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a3 > 正文
编号:10783779
中华实用对联.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第121页
第178页

    参见附件(442kb)。

    前言

    (一)编写这本书是好友丁斯的主意。他对我说:“对联是雅俗共好、百业咸用的一种文学样式,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它的需求较过去更

    为强烈了。为了更个性地抒发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很多人都希望能亲自创作

    对联。但现在的对联书要么部头太大,常人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要么只选作

    品,不能教给人们撰写对联的方法。如果能编写一本集对联知识、做联技巧、各类对联选革于一体的实用对联书,一定会深受读者欢迎。”我对丁斯的建

    议一向是十分重视的,听他这么说了,亦深以为然,于是就搞出了这个册子。

    (二)这本书由三部分内容组成。第一编为“对联概说”,主要介绍了

    对联的文体特点、演变历史、基本做法和修辞技巧,最后对最实用的几类对

    联做了重点说明,目的在于使读者在了解对联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撰写对联的

    基本方法。第二编为“巧对百例”。此编辑录了100 例巧对趣事,目的在于

    为对联爱好者提供一些必要的感性“示范”,如果读者能“读思结合”,定

    可在撰联方面学到不少的“看家本领”。第三编为“佳作荟萃”。此编共收

    入3500 余副内容优秀、形式讲究的各类对联精品,在编排上分为九大类:节

    日联、喜庆联、哀挽联、庭堂居室联、行业联、自题联、题赠联、名胜联和

    谐趣联,目的在于为各行各业人士提供一个足敷选用的“小联库”。

    (三)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参考了不少联书或与对联有关的著述,主要

    有:清人梁章矩、梁恭辰父子著《巧对录》,今人常江著《中国对联谭概》、裴国昌主编《风俗对联辞典》、阎万春编《古今对联联选汇》等,另外还参

    阅了我的老师雷树田先生的《诗词曲赋联语格律问答》一书中的“联语问答”

    一节。在此一并志谢。

    (四)编写本书时得到了我的学生侯向前君的鼎力协助。第三编的相当

    一部分内容是由他精选、整理而成的。我很难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我对他的谢

    意。

    (五)本书成书时间很短,粗疏之处在所难免,还望读者不吝赐教。如

    有错误,责任在我。

    炜评

    一九九五年十月十日 第一编

    对联概说

    第一节 何谓对联

    看到上面这个标题,一些读者也许会以为编书的人在小题大作: “对联”

    不就是“对子”么?谁不晓得?不错,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汉族人几乎没

    有未曾接触过对联的。就生活实用性、群众普及性而言,迄今也还没有哪种

    文学样式能与对联相提并论。但世上的事情往往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就像谁都晓得“花”乃植物最艳丽迷人的部分却未必人人清楚“花”其实是

    “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一样,说对联是“对子”只是一种印象性的通

    俗称谓,而不是一种科学性的严格界定。事实上,真正明白“对联是什么”

    的人并不是很多的。谓予不信,请看一例:

    几年前编者在《古代汉语》课堂上讲解“诗律”一章中的“对仗”一节

    时曾告诉学生,欲掌握对仗技巧,可先从大家熟知的对联中获得感性认识。

    笔者向三个学生提问:“什么是对联?”下面是他们的回答:

    学生甲:就是字数相等的两句话。

    学生乙:就是过年时贴在门上的春联。

    学生丙:就是常说的对偶句。

    三种答案都道出了对联的局部特征,但作为对一种文体的定义,却无一

    正确。上、下联“字数相等”并构成“对偶”关系确是对联这种文体最基本

    的形式要求,但它们并非对联的“充分质”。春联是对联,却不能说对联就

    是春联。至于说对联只有两句话就更不对了——由两句话组成的对联比较常

    见,但由两个以上句子组成的对联亦不少有,如著名的云南昆明大观棱长联

    便由上、下联各18 句组成,又怎能用“字数相等的两句话”来以偏概全呢?

    回答问题的都是大学文科学生,他们对对联的理解竟是如此的粗浅和片面,则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的人们对“对联是什么”的“晓得”程度也就可想而知

    了。

    当然,就掌握对联知识而言,对一般读者来说重要的不是清楚概念,而

    是感性地明白“什么是对联”和“如何做对联”。下面举六个例子,请读者

    判断哪些是对联,哪些不是对联。

    ①面向山区基层教育

    培养四化建设人材

    (某师范学校“教师节”门联)

    ②周八士闻香下马

    汉三杰知味停车

    (餐馆常用门联)

    ③两家企业,同类产品,一墙之隔

    两个领导,两种作风,一盛一衰

    (《经济日报》1995 年9月1日新闻标题)

    ④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某氏题北京潭柘寺弥勒佛联)

    ⑤积极响应人民政府号召

    迅速开展全乡扫盲运动

    (某乡“扫盲动员大会”会场“联”)

    ⑥由他闹市千斛利

    守我寒窗一橱书

    (商芝自题书房联)

    结论:六例可分四种情况:

    完全不是对联:例③。

    基本不是对联:例⑤。

    勉强算作对联:例①

    完全意义上的对联:例②、例④、例⑥

    ①、③、⑤三例之所以不能称作完全意义上的对联,是因为它们或根本

    不具备、或只是部分地具备对联的特征。

    那么,对联的特征究竟有哪些呢?概括起来说,大致有以下六点:

    (1 )由上联(出句)与下联(对句)两部分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完

    全相等。一般他讲,人们是不会在这一点上“犯糊涂”的。像上面所举的①、③、⑤例作为真正的对联都不够“资格”,但单拿“字数相等”这一标准衡

    量却都合乎要求。

    (2 )上、下联相对应位置上的词必须做到词性相同或相近,亦即名词对

    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

    对副词……例如:

    看他红花迎日暖

    守我苍松耐岁寒

    (某老翁自题联)

    “看”与“守”为动词相对, “他”与“我”为代词相对, “红”与“苍”

    为形容词相对。余皆同。

    (3 )上、下联的句法结构和停顿节奏必须一致。例如:

    和顺一门生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春联)

    从句法上看,上、下联均为“主+谓+宾”结构,从节奏上看,上、下

    联都是“2 +2 +l +2 ”,即

    和顺——一门——生——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4 )上、下联相对应位置上的字的声调尽可能平仄相反(不必死守)。

    例如:

    门前学种先生树(注:“学”为古入声字)

    岭上长留处士坟(九江陶潜祠联)

    上联的声调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的声调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正好相反。

    (5 )一般情况下均须遵守“上仄下平”的“落脚律”——即上联落脚字应是仄声,下联落脚字应是平声。例如:

    草舍茅棚出贤圣

    青松翠竹育英雄

    (雷树田题毛泽东故居“上屋场”联)

    “圣”为仄声,“雄”为平声。落脚为“上仄下平”。“上平下仄”“上

    下皆平”、“上下皆仄”者亦偶见其例,但在对联总数中所占比重是很低的。

    人们称“上仄下平”式落脚为“正格”,其他落脚型为“变格”。

    (6 )上、下联在语气和意思上必须相互联系和照应,共同表达出一个完

    整的主题(“无情对”另当别论)。也就是说,一副对联无论长短,都应和

    一首诗、一篇文章一样具有明确的思想内容,否则就是拙劣的“凑对”。请

    看两副”片名”对:

    大独裁者原形毕露

    女理发师笑逐颜开

    他俩和她俩生死恋

    乌鸦与麻雀乳燕飞

    两副对联各由四部影片名组成。尽管均属游戏之作,但联缀水平却有明

    显的高下之别:前者的意思是完整的:正因为“大独裁者原形毕露”,才使

    得 “女理发师笑逐颜开”。而后者的出,对句的意思却直是 “风马牛不相及”,让人觉得莫明其妙。

    综合以上六大特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42KB,1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