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779835
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全面启动“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技术推广”项目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0月13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5年第38期
     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形成的动脉血栓栓塞、心房颤动合并附壁血栓的栓塞并发症以及静脉血栓栓塞所导致的器官组织缺血和/或坏死。

    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报告,每年心脑血管疾病所致死亡大约1700万例,占各种原因死亡中的1/3,其中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预计该数字到2020年将剧增至2500万例。1990~2020年,发展中国家缺血性心脏病所致死亡数在男性和女性将分别增加137%和120%。根据我国1997年的统计资料,城市心脏病的死亡率为90.1/10万,是第四位死亡原因;脑血管病的城市死亡率为130.48/10万,是第一大死因。

    与心脑血管疾病相比,对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认知和重视要滞后很多。在60岁以上人群,有间歇性跛行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外周血管闭塞疾病患病率,在男性为2%~3%,女性为1%~2%。但是,通过测量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 ABI)发现,无症状的外周血管闭塞性疾病的患病率是上面数字的3~4倍。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等,也包括可以通过干预使其不发生或者发生后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的因素,如高血压、血脂紊乱、吸烟和糖尿病等。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直至斑块破裂形成血栓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疾病发生的上游主要是导致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游是斑块的增长,甚至出现心绞痛等症状;下游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导致的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甚至猝死。

    因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模式——“ABC”三角防治的概念(图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06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