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小说连载 > 其它
编号:10783933
长篇传记文学选载:雪飘无声——王振国的故事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0月2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26期
     柏建华 著

    永远在路上(1)

    这天下午,王振国已经坐在从沈阳飞往郑州的飞机上。

    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和他此行的目的地郑州关联的故事,王振国一直将它尘封在心底。那是和镶嵌在小巧镜框里的一张黑白照片牵着的一段感人而凄清的故事。照片上,那一个美丽的19岁少女,那一肩瀑布般倾泻而下的披肩长发,那一双泉水般清澈小溪般宁静的大眼睛,让人禁不住想起英国女作家伍尔芙一句非常精彩的话语:“安谧的精神像一朵云彩从天上降下来。”

    她叫蔡高远。河南郑州人。1995年,王振国第一次遇见她的时候,她刚刚高中毕业,因为是肝癌晚期,无法报考大学。她的父母告诉王振国说:“就这么一个独生女儿,平日也娇惯得很,可女儿生病后,没有听到女儿说一声痛苦。其实,能不苦吗?有时,女儿悄悄地把门闩上,我们躲在门外,明明听到了屋里的呻吟声,可一叫开房门,女儿又是一脸春风般的笑容出现在父母面前。”
, http://www.100md.com
    多么坚强又懂事的女孩啊!

    不光这样,她还撑着柔弱的身子,坚持着在一家公司打工。她说:“父母养活我这么大,还没能花到我一分钱。我要工作,不为别的,就为着挣一点儿钱给父母,只要是自己亲手劳动所得,哪怕只挣到一元钱给父母,我也觉得尽到了作女儿的一点责任。”

    多么要强又孝顺的女孩啊!

    王振国感动了。他当即决定给女孩免费用药治疗,半年里疗效还不错。可一个偶然的机会,女孩知道了这半年的药费一共两万元,虽然这钱都是王振国“花”的,可倔强的女孩还是不情愿,她偷偷地自作主张停止用药了,并且不再找王振国治疗。

    1997年王振国到郑州,又想法找到了他一直牵挂在心的女孩。问起女孩的病情,女孩说只是有点咳嗽。王振国给她做了检查,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肺部。一切治疗都来不及了。

, 百拇医药     就是这天晚上,并不知情的女孩高兴地来到宾馆看望王振国。她说:“王叔叔,我要送你一件礼物。”

    “是什么呢?”

    “王叔叔,你治好了我的病,我认为我最有价值、最有纪念意义的礼物,就是我要送给你的这张美丽的照片。这是我照得最好的一张照片。我送给你,希望你多少年后看到它,你也还会记得照片上的女孩,会记得这是你曾经救治的一个女孩。”

    半年后,女孩不幸去世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微笑着在王振国的视野中永远地消失了。王振国知道这个噩耗时,他流着泪,端详着蔡高远含笑的照片,想象着她临走前,是否也如同自己现在这样眼里含着泪水,是否会感到害怕?那一刻,王振国真想拉着她的手,对她说:“孩子,走好。别怕!”他相信她的坚强。

    从那天以后,王振国再没有拿起这张照片。但是,“死像一朵白色的小花,在寂静中不动声色地开放。”不知有多少个漆黑而寂寞的夜晚,他都能感觉到蔡高远那一双清澈的大眼睛和自己的心灵沉默地对视——在那一双清澈的眼睛后面,有着不尽的惋惜和遗憾,那也有着不尽的催促和呼唤吗?
, http://www.100md.com
    这一次在郑州,王振国又遇上一位奇怪的“病人”——其实,病人已经卧床不起无法出门了,是他的儿子前来给父亲买药。这个年轻人特意带着照相机和录音机,一定要和王振国合拍一张照片,给父亲带回去。他还要王振国面对着录音机讲几句话给父亲听,说这是身患胃癌的父亲在儿子要来这里时,再三嘱托的一个诚恳而美好的愿望。

    王振国要过病人的病历,仔细地看着。其实,在面对的一刹那,他就知道了这个病人已经走到生命终点的“倒计时”。他借着眼睛的余光观察着面前年轻人的神态,心里小心翼翼地斟酌着怎样真实地道出。

    年轻人显然等得着急了。

    王振国刚刚说道:“你父亲的病很重,恐怕时日不多了,作儿子的要先有个准备……”

    “什么?”年轻人顿时坐不住了,他一下子跪倒在王振国面前:“大夫,你一定要救救我爸爸,你救活他一个人,就是救活我们全家呀!”
, 百拇医药
    王振国赶紧将年轻人扶起来。他是一位医生,但他首先是一位实事求是的医生——一方面,他研制的抗癌新药给多少如同坠落深渊的病人带来了重生的喜悦;另一方面,他又不能不直面现今医学所达到的高度的局限和某种无奈——人在很多事面前还无能为力。对于一些人同样珍贵的生命,我们现在谁也留不住!

    承认这一点很痛苦。

    而放弃——这对医生来讲,委实是一件更加痛苦的事情;但放弃对医生来讲,有时又是一种必须的抉择。在情感和理智的天平之间,王振国出于他“心悯苍生”的本性,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倾斜到情感的一端——就像现在,年轻人终于冷静下来,但还是执意将录音机伸到王振国面前:“大夫,无论如何,你都要最后帮我一次,对我父亲讲几句安慰的话……大夫,为了我,你就做一回‘诚实’的欺骗吧。”说着,年轻人已经泣不成声。

    这个时候,王振国他能够怎样做?

    又有这样的患者找上门来了。是大医院的专家告诉的他们:“在我们医院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与其等死,还不如找找王振国,他要说不给治了,就哪儿也不要去了。”这样的引荐,患者当然会听从——只要还有一线的希望,有哪一个患者和他们的亲人会轻言放弃呢?

    他们就这样地来了。带着最后的期望,带着莫大的信任,更带着依赖。久而久之,找王振国治疗的晚期患者多了,已经无法手术和放化疗的危重病人多了,王振国也由此多了一个称呼,被很多同行叫做“临终医生”。,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