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前启后十一五:中国政府将做重要战略调整
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把研究和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作为主要议程。最新一期《中国经济周刊》载文指出,中国正在着手编制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也许会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中长期规划。从先前透露出的各种信息中可以感受到,在这个五年规划中,中国政府将会做出一些重要的战略调整。
“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将发生许多重要变化。从“十一五”规划开始,中国将适当降低单纯性的技术引进,更多的鼓励自主创新,尤其是企业自主创新。“十一五”将是中国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中国从增长优先、效率优先转向兼顾公平、协调发展的开端。这一五年的准确定位与规划,将决定中国未来更长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走向。
五年不再是个“坎儿”
“十一五”规划的项目启动比较早。在2003年10月30日,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之后,“十一五”规划的研究就开始启动。当时,中国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面向海内外公开招标“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杨伟民说,这是新中国经济发展史上首次将未来发展规划以公开招标方式向社会咨询、征求方案。
杨伟民说,从“十一五”开始,不再要求所有规划都以5年为期编制。“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规划期,以5年为主,同时展望到2020年。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规划期,可根据规划对象的特点合理确定,不要求均以5年为规划期。科技、教育、能源、交通、水资源、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城镇化等,可以规划到2020年,今后可以滚动修订。有些领域的专项规划,可以根据完成任务的需要确定规划期,可以三年、四年等。
有专家指出,规划期限的变化看似小事,其实是政府职能转化的反映。中国一届政府任期是五年,而五年规划与政府任期重叠,五年规划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强化了政府的短期行为。当五年规划的期限变化以后,不排除未来出现这样一种可能,“五年规划”这种形式会逐渐淡化并消亡。而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89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