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小说连载 > 其它
编号:10783500
长篇传记文学选载:雪飘无声——王振国的故事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0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24期
     柏建华著

    野马无缰(1)

    现在,让我们沿着他灵动、开阔的科研思路,而走进他崭新的抗癌世界吧。

    第一,王振国经多年研究推出的抗癌新药“麝蟾胶囊”(暂用名)。它和其早年研制的“天仙丸”最大区别,不再是以往30味大复方中药制剂,而是将选取的五味中药有效单一成分提取出来,然后组合成小复方。这样的组方,用一句通俗的话讲是精华的再聚集。这是王振国进行中药现代化的一个尝试,它进一步做到了质量标准的有效可控和疗效的明显提高。目前,它已完成药理、毒理研究和工艺、质量标准,计划在2003年获得临床批准文号,同时力争在2004年通过国家三类新药审批。

    第二,王振国研制的“天仙营养液”继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保健食品认证后,2002年再传佳音:由“健字号”提升为“国药B准字号”,并被正式命名为“参威口服液”。由此,其市场营销有了进一步的开拓空间。
, 百拇医药
    第三,2002年1月20日,“通化振国肿瘤防治院”悄然问世。这是全国首家民营的以替代疗法治疗肿瘤为主的专业医院。王振国计划以此为雏形,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中心城市陆续建立三所这样的连锁医院。

    在遥远的珠海,继续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2002年新增五个国家的药物出口。王振国还力争在几年内与国外医院合资或合作,最终把“振国肿瘤防治院”开办到国外。

    在通化振国药业,王振国又购进毗邻的山头100亩地,计划动工兴建总计13000平方米的“生物工程基地”和“保健食品制剂生产线”等。同时,按照国际GAP标准,在家乡通化县采取“科研+企业+农产”的协作模式,建设自己的现代化中药材种植生产基地。一期工程投资800万元,种植中药材1000亩。

    第四,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它被认定为“21世纪科学技术的核心”。王振国敏锐的眼光已瞄准这一领域,并且迅速进入了被不少学者认为继手术、放射、化疗之后的第四大治疗方法的“免疫疗法”的“高地”。
, 百拇医药
    那么,什么是“免疫疗法”呢?

    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从生命开始,人本身就有抗癌的功能。人体的抗癌功能是一个很复杂的网络,有细胞参与,也有体液免疫。参与免疫的主要细胞有T淋巴细胞、K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等。而B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可是,既然人自身有这么严密的抗癌系统,那么癌瘤何以还会发生和发展呢?1969年,海尔斯特朗首次提出了免疫封闭的概念:肿瘤细胞可以有多种方法如诱导产生“免疫抑制因子”等避开免疫攻击,称之为免疫逃逸。

    而免疫治疗的目的,正是要抵抗这些抑制性的因子,增强免疫功能,调动人体本身的抗癌能力,从而发挥其预防癌症复发和转移的抗肿瘤作用。这正是近年来渐成抗癌治疗热点的一种新的思路。

    王振国他们在从长白山定向筛选的多孔菌科的一种珍贵真菌中分离成功一种新的菌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为缝裂木层孔菌),代号为PL-12,经研究鉴定易于工业化深层培养,并产生多糖体。经科研协作方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杨士杰教授验证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抑瘤率可达50%。对正常小鼠有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而对免疫抑制药、抗肿瘤药、应激和衰老所致小白鼠免疫功能低下均有显著的免疫恢复作用。经查新代号为PL-12的缝裂层孔菌深层发酵生产抗癌免疫增强剂PUS在国内外为首家开发研究。可以说,这一研究成功将填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成为一种具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的“真菌抗癌免疫增强剂”,为癌症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便于口服、有效防止癌转移、减少放化疗毒副作用的应用前景极其广阔的抗癌新药。
, 百拇医药
    目前,这项科研成果已申报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并争取2004年取得临床批准文号,争取在2006年通过国家二类抗癌新药的审批。

    等待是一个过程。三四年的时间,对于有些人有些事不算长;但是,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他们是等不起的。所以,王振国正在将这项科研成果分两条线走,在报批药品的同时,已经先期制成“天仙生物活力粉”,并获得“食品批号”,投入生产,在这一条线上首先赢得时间。“不要纠缠和强调这到底是药品还是食品,只要对患者救命有用,只要能帮助他们多抢出几天几个月或几年的时间,就值得去做。”“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邓小平的这句经典语录,王振国在自己身上体会最深。他说:“我这样做不是盲目,因为这种‘菌丝体保健食品’首先是无毒无副作用,吃起来且无异味如同吃豆饼粉似的,所以它才提供了走两条线的契机。”

    说到这里的时候,王振国甚为感慨,他说:“当有的患者跪在我面前,要我一定治好他时。那个时候,如果自己全身的血液都输给他,保证管用,我也绝对会毫不犹豫的。”他接着说道,“很多人毕竟没有接触过太多的患者,当然还无法体会我当医生的心情,能不急吗?心急呀!”

    所以,王振国不像有的科学家那样只关注自己的实验室,他搞科研更多地关注外面的世界。他说:“一个人能活多少年,都是自己搞,你能解决多少问题?要走科研捷径。引进也行,联合也行,结合重组也行。搞抗癌药不同于搞别的研究,关键是要快,要抢时间,要把患者的生命时刻都摆在第一位。”他说:“一个科学家首先应该抵御的是来自名和利的诱惑。作为一个科学家,他的脑子里应该装的,第一是创新,第二是创新,第三,还是创新。”,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