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制药业的研究和开发
来源:摘引自[英]罗伊·波特等主编 朱迪·斯林著 鲁虎等译 《历史上的药物与毒品》本文将英国制药业的研究和开发分成三个阶段,分期的标志是两次世界大战。文中既有对它早期进展缓慢的原因的分析,也有对后期迅速发展的简略探讨。而在研究与开发上的科技和资金的投入,无疑是问题的关键。令人深思的是,何以每次大战都推动了制药业的重大变革?业界能不能主动地,而不是在战争的催迫面前,提前采取这样的变革?
不愿雇更多的化学师 从19世纪后期到1918年
英国人对专利药品的热衷在19世纪就很出名;从19世纪早期起,丸剂形式的万灵药生产商,例如比彻姆和霍尔韦,为他们的产品找到了一个现成的市场。这类药丸通常是用几种简单的成分制造的——芦荟、姜末和脂肪酸盐是比彻姆药丸的组成成分——尽管精确的配制方法是须严格保守的秘密;它们造价低廉,被大肆宣扬为对发烧以至癌症等各种疾病都有疗效,结果让生产商大发其财。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不断增多和日益城市化的人口的需求也在扩大,这促成了19世纪下半叶制药业的扩张。在19世纪80年代,制药业由许多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组成。它们自己配制一些药剂,用药水、药粉或药丸的形式供货,从19世纪90年代起更经常的是用药片的形式。它们中的一些企业已经从零售业务发展成制药活动。阿瑟·考克斯靠着他发明的和获得专利的一种无味的药丸包衣,在布赖顿建起一家零售药剂店。杰西·布特在1885年开办了一个小型的制药部门,它生产一些那时受到欢迎的咳嗽、伤风和流感用的专利药品。
止痛药非那西汀是德国化学药品公司弗里德里希·拜耳公司开发的第一种药物产品,1888年特许梅-贝克在英国生产和销售。一年后拜耳开发了镇静剂索佛那,又特许梅-贝克为英国市场生产。化学在染料和合成药品之间建立了密切联系,而拜耳在染料工业上技术和财力的成就为它进入药品业务打下了基础。1896年拜耳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制药部门,次年就制成和投产阿司匹林。另一家德国染料公司霍奇斯特通过推出止痛药安替必灵,比拜耳先进入制药业。
在英国,这时已有少数几家公司雇用一两个合格的化学师或药剂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98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