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芬太尼与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与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的优越性。 方法 选择需全麻择期手术30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150例。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0.06mg/kg、(R组)瑞芬太尼1.5μg/kg、(F组)芬太尼3μg/kg、万可松0.1mg/kg、异丙酚1.5mg/kg,顺序静脉缓慢推注。维持麻醉R组用注射泵注入瑞芬太尼1mg和异丙酚400mg混合液,按瑞芬太尼0.12μg/(kg·min)速度维持。F组用注射泵注入芬太尼0.3mg和异丙酚400mg混合液,按芬太尼0.04μg/(kg·min)速度维持。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苏醒、术后疼痛及不良反应等情况。 结果 诱导后R组在1min、5min、15min的SBP、DBP、MAP较F组低,30min时较F组高,在5min时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停药后至患者苏醒时间R组显著短于F组(P<0.05)。 结论 瑞芬太尼的麻醉和镇痛效果比芬太尼强,与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其麻醉诱导迅速、可控性强,麻醉过程平稳,苏醒快而完全,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 瑞芬太尼;芬太尼;异丙酚;静脉麻醉
瑞芬太尼(Remifentanil)是一种新型的μ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快、药效强、作用持续时间短、无蓄积、静脉输入易控制。异丙酚是速效、短效,苏醒迅速而完全的静脉麻醉药。为此,笔者将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应用于全身静脉麻醉,并与芬太尼进行比较,观察瑞芬太尼与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的优越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需全麻择期手术300例,ASA I~II级,年龄16~68岁,体重(65±15.5)kg;男186例,女114例;肝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大于45岁病人中60%并存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或冠心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150例。
1.2 麻醉方法 入室后建立外周静脉通道并监测ECG、SBP、DBP、HR、SpO 2 、P等。麻醉诱导用咪达唑仑0.06mg/kg、(R组)瑞芬太尼1.5μg/kg、(F组)芬太尼3μg/kg、万可松0.1mg/kg、异丙酚1.5mg/kg,顺序静脉缓慢推注,快速气管内插管,IPPV机械通气。维持麻醉R组用注射泵注入瑞芬太尼和异丙酚混合液(配方:异丙酚400mg、瑞芬太尼1mg为一个单元),按瑞芬太尼0.12μg/(kg·min)速度维持;F组用注射泵注入芬太尼和异丙酚混合液(配方:异丙酚400mg、芬太尼0.3mg为一个单元),按芬太尼0.04μg/(kg·min)速度维持(对>60岁的老年患者予以酌情减量)。两组均根据手术需要分次追加肌松剂万可松。
1.3 观察方法与指标 观察记录诱导前、诱导后1min、5min、15min、30min五个时相点的SBP、DBP、MAP、HR变化;停药后至患者呼应、说出姓名、辨别环境的时间;术后随访观察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应用止痛剂时间和例数、术中知晓、术后疼痛程度。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0=不痛,10=最痛。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ˉx±s)表示,各计数资料组内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 2 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手术种类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例诱导前的SBP、DBP、MAP、HR无统计学差异(P>0.05)。诱导后R组在1min、5min、15min的SBP、DBP、MAP较F组低,30min时较F组高,在5min时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它时相点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例的HR于诱导后均有明显减慢,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停药后至患者呼应、说出姓名、辨别环境的时间R组显著短于F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术后恶心、呕吐例数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术中知晓无差异。应用止痛剂时间R组明显短于F组,应用止痛剂例数R组明显多于F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疼痛评分R组高于F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芬太尼与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因为芬太尼的药理学特点,决定了麻醉的可控性和苏醒质量、苏醒的时间并不是很理想。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μ受体激动剂,主要经血液和组织中非特异性酯酶水解代谢,作用时间短、消除快,消除半衰期3~10min [1,2] 。瑞芬太尼独特的药效学和药代学特性使其用于临床麻醉具有以下优点:(1)能根据药效精确调整剂量,作用可以预测,麻醉平稳,并易于逆转。(2)术中能将药物浓度快速调整至需要的适当水平。(3)术后呼吸功能恢复迅速,停药后大多数病人的自主呼吸能在3~6min内恢复,且较少受给药剂量和给药速度的影响。(4)重复应用或持续输注无蓄积作用 [3] 。本研究采用瑞芬太尼1.5μg/kg、异丙酚1.5mg/kg静脉缓慢推注诱导后,用注射泵注入瑞芬太尼1mg和异丙酚400mg混合液,按瑞芬太尼0.12μg/(kg·min)速度维持,与芬太尼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瑞芬太尼与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其麻醉诱导迅速、可控性强,麻醉过程平稳,苏醒迅速而完全,术后也极少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由于瑞芬太尼半衰期短,因此在临床应用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时应在手术结束时及早给予镇痛措施。
【参考文献】
1 盛娅仪,徐振邦.瑞芬太尼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中国药学与临床杂志,2001,2:142-146.
2 吴新民,叶铁虎,岳云,等.国产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4:245-248.
3 黄宇光,罗爱伦.麻醉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0-34.
作者单位:301500天津市宁河县医院
(编辑:秋 实), 百拇医药(王世民,张长满,孙柏华)
【关键词】 瑞芬太尼;芬太尼;异丙酚;静脉麻醉
瑞芬太尼(Remifentanil)是一种新型的μ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快、药效强、作用持续时间短、无蓄积、静脉输入易控制。异丙酚是速效、短效,苏醒迅速而完全的静脉麻醉药。为此,笔者将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应用于全身静脉麻醉,并与芬太尼进行比较,观察瑞芬太尼与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的优越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需全麻择期手术300例,ASA I~II级,年龄16~68岁,体重(65±15.5)kg;男186例,女114例;肝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大于45岁病人中60%并存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或冠心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150例。
1.2 麻醉方法 入室后建立外周静脉通道并监测ECG、SBP、DBP、HR、SpO 2 、P等。麻醉诱导用咪达唑仑0.06mg/kg、(R组)瑞芬太尼1.5μg/kg、(F组)芬太尼3μg/kg、万可松0.1mg/kg、异丙酚1.5mg/kg,顺序静脉缓慢推注,快速气管内插管,IPPV机械通气。维持麻醉R组用注射泵注入瑞芬太尼和异丙酚混合液(配方:异丙酚400mg、瑞芬太尼1mg为一个单元),按瑞芬太尼0.12μg/(kg·min)速度维持;F组用注射泵注入芬太尼和异丙酚混合液(配方:异丙酚400mg、芬太尼0.3mg为一个单元),按芬太尼0.04μg/(kg·min)速度维持(对>60岁的老年患者予以酌情减量)。两组均根据手术需要分次追加肌松剂万可松。
1.3 观察方法与指标 观察记录诱导前、诱导后1min、5min、15min、30min五个时相点的SBP、DBP、MAP、HR变化;停药后至患者呼应、说出姓名、辨别环境的时间;术后随访观察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应用止痛剂时间和例数、术中知晓、术后疼痛程度。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0=不痛,10=最痛。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ˉx±s)表示,各计数资料组内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 2 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手术种类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例诱导前的SBP、DBP、MAP、HR无统计学差异(P>0.05)。诱导后R组在1min、5min、15min的SBP、DBP、MAP较F组低,30min时较F组高,在5min时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它时相点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例的HR于诱导后均有明显减慢,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停药后至患者呼应、说出姓名、辨别环境的时间R组显著短于F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术后恶心、呕吐例数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术中知晓无差异。应用止痛剂时间R组明显短于F组,应用止痛剂例数R组明显多于F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疼痛评分R组高于F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芬太尼与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因为芬太尼的药理学特点,决定了麻醉的可控性和苏醒质量、苏醒的时间并不是很理想。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μ受体激动剂,主要经血液和组织中非特异性酯酶水解代谢,作用时间短、消除快,消除半衰期3~10min [1,2] 。瑞芬太尼独特的药效学和药代学特性使其用于临床麻醉具有以下优点:(1)能根据药效精确调整剂量,作用可以预测,麻醉平稳,并易于逆转。(2)术中能将药物浓度快速调整至需要的适当水平。(3)术后呼吸功能恢复迅速,停药后大多数病人的自主呼吸能在3~6min内恢复,且较少受给药剂量和给药速度的影响。(4)重复应用或持续输注无蓄积作用 [3] 。本研究采用瑞芬太尼1.5μg/kg、异丙酚1.5mg/kg静脉缓慢推注诱导后,用注射泵注入瑞芬太尼1mg和异丙酚400mg混合液,按瑞芬太尼0.12μg/(kg·min)速度维持,与芬太尼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瑞芬太尼与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其麻醉诱导迅速、可控性强,麻醉过程平稳,苏醒迅速而完全,术后也极少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由于瑞芬太尼半衰期短,因此在临床应用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时应在手术结束时及早给予镇痛措施。
【参考文献】
1 盛娅仪,徐振邦.瑞芬太尼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中国药学与临床杂志,2001,2:142-146.
2 吴新民,叶铁虎,岳云,等.国产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4:245-248.
3 黄宇光,罗爱伦.麻醉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0-34.
作者单位:301500天津市宁河县医院
(编辑:秋 实), 百拇医药(王世民,张长满,孙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