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中药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中药,1.1单味药,2展望,参考文献:
关键词: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中药乙型肝炎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疾病,但世界上至今尚没有一种能肯定有效地清除乙肝病毒的特效药物[1]。目前在临床上国内外应用的抗HBV药物有干扰素(Interferon, IFN)及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2],然而两者的疗效都不理想。干扰素的远期疗效只有15%~20%,且存在适应证范围窄,使用不便等缺点,而拉米夫定短期治疗无法彻底清除病毒,停药后易复发[3],长期应用(>6个月)时部分病人由于DNA聚合酶YMDD区域的变异而对药物产生耐受[4],且在治疗过程中少数病人出现肾毒性、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椎体外系反应、皮疹等不良反应[5,6]。由于治疗价格昂贵,限制了这些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近些年来,我国中医药在防治乙型肝炎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在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现就有关研究及进展作一综述。
1中药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现状
1.1 单味药
1.1.1 叶下珠叶下珠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全草入药,有平肝清热、利水解毒之功效,主治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肾性水肿、尿路感染、口疮舌疮、无名肿痛。自从Thyagarajan等发现苦味叶下珠具有抗乙肝病毒活性以来,寻找HBV的中草药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陈压西等[7]用DHBV感染的雏鸭为动物模型,观察广西叶下珠体内抗DHBV的作用,结果显示广西叶下珠用药2周、1个月能使血清DHBV DNA总体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停药后DNA滴度回升不明显,说明广西叶下珠在体内有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黄正昌等[8]应用
2.2.15细胞株及雏鸭乙型肝炎模型,对叶下珠属植物台湾细叶油柑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进行了体内外抗乙肝活性实验。初步实验结果显示:在细胞水平上台湾细叶油柑水提物、醇提物对HBsAg的分泌物呈抑制作用,醇提物对HBeAg分泌无抑制作用;在体内抗鸭乙肝病毒实验中,其水提物有显著体内抑制DHBVDNA作用,而其醇提物的作用较差,提示其有效成分可能为一种水溶性物质。
1.1.2苦参素苦参素(碱)是从中药苦豆子及苦参的根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其中98%以上为氧化苦参碱。李继强等[9]用苦参素注射液(含氧化苦参碱98%)作用于HepG22.2.15细胞,观察氧化苦参碱体外抗HBV的活性。结果发现,氧化苦参碱可明显降低2.2.15细胞胞浆核心颗粒HBVDNA的水平,提示其能抑制HBVDNA的复制,同时对细胞培养上清中分泌的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3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