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精神内科 > 疑病症
编号:11244388
不要“没病找病”——与中老年人谈谈“焦虑疑病综合征”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0月3日 《家庭医生报》 2005年第40期(总第1025期 2005.10.03)
     今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身心健康,幸福一生”。追求健康也许是人类唯一没有差别的追求。然而俗话说“四十以后病找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但是,如果这种关心过了头,也会自寻烦恼。

    人到了中老年以后身体的许多机能逐渐开始下降,这些本来是自然的生理现象,但许多中老年人不能正确面对和接受,经常和自己年轻时的状态相比,于是经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病了。

    有些中老年人自我暗示心理作用非常强,或容易受他人的“感染,”看到邻居得了什么病,听说他们有什么表现,于是就对号入座。比如邻居得了心脏病,就自感胸闷气短,呼气困难,每天摸脉搏,测血压,恐怕患了心脏病而危及生命,整天惶惶不可终日,焦虑不安,吃不好,睡不着。于是心情也越发低沉,感觉自己时日不多了,反复到医院检查治疗,结果没有任何身体病变,无论医生怎么解释都无济于事。这就是典型的焦虑疑病综合征的表现。

    为什么会产生“没病找病”的心理呢?一些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对突然闲下来的生活不大习惯,过去忙碌的工作使他们非常充实,做事情有一定价值感并能得到周围人的认同,有自我成就感。退休后因无事可干,缺乏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又没有任何兴趣爱好,便产生孤独感和无用感,于是情绪低落,在这种负性情绪的影响下,常常觉得脑子不中用了,身体不适也逐渐多起来,从而形成一种疾病心理和行为。

    每个人关爱自身的健康是必要的,但不要过度地担心疑虑,健康的身心需要合理的膳食、有氧运动,充足的睡眠,消除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酗酒吸烟、少运动,除此以外要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首先,正确认识自己的健康状况,不多虑也不忽视。有病的时候积极治疗,没有病也不要杞人忧天。其次,安排力所能及的活动,发挥自己的余热,比如退休的老年朋友可以上老年大学,参加街道举办的公益活动,既服务了社会又让自己有了价值感。再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劳逸结合,紧张的工作之余不忘休闲娱乐活动,既陶冶了情操,又放松了心情,心理压力减小了,躯体不适自然就少了。, 百拇医药(王学义 金圭星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