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评论
编号:10783485
中药科研亟待解决4大问题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0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24期
     高思华在炎帝神农中药发展论坛上提出5点新思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司长高思华日前在长沙举行的炎帝神农中药发展论坛上指出,“资源家底不清、炮制无全国统一标准、质量标准不健全、安全性评价被忽视”,这是目前中药科研存在的四大不足,同时他还提出了解决以上问题的五点新思路。

    高思华说,中药资源家底不清,近20年来没有进行过中药资源普查,不能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盲目采挖造成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常用野生动植物药材资源短缺,濒危物种种类增多,目前经常使用的400余种药材每年有20%的短缺,急需开展“野变家”和代用品的研究。中药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现象严重,影响了中药的声誉,而相关问题研究严重滞后。品种混淆,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造成所生产的中成药中同一中药材其成分含量相差数倍至数十倍,影响了中药质量,其药效和质量标准难以进行比较研究。中药材采收、加工、贮存等条件研究尚未引起大家重视。在中药炮制方面,现在我国缺乏完整、统一的全国性中药饮片炮制标准,存在各地各法、一药数法等问题,急需在科研的基础上确定全国统一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在质量标准方面,从种子种苗、中药材原料等到中成药质量标准尚待完善和健全。由于中药的成分复杂,中药药效的物质基础目前尚难以阐明,质量标准的不健全直接影响了中药产品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应进一步研究建立并完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在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方面,不少人一直认为中药是无毒的,忽视了中药的安全性评价。近年来马兜铃酸事件、千柏鼻炎片事件说明了规范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和建立适合于中药临床使用特点的安全性评价模式和方法势在必行。
, http://www.100md.com
    针对中药科研工作,高思华提出,一要加强中药理论研究,促进中药的学术发展。要尊重中药学自身的规律,保持中药的特色,在继承中发展;要勇于创新,组织多学科的研究队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中药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围绕提高中药学术水平探索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中药药性理论、中药炮制理论与技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组方理论、方剂配伍规律、配伍效应的科学原理,以及与之并行的化学、制剂学、药理毒理学研究技术等,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能充分用于指导中药研究开发的现代中药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和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药物评价方法。

    二要加强防治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的开发研究。要面向社会需求和中医临床需要组织研发创新中药;积极进行防治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的新药研究和针对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的新药研究。

    三要加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加强中药资源研究技术平台建设,开展资源调查,摸清资源家底,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和机制,建立中药材优良品种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等,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此基础上,加强中药资源野生抚育和新品种选育及濒危中药资源的代用品研究、种质资源评价研究、道地药材成因研究等,实现中药资源利用和生产的有序性,以达到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 百拇医药
    四要加强中药标准研究。围绕中药产业链找出制约中药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并对共性问题和方法学进行研究。建立种质、药材、饮片、中间提取物、各种复方制剂的质量标准和中药培育、种植、采收、炮制、提取、制剂工艺、贮藏等的技术规范,建立和完善符合中药自身特点的质量控制方法、完整的中药技术标准和能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中药疗效评价体系。

    五要搭好生产技术平台,构建中药创新体系。要探索中药研究的新方法,研制适合中药制药特点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剂型、新辅料等,构建中药创新、生产技术平台。既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研究中药理论和技术,也要充分重视基于中医药理论,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研究、总结、升华中药理论和技术。基于国家创新和企业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中药科研要形成以中药科研院所、医疗机构、高等院校、中药企业及相关学科共同参与的科研新格局,构建产学研结合、科工贸一体的现代中药创新体系。, 百拇医药(张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