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瘁证的经验(二)
http://www.100md.com
爱健康网
宋向元老中医、临床、执教数十年,对瘁证治疗颇有独到之处,收效颇佳。
(1)治瘁常法
治疗瘁证常法,多以祛风散寒,燥湿活络为主。常用方药:防风9克,防已9克,秦艽6克,桂枝6克,川芎9克,苍术9克,黄柏6克,木香(少量)、甘草(少量)。在此方基础上可随证加减:
①关节痛甚加松节、乳香;
②肌肉痈甚加桑枝、桑寄生;
③周身痛加当归、威灵仙;
④上肢涌加茯苓、陈皮;
⑤下肢痛加杜仲、牛膝;
⑥皮肿气滞者重用木香,加用五加皮;
⑦顽瘁血滞者加桃仁、红花;
⑧偏寒加川乌、草乌;
⑨偏热者加芍药、知母。
⑩按风寒湿辨证用药疗效不佳,应考虑有气血凝滞的因素,此时可加延胡索(气分药)、当归(血分药)、肉佳(祛寒药)、多获良效。也可根据王清任之“瘁证有瘀血说”,用其身痛逐瘀汤治之,效果也好。方药是:秦艽6克,川芎9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生甘草9克,没药9克,当归9克,五加皮6克,香附6克,牛膝9克,羌活9克,没药9克,当归9克,五加皮6克,香附6克,牛膝9克,地龙6克。发热加苍术、炒黄相(即二妙丸),体虚加黄茂。
以上是治疗风、寒、湿瘴通用的常法。
(2)治瘁变法
治疗瘁证除掌握风、寒、、湿瘁通用的方药外,还要掌握常法中之变法。以痹证分类进行辨证施治,或用具有代表性成方治之,均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痛痹为寒胜,但往往用祛寒药或针炙等治疗效果不佳。如民间俗称“寒腿”实际多属痛痹,曾治一矿工患者,自诉两腿如冰样感,盖厚被也不觉暖。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患者两腿冰冷不温,乃素阳虚虚衰,气血凝滞所致。方用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大枣、通草)助阳通滞。服药3剂,两腿冰冷感大见好转,继服之,上述症状基本消除,收效很好。临床证明,此方治疗闭塞性脉管炎效果亦佳。
行瘁为风胜,其疼痛性质多为游走不定,但也有痛有定处者。如用一般散风药收效不大,可用药精力专的经验方“三两三”治之可获效。对痛无定处者,其“三两三”方药是:当归尾30克,川芎30克,金银花30克,生甘草9克;对痛有定处者,其“三两三”方药是:当归身30克,赤芍30克,金银藤30克,生穿山甲9克,滇三七未0.9克为引。
著痹为湿胜,特点是局部肿重而痛轻,多居气血阻滞或痰积。可用导痰汤加利湿药。如有瘀血可加活血药治之,若效果不显,可改用控涎丹(用丸剂,不用汤)有效。如有轻微发热可用三仁汤加减较好。若发热较重则效果差。
同时,治疗痹证,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治疗痹证不必打听于风寒湿的敌病因素,应参考虑后世医象发展的成就,如瘀血说,湿痰说,体质说等进行辨证施治。二是要掌握证与方的主要精神,只要认证准确,就可以用针对性较强的成方治疗,同样会收到满意效果。(温光远整理), 百拇医药
(1)治瘁常法
治疗瘁证常法,多以祛风散寒,燥湿活络为主。常用方药:防风9克,防已9克,秦艽6克,桂枝6克,川芎9克,苍术9克,黄柏6克,木香(少量)、甘草(少量)。在此方基础上可随证加减:
①关节痛甚加松节、乳香;
②肌肉痈甚加桑枝、桑寄生;
③周身痛加当归、威灵仙;
④上肢涌加茯苓、陈皮;
⑤下肢痛加杜仲、牛膝;
⑥皮肿气滞者重用木香,加用五加皮;
⑦顽瘁血滞者加桃仁、红花;
⑧偏寒加川乌、草乌;
⑨偏热者加芍药、知母。
⑩按风寒湿辨证用药疗效不佳,应考虑有气血凝滞的因素,此时可加延胡索(气分药)、当归(血分药)、肉佳(祛寒药)、多获良效。也可根据王清任之“瘁证有瘀血说”,用其身痛逐瘀汤治之,效果也好。方药是:秦艽6克,川芎9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生甘草9克,没药9克,当归9克,五加皮6克,香附6克,牛膝9克,羌活9克,没药9克,当归9克,五加皮6克,香附6克,牛膝9克,地龙6克。发热加苍术、炒黄相(即二妙丸),体虚加黄茂。
以上是治疗风、寒、湿瘴通用的常法。
(2)治瘁变法
治疗瘁证除掌握风、寒、、湿瘁通用的方药外,还要掌握常法中之变法。以痹证分类进行辨证施治,或用具有代表性成方治之,均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痛痹为寒胜,但往往用祛寒药或针炙等治疗效果不佳。如民间俗称“寒腿”实际多属痛痹,曾治一矿工患者,自诉两腿如冰样感,盖厚被也不觉暖。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患者两腿冰冷不温,乃素阳虚虚衰,气血凝滞所致。方用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大枣、通草)助阳通滞。服药3剂,两腿冰冷感大见好转,继服之,上述症状基本消除,收效很好。临床证明,此方治疗闭塞性脉管炎效果亦佳。
行瘁为风胜,其疼痛性质多为游走不定,但也有痛有定处者。如用一般散风药收效不大,可用药精力专的经验方“三两三”治之可获效。对痛无定处者,其“三两三”方药是:当归尾30克,川芎30克,金银花30克,生甘草9克;对痛有定处者,其“三两三”方药是:当归身30克,赤芍30克,金银藤30克,生穿山甲9克,滇三七未0.9克为引。
著痹为湿胜,特点是局部肿重而痛轻,多居气血阻滞或痰积。可用导痰汤加利湿药。如有瘀血可加活血药治之,若效果不显,可改用控涎丹(用丸剂,不用汤)有效。如有轻微发热可用三仁汤加减较好。若发热较重则效果差。
同时,治疗痹证,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治疗痹证不必打听于风寒湿的敌病因素,应参考虑后世医象发展的成就,如瘀血说,湿痰说,体质说等进行辨证施治。二是要掌握证与方的主要精神,只要认证准确,就可以用针对性较强的成方治疗,同样会收到满意效果。(温光远整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