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动脉疾患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周围,,周围动脉疾患;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1发病率、病理变化及自然病程,2PAD的诊断,3PAD的治疗策略,4急性肢体缺血[6~8],参考文献
【关键词】 周围动脉疾患;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周围动脉疾患(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主要指周围动脉粥样硬化和继发性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狭窄和闭塞,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的表现,但常易被漏诊。PAD常与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并存,据统计,90%的PAD患者患有冠心病,40%~50%的PAD患者患有脑血管病[1],可以说PAD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面镜子。及早发现PAD,有助于对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检出,而且及时对PAD的高危因素进行控制,也有助于延缓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因此,当前心内科医生的眼光不应只局限于冠状动脉,而应注意到全身动脉,提高对PAD的诊断意识和诊断水平。
1 发病率、病理变化及自然病程
1.1 发病率 PAD多见于老年人,据统计,年龄>65岁者发病率>20%,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2]。患者常患有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糖尿病或长期吸烟史。
1.2 病理变化 PAD可见于全身动脉,以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股动脉和月国动脉最为常见,上肢动脉较少累及。PAD的病理变化如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一样,以内膜受损为启动机制,某些区域血管血流的应力、张力和压力的变化如血管分枝或分叉的对角处所产生的湍流和涡流的持续性压力可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在此基础上脂质沉着,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于粥样硬化斑块逐渐增长,导致管腔进行性狭窄,当管腔狭窄≥管腔直径的50%~60%,出现肢体缺血症状;由于斑块内出血或斑块破裂,导致继发性血栓形成引起肢体严重缺血以至于坏死。
1.3 自然病程 PAD病变进展相当缓慢,很多患者多年不出现症状,即使出现症状,由于侧支循环的建立,症状可减轻或缓解。大约70%患者在5~10年间症状可保持不变甚至减轻,30%的患者病变发展需进行介入治疗,10%患者需进行截肢[3]。合并糖尿病者病变发展较快,易于发生严重肢体缺血、坏疽,需进行截肢者也明显多于非糖尿病患者。
2 PAD的诊断
2.1 病史询问 虽然相当数量的PAD患者无自觉症状或症状轻微,但典型的病史对PAD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最具诊断价值的症状为间歇性跛行,应仔细询问。有人将PAD的临床表现分为以下四期,有助于提高对PAD病情发展的认识及病史询问。
2.1.1 第一期:由于血管闭塞不太严重或闭塞严重但有充分的侧支循环。患者症状轻微,仅感到肢体轻微发冷和发麻,运动后稍感肢体疲乏无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458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