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建设的思路
一、学科建设现状,二、学科建设目标,三、学科研究方向,四、近期研究热点,五、有望突破的领域,六、建设措施思路
林培政 李赛美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由中医经典学科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组成,其创立的中医辨证理论体系、原则与方法(六经辨证、脏腑经络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及创制保留的大量疗效卓著的方药(经方、时方),在中医临床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被称为中医学的核心和灵魂,也是临床学科的源头和基石,是中医整体观、动态观、辨证论治精华特色的集中体现和浓缩。加强其学术思想和临床运用研究,将对人类健康、疾病防治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对于揭示生命现象本质,阐明人类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相互协调关系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一、学科建设现状
我校中医临床基础学科自1984年由基础回归临床后,组建了学科专科病区,在运用经典的理法方药指导疑难病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02年成为同类学科惟一国家级重点学科。我们创立的学科新模式,突出了中医经典对临床的指导作用,从实践中诠释、丰富、发扬中医经典理论,以疑难病如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功能失调性疾病为突破口,创出了特色,带来了优势,形成了规模,尤其为学科可持续发展构建了新模式,铺就了新平台。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医学尤其是经典学科的优势,继承与发展将是永恒的主题。以经典理论为指导,不断探索新时期新疾病的辨证规律,为学科自身发展不断注入新内容、新思想、新理论、新活力;同时直接投身于临床、科研主战场,为相关疾病提出更快捷、更有效防治方法、指导原则,将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中医学的包容性,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经典文献性、临床实践性,多学科交叉、全方位、立体式研究阐释其学术思想、理法方药的深刻内涵、方药配伍机制等,是学科发展的必经途径和方法。
任何学科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由于受学术队伍人力、财力限制,加之学科理论自身的独立完善性,及人们对学科定位的偏差,同时受整体中医药发展的制约,近代以来突破性理论甚少,学科学术发展缓慢渐进,处于平台期。本学科点作为全国同类学科中惟一国家级重点学科,虽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各研究方向发展不平衡,尤其一些涉及学科学术核心问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17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