上有些打着“全国儿童期铅损伤防治协作组推荐”和“丁宗一推荐”的旗号宣传、销售其驱铅保健品和开展驱铅义诊等活动的情况,丁教授感到非常愤慨。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郑重声明:无论是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全国儿童期铅损伤防治协作组,还是他个人,都从未推荐过任何品牌的所谓驱铅保健品,他本人也从未在任何生产驱铅保健品的企业担任任何职务,一切假冒“全国儿童期铅损伤防治协作组推荐”和“丁宗一推荐”旗号宣传、销售其驱铅保健品的行为都纯属招摇撞骗!

    丁教授最后指出,社会进步到今天,血铅含量检测应该作为一项常规检查在儿童的体检中定期进行。家长们千万不要盲目听信很多所谓驱铅保健品的炒作宣传乱驱铅或到一些不正规的驱铅门诊治疗,以免产生严重不良反应。中华儿科学会和中华儿童保健学会于2000年发布了《儿童铅损伤治疗常规》,用以规范、指导儿童铅损伤的治疗,但据丁教授掌握的情况,很多所谓的驱铅门诊并不按《常规》来操作,所以消费者一定要到正规、合格、有儿童驱铅治疗资质的驱铅门诊检查、治疗。
, 百拇医药
    链接

    虚假检测为卖药--

    消协对乱驱铅亮出“黄牌”

    记者从中国消费者协会方面得到消息,中国消费者协会于日前发布了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2004年第4号消费警示--《正确对待儿童排铅解毒》。

    该消费警示中指出:“家长的担忧被一些不法商家和无证行医摊点所利用。他们利用一些家长的‘铅恐慌’心理,刻意夸大儿童铅中毒的情形,强调各种‘排铅’保健品的功效,同时巧设‘专家’免费检查,以种种‘理由’推销保健品。”

    由于我国是生产和使用铅的大国,环境中的铅污染非常严重,儿童铅中毒的防治确实引人关注,其中也蕴涵了巨大的商机。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醒广大家长,排铅保健品不是万能药,其疗效有待证实,处于发育阶段的儿童如果不做科学的检验就乱吃排铅保健品,结果反而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