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赞——深切悼念戴春福老师
李金华 福建中医学院原党委书记
2005年8月12日对福建中医学院而言,无疑是个黑色星期五。就在这天下午,福建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春福老师在国医堂坐诊时被残暴地杀害了。17日上午,我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参加戴春福老师的遗体告别仪式。返校后,心情依然不能平静,他生前的一言一行和音容笑貌历历在目,久久难以消逝。
戴春福老师是个农民的儿子,从小勤奋好学,积极上进。1975年被福建医科大学中医系录取,1978年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后被留在刚刚复办的福建中医学院任教。并先后在陕西中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攻读硕士和博士。1989年在南京中医学院取得温病学博士学位后回到福建中医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戴春福老师成为福建省第一位中医博士。
戴春福老师一向热爱教育事业。他博览群书,溯本求源,刻苦钻研中医药,在前进道路上进步甚快。他被评聘为教授时年仅43岁,由于中医职称评聘工作在福建省开展得相对滞后,他便成为当时福建中医学院最年轻的一位教授。我记得,我曾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号召全校青年教师向他学习,尽快脱颖而出,争取有更多的青年教师能够打破这一年龄记录。
, http://www.100md.com
作为一名教师,戴春福同志治学严谨,教学规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他十分重视教学改革,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在授课中,他那严谨的逻辑推理,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表达和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我在职期间曾多次听过他的课,在我看来,听他讲一堂课就是一次精神享受。同时,他还积极推动创办温病实验室,注重临床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002年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时,曾在部分学生中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一次民意测验,戴春福老师以最高票荣获全校第一名。为表彰戴春福老师在教学上的杰出贡献,省教育主管部门近年来先后授予他“福建省高校名师奖”和“福建省师德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戴春福老师十分热爱中医临床工作。上大学前,他曾在农村担任赤脚医生,自学祖国传统医学,并经常为病人上山采集中草药。到福建中医学院工作后,他潜心研究岐黄医术。自1993年在国医堂开设专科门诊以来,他的病人愈来愈多,是国医堂病人最多的医生之一。他以独到的临床医术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为许多患者解除了病痛,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好评,并荣任福建省中西医结合男科委员会副主任。前不久,我介绍一位农村朋友到他那里就诊。这位患者长期病魔缠身,在老家花了数万元不能解除病痛。戴春福医生为他诊治过一次,并让他服了十几副中药,便药到病除。
, 百拇医药
戴春福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孜孜不倦,潜心探索,辛勤耕耘,成果甚丰。先后出版专著2部,参编著作10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曾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戴春福老师多才多艺,特别对书法颇有研究,是中国青年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他的书法作品被海峡两岸许多人士所收藏。
戴春福老师作为福建省政协委员,认真履行委员的职责,积极参加省政协组织的各类调研活动,为推进我省改革开放、建设海峡两岸经济区建言献策;针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撰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参政议政。戴春福同志系农工民主党福建省委员会委员、福建中医学院总支委员。他坚决拥护中共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旗帜鲜明地支持学校的教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药厂改革等,不愧为我们的一位同仁挚友。
戴春福老师淡泊名利,献身中医药事业的精神更为人们所称道。中医系是福建中医学院大系、母系。2001年,主持中医系工作的郑家铿教授到了退休年龄,时任中医系副主任的戴春福老师是新的系主任最佳人选之一。但就在这一节骨眼上,戴老师向我提出,今后他将专心致志做好教医研工作,请求不再担任行政管理工作。对他的这一设想我当即予以支持。我对他说,要把福建中医学院办成一流的中医药大学,不仅需要许多高水准的管理人员,而且更需要有一大批学有所长,在国内外、省内外有影响的专家教授,希望他能够在这方面带个好头。
, 百拇医药
戴春福老师不负众望。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认为,医道乃“至精至微之事……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戴春福老师在传承实践“大医精诚”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他一生虽然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事业,但仍不失为福建中医学院新一代名师、名医。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戴春福老师英年惨遭杀害,过早地离开了他的同事和事业。这不能不说是福建中医学院的一大损失!是福建中医药事业的一大损失!
据悉,8月12日上午戴春福老师还在参加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科研成果的评选活动,但谁都没有想到,时隔不到一个小时,他竟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戴春福老师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品质和作风将是长存的。我坚信,在今后的征途上,势必有更多的名师、名医和名家沿着他的足迹,在福建中医学院,在省内外、国内外崭露头角,脱颖而出!, 百拇医药
2005年8月12日对福建中医学院而言,无疑是个黑色星期五。就在这天下午,福建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春福老师在国医堂坐诊时被残暴地杀害了。17日上午,我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参加戴春福老师的遗体告别仪式。返校后,心情依然不能平静,他生前的一言一行和音容笑貌历历在目,久久难以消逝。
戴春福老师是个农民的儿子,从小勤奋好学,积极上进。1975年被福建医科大学中医系录取,1978年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后被留在刚刚复办的福建中医学院任教。并先后在陕西中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攻读硕士和博士。1989年在南京中医学院取得温病学博士学位后回到福建中医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戴春福老师成为福建省第一位中医博士。
戴春福老师一向热爱教育事业。他博览群书,溯本求源,刻苦钻研中医药,在前进道路上进步甚快。他被评聘为教授时年仅43岁,由于中医职称评聘工作在福建省开展得相对滞后,他便成为当时福建中医学院最年轻的一位教授。我记得,我曾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号召全校青年教师向他学习,尽快脱颖而出,争取有更多的青年教师能够打破这一年龄记录。
, http://www.100md.com
作为一名教师,戴春福同志治学严谨,教学规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他十分重视教学改革,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在授课中,他那严谨的逻辑推理,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表达和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我在职期间曾多次听过他的课,在我看来,听他讲一堂课就是一次精神享受。同时,他还积极推动创办温病实验室,注重临床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002年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时,曾在部分学生中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一次民意测验,戴春福老师以最高票荣获全校第一名。为表彰戴春福老师在教学上的杰出贡献,省教育主管部门近年来先后授予他“福建省高校名师奖”和“福建省师德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戴春福老师十分热爱中医临床工作。上大学前,他曾在农村担任赤脚医生,自学祖国传统医学,并经常为病人上山采集中草药。到福建中医学院工作后,他潜心研究岐黄医术。自1993年在国医堂开设专科门诊以来,他的病人愈来愈多,是国医堂病人最多的医生之一。他以独到的临床医术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为许多患者解除了病痛,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好评,并荣任福建省中西医结合男科委员会副主任。前不久,我介绍一位农村朋友到他那里就诊。这位患者长期病魔缠身,在老家花了数万元不能解除病痛。戴春福医生为他诊治过一次,并让他服了十几副中药,便药到病除。
, 百拇医药
戴春福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孜孜不倦,潜心探索,辛勤耕耘,成果甚丰。先后出版专著2部,参编著作10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曾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戴春福老师多才多艺,特别对书法颇有研究,是中国青年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他的书法作品被海峡两岸许多人士所收藏。
戴春福老师作为福建省政协委员,认真履行委员的职责,积极参加省政协组织的各类调研活动,为推进我省改革开放、建设海峡两岸经济区建言献策;针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撰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参政议政。戴春福同志系农工民主党福建省委员会委员、福建中医学院总支委员。他坚决拥护中共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旗帜鲜明地支持学校的教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药厂改革等,不愧为我们的一位同仁挚友。
戴春福老师淡泊名利,献身中医药事业的精神更为人们所称道。中医系是福建中医学院大系、母系。2001年,主持中医系工作的郑家铿教授到了退休年龄,时任中医系副主任的戴春福老师是新的系主任最佳人选之一。但就在这一节骨眼上,戴老师向我提出,今后他将专心致志做好教医研工作,请求不再担任行政管理工作。对他的这一设想我当即予以支持。我对他说,要把福建中医学院办成一流的中医药大学,不仅需要许多高水准的管理人员,而且更需要有一大批学有所长,在国内外、省内外有影响的专家教授,希望他能够在这方面带个好头。
, 百拇医药
戴春福老师不负众望。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认为,医道乃“至精至微之事……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戴春福老师在传承实践“大医精诚”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他一生虽然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事业,但仍不失为福建中医学院新一代名师、名医。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戴春福老师英年惨遭杀害,过早地离开了他的同事和事业。这不能不说是福建中医学院的一大损失!是福建中医药事业的一大损失!
据悉,8月12日上午戴春福老师还在参加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科研成果的评选活动,但谁都没有想到,时隔不到一个小时,他竟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戴春福老师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品质和作风将是长存的。我坚信,在今后的征途上,势必有更多的名师、名医和名家沿着他的足迹,在福建中医学院,在省内外、国内外崭露头角,脱颖而出!,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