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事21:我们那萎缩的判断力
再也没有人去提吸烟了,其实吸烟引起的癌症的相关性和几率要大得多。也没有人去提腌制食品了,其实含亚硝酸盐成分已经经过河南林县人们证实,发生食道癌的风险高得多。没有人给这些风险因素正确地、客观地排序。在企图娱乐大众、哗众取宠的媒体世界里,更受欢迎的是抓人的故事情节、是悲剧感、是戏剧效果。冷静和平淡,永远都靠后站。
华盛顿邮报的两位主编Leonard Downie Jr.和Robert G. Kaiser, 在《关于新闻的新闻-危境中的美国新闻业》一书中,有一项出色的分析,提出了从新闻业看美国新价值观的腐蚀。在这两位资深媒体人士看来,“政府、政治、国外新闻这些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二十世纪末,已经被犯罪、天气、健康、投资、娱乐所代替。这些新闻对每天过着平常生活的读者和观众来说更有兴趣”。这两位作者认为这一对健康话题的关注,是可以“吸引和娱乐观众,并卖出广告,最终挣钱”的。
两位作者还分析了在当今的媒体,渐渐走上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征途。这些扛着市场化大旗的媒体(实际上就是企图盈利的公司),它们更注重吸引眼球,短期获利。在这样的“腐蚀的新价值观”的驱使下,记者和编辑把更多的重点放在了娱乐和消费这样的话题。而健康正是其中的一个可以牟利的话题。与健康有关的是非,就像明星离婚一样,是人们读下来印象深刻的悲剧。如果这场与健康有关的是非,碰巧背后又牵连着一个跨国公司,那么财经加健康,是双料开花的绝佳卖点。
, http://www.100md.com
在谈论《关于新闻的新闻》时,这两位资深媒体人不忘定义一下自己理解的优秀媒体:“优秀的媒体(报纸、杂志、电台、电视、网络)能丰富美国人的生活,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有用的信息,给予他们参与更广阔世界的参与感。优秀的新闻业,能把读者变得更加合作和团结,这对一个文明社会非常重要。只有当人们分享的是相同的信息——他们的环境、他们的邻居、政府、球队、甚至天气,他们才可能成为紧密的团体。最好的新闻业是深入挖掘,但它以通俗的形式展示给每个人。”Bill Kovach和Tom Rosenstiel曾经列出了九条新闻的要义中包括:第一责任是真相、对人们绝对忠诚、求证本质、对报道内容保持独立态度、报道内容全面、均衡。
而什么是糟糕的新闻业呢?糟糕的新闻业,不报道重要信息,或者断章取义地报道,不正确,不公平,会将大家带入意识的危险境地,错误地给予人们信息。糟糕的新闻业很少创新,断章取义,不求甚解。“如果有流血事件,就会当头条。”更糟糕的新闻业,是懒惰,流于表面。比如,电视、报纸过分夸大犯罪消息,以至美国人总是心存害怕,感觉犯罪越来越多,但事实上这些年犯罪率逐年下降。
, 百拇医药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这些“造毒”运动,对有毒食物、致癌生活用品、有副作用的药品的断章取义的报道,其实跟美国的电视报纸过分夸大犯罪消息如出一辙。食物致癌和明星离婚一样,话题不必过新,不必有趣,也不必有深度,只要有悲剧感、有强烈的情绪刺激就行。在谈论疾病的这本书里,我们发现其实我们身处的媒体环境也遭遇了健康的问题。这个媒体环境似乎无毒不欢,给予人们想要的,而不是给予他们需要的。
再也没有人去提吸烟了,其实吸烟引起的癌症的相关性和几率要大得多。也没有人去提腌制食品了,其实含亚硝酸盐成分已经经过河南林县人们证实,发生食道癌的风险高得多。没有人给这些风险因素正确地、客观地排序。在企图娱乐大众、哗众取宠的媒体世界里,更受欢迎的是抓人的故事情节、是悲剧感、是戏剧效果。冷静和平淡,永远都靠后站。
新闻业遭遇了健康问题。我们的判断力也遭遇了健康问题。它们病了。
对于新闻业来说,给予读者他们所要的远比给予他们所需的要重要得多。但我们的大脑,显然已经被印刷机控制了思想。在我们阅读、观看这些真假难辩、掺和着医学、财经、娱乐等各种因素的故事时,我们的大脑不幸变成了媒体思想的跑马场。恐慌是这样一种情绪,它是衰弱的自己在面对不了解真相的现实时产生的不安全感。
, 百拇医药
在爱尔兰的一个网站里,在谈论苏丹红的文章下面,一个名叫JACK的厨师说起了当年对味精的误解,以及吸烟。因为在他看来,大家显然对苏丹红反应过激,而后两者的问题其实要大得多。一个一天一包烟的烟民,在逛超市时小心谨慎,不买任何红得鲜亮的食物,不买西红柿,回家做饭不用不粘锅,听起来多少有点可笑。
在面对炮制健康是非的媒体时,生活在粗砺的环境里的我们,怎么去锻造自己的判断力,并维护自己的判断力?当这些报道前后矛盾地、彼此关联地出现在报纸、杂志、网站上时。资讯的发达和便捷给我们过多的难以消化的信息量。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处处是健康陷阱?我们需要多少渊博的知识才能将正确的而不是有毒的食物、化妆品请回家?我们又怎么能预知不久买回家准备喝的啤酒里含有过量甲醛?怎么能相信当初全国妇孺皆知的菠菜里含铁量高的报道,大家开始狂吃菠菜,事后才知道原来科学家把小数点往后挪了一位?
这位厨师跟在苏丹红事件下面的帖子说,苏丹红似乎引起了过分的恐慌,就象关于味精的是是非非一样。有段事件风传味精致癌时,其实只有在高温烹调时才会产生焦谷氨酸钠。而这种焦谷氨酸钠究竟怎么致癌,如何对人体产生影响,其实也还在研究阶段。
, 百拇医药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现在鸡精、鱼露、鲜极酱油,似乎取代了是非颇多的味精。但其实在鸡精、鱼露、鲜极酱油中,也含有谷氨酸钠。事实上,谷氨酸广泛地存在于各种天然食物中,葡萄、番茄等水果及蔬菜中都有。全世界的人每天都从各种天然食物中摄取一定的谷氨酸,其中欧美人从天然食物中摄取的谷氨酸数量远多于中国人,因此中国人饮食中谷氨酸的摄入量应比西方人少得多。但是中国餐却被认为是放味精最多的菜,有少数人可能会对味精敏感,吃完后,会头疼、心悸、疲倦等神经和血管刺激性的反应,也被西方人称为中国餐厅症候群(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但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其实对人体并无影响,只是在高温后,会产生一种叫焦谷氨酸钠的成分。如果在100℃温度加热半小时,仅有0.3%的味精生成焦谷氨酸,加热1小时才有0.6%的味精生成焦谷氨酸钠。如果要避免这种影响,那么只要在菜煮好熄火后再加味精。
这位厨师在帖子里说,为什么我们对苏丹红、味精的致癌作用这么敏感,但对烟草却熟视无睹呢?
, 百拇医药
至于把生吃西红柿等同于抽烟的说法,更显得荒唐可笑。有一段时间,媒体报道 “番茄含有尼古丁,生吃番茄等于抽烟,会致癌”。而根据农业学家的解释,番茄虽然含有尼古丁,但含量极低,每1000克番茄仅含尼古丁2至7微克,随着番茄果实的逐渐成熟,其尼古丁含量还会急剧下降。吃1000公斤的鲜番茄也只相当于抽1支烟的尼古丁含量。如果都致癌,为什么对吸烟的危害熟视无睹?
我们面对的其实就是这么一些真假难以分辨的资料,这其中有的作者其实连起码的医学、生物背景都不具备,他们对专业名词似懂非懂,对关键词汇的解读更是稀缺。有些报道不准确,流于表面,有时出于娱乐你我的需要,还会夸大事实。
在面对这种粗砺的环境时,我们要能做的就是尽可能了解整个故事,而不是一个情节。找回自己原生的判断力,而不是轻易被印刷机、电视机控制了思想。起码,我们在无法判断的时候,还会有怀疑的能力,只有在不断的质疑中,才可能更快地得知真相。
, 百拇医药 其实在当今,你可以得到信息的渠道不仅仅是大众媒体。特别是与健康有关的食物问题和药品问题,许多生产这些产品的公司都会设有800免费咨询热线。你也许可以不必相信他们所有的说法,但起码你能知道更多的、更全面的信息。而有些信息,是在媒体制作一篇新闻时,会作为多余成分给删除的。比如,关于生吃番茄是不是等同于抽烟的问题,上海还设有一个叫做“农科热线”的电话,起码从那里,我们能听到更专业更详细的解释。除了热线电话,我们还可以在一些与医学和健康有关的网站上看到专家的咨询活动。比如,专家做客聊天室,或者专家BBS论坛。如果你真的关心某个食品或者药品的安全问题,不要只满足于读大众报纸,看大众电视。让自己设法从专业媒体、从多个角度了解全貌,我们才能够对抗某些媒体的权威感,对抗它们制造的不必要的恐慌。最起码,给我们自己的判断力一个交代。
化学课不是上完大学就可以扔掉的,因为它跟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健康有关,我们可以让自己掌握几个基本的概念。比如,前面提到的如何判断一种化学成分是否致癌,如何说明一种药引起副作用的风险真正增高(是统计学意义的增高,而非仅仅数值的增高),如何了解一个医生给病人选择用药的原则:受益大于风险。而在食品安全和毒理学上则有个经典概念,就是“剂量决定毒性”。真正的危害是超越了“度”。具体的剂量可理解为:一是剂量大小,即有毒物质含量的高低;二是食用或接触有毒物质时间的长短。只有在一定的危害浓度或含量下,持续一段的时间,才有可能对我们的健康真正产生危害。而存在有害的可能,并不等于已经危害了我们的健康。
, http://www.100md.com
那些聪明的人,有智慧的人,在面对健康的是非新闻时,总是记住拨开云雾看本质。而不是在细节的纠缠里越陷越深。其实这些零散的食品安全问题,对于我们个人的健康来说,只是局部的细节问题。其实在文明生活种,潜在着更大的关于食品的不安全,那就是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饮食结构和食物营养结构。有专家把50%的美国人肥胖归为饮食结构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结肠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和饮食营养结构也分不开。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早在2400多年前,就提出“我们应以食物为药,饮食是你首选的医疗方式”。但现在,在诸多影响健康的因素中,膳食营养因素对健康的影响高达13%,仅次于遗传因素的15%。渐渐西化的饮食结构,正成为中青年高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的一大诱因。在上海,20-40岁的中青年中,有7.1%的糖尿病高危人群,是10年前的5倍。而移民美国20年的华人患大肠癌的危险,比浙江居民高出3-5倍。如果我们仅仅注意到生活里没有苏丹红,而经常对高脂肪、高能量、油炸食物甘之如饴,餐桌上很少有蔬菜出现,那么我们的整体健康计划仍旧是一盘流于失败的乱棋。
作者邮箱:guzhici@sina.com, 百拇医药(欧歌)
华盛顿邮报的两位主编Leonard Downie Jr.和Robert G. Kaiser, 在《关于新闻的新闻-危境中的美国新闻业》一书中,有一项出色的分析,提出了从新闻业看美国新价值观的腐蚀。在这两位资深媒体人士看来,“政府、政治、国外新闻这些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二十世纪末,已经被犯罪、天气、健康、投资、娱乐所代替。这些新闻对每天过着平常生活的读者和观众来说更有兴趣”。这两位作者认为这一对健康话题的关注,是可以“吸引和娱乐观众,并卖出广告,最终挣钱”的。
两位作者还分析了在当今的媒体,渐渐走上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征途。这些扛着市场化大旗的媒体(实际上就是企图盈利的公司),它们更注重吸引眼球,短期获利。在这样的“腐蚀的新价值观”的驱使下,记者和编辑把更多的重点放在了娱乐和消费这样的话题。而健康正是其中的一个可以牟利的话题。与健康有关的是非,就像明星离婚一样,是人们读下来印象深刻的悲剧。如果这场与健康有关的是非,碰巧背后又牵连着一个跨国公司,那么财经加健康,是双料开花的绝佳卖点。
, http://www.100md.com
在谈论《关于新闻的新闻》时,这两位资深媒体人不忘定义一下自己理解的优秀媒体:“优秀的媒体(报纸、杂志、电台、电视、网络)能丰富美国人的生活,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有用的信息,给予他们参与更广阔世界的参与感。优秀的新闻业,能把读者变得更加合作和团结,这对一个文明社会非常重要。只有当人们分享的是相同的信息——他们的环境、他们的邻居、政府、球队、甚至天气,他们才可能成为紧密的团体。最好的新闻业是深入挖掘,但它以通俗的形式展示给每个人。”Bill Kovach和Tom Rosenstiel曾经列出了九条新闻的要义中包括:第一责任是真相、对人们绝对忠诚、求证本质、对报道内容保持独立态度、报道内容全面、均衡。
而什么是糟糕的新闻业呢?糟糕的新闻业,不报道重要信息,或者断章取义地报道,不正确,不公平,会将大家带入意识的危险境地,错误地给予人们信息。糟糕的新闻业很少创新,断章取义,不求甚解。“如果有流血事件,就会当头条。”更糟糕的新闻业,是懒惰,流于表面。比如,电视、报纸过分夸大犯罪消息,以至美国人总是心存害怕,感觉犯罪越来越多,但事实上这些年犯罪率逐年下降。
, 百拇医药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这些“造毒”运动,对有毒食物、致癌生活用品、有副作用的药品的断章取义的报道,其实跟美国的电视报纸过分夸大犯罪消息如出一辙。食物致癌和明星离婚一样,话题不必过新,不必有趣,也不必有深度,只要有悲剧感、有强烈的情绪刺激就行。在谈论疾病的这本书里,我们发现其实我们身处的媒体环境也遭遇了健康的问题。这个媒体环境似乎无毒不欢,给予人们想要的,而不是给予他们需要的。
再也没有人去提吸烟了,其实吸烟引起的癌症的相关性和几率要大得多。也没有人去提腌制食品了,其实含亚硝酸盐成分已经经过河南林县人们证实,发生食道癌的风险高得多。没有人给这些风险因素正确地、客观地排序。在企图娱乐大众、哗众取宠的媒体世界里,更受欢迎的是抓人的故事情节、是悲剧感、是戏剧效果。冷静和平淡,永远都靠后站。
新闻业遭遇了健康问题。我们的判断力也遭遇了健康问题。它们病了。
对于新闻业来说,给予读者他们所要的远比给予他们所需的要重要得多。但我们的大脑,显然已经被印刷机控制了思想。在我们阅读、观看这些真假难辩、掺和着医学、财经、娱乐等各种因素的故事时,我们的大脑不幸变成了媒体思想的跑马场。恐慌是这样一种情绪,它是衰弱的自己在面对不了解真相的现实时产生的不安全感。
, 百拇医药
在爱尔兰的一个网站里,在谈论苏丹红的文章下面,一个名叫JACK的厨师说起了当年对味精的误解,以及吸烟。因为在他看来,大家显然对苏丹红反应过激,而后两者的问题其实要大得多。一个一天一包烟的烟民,在逛超市时小心谨慎,不买任何红得鲜亮的食物,不买西红柿,回家做饭不用不粘锅,听起来多少有点可笑。
在面对炮制健康是非的媒体时,生活在粗砺的环境里的我们,怎么去锻造自己的判断力,并维护自己的判断力?当这些报道前后矛盾地、彼此关联地出现在报纸、杂志、网站上时。资讯的发达和便捷给我们过多的难以消化的信息量。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处处是健康陷阱?我们需要多少渊博的知识才能将正确的而不是有毒的食物、化妆品请回家?我们又怎么能预知不久买回家准备喝的啤酒里含有过量甲醛?怎么能相信当初全国妇孺皆知的菠菜里含铁量高的报道,大家开始狂吃菠菜,事后才知道原来科学家把小数点往后挪了一位?
这位厨师跟在苏丹红事件下面的帖子说,苏丹红似乎引起了过分的恐慌,就象关于味精的是是非非一样。有段事件风传味精致癌时,其实只有在高温烹调时才会产生焦谷氨酸钠。而这种焦谷氨酸钠究竟怎么致癌,如何对人体产生影响,其实也还在研究阶段。
, 百拇医药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现在鸡精、鱼露、鲜极酱油,似乎取代了是非颇多的味精。但其实在鸡精、鱼露、鲜极酱油中,也含有谷氨酸钠。事实上,谷氨酸广泛地存在于各种天然食物中,葡萄、番茄等水果及蔬菜中都有。全世界的人每天都从各种天然食物中摄取一定的谷氨酸,其中欧美人从天然食物中摄取的谷氨酸数量远多于中国人,因此中国人饮食中谷氨酸的摄入量应比西方人少得多。但是中国餐却被认为是放味精最多的菜,有少数人可能会对味精敏感,吃完后,会头疼、心悸、疲倦等神经和血管刺激性的反应,也被西方人称为中国餐厅症候群(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但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其实对人体并无影响,只是在高温后,会产生一种叫焦谷氨酸钠的成分。如果在100℃温度加热半小时,仅有0.3%的味精生成焦谷氨酸,加热1小时才有0.6%的味精生成焦谷氨酸钠。如果要避免这种影响,那么只要在菜煮好熄火后再加味精。
这位厨师在帖子里说,为什么我们对苏丹红、味精的致癌作用这么敏感,但对烟草却熟视无睹呢?
, 百拇医药
至于把生吃西红柿等同于抽烟的说法,更显得荒唐可笑。有一段时间,媒体报道 “番茄含有尼古丁,生吃番茄等于抽烟,会致癌”。而根据农业学家的解释,番茄虽然含有尼古丁,但含量极低,每1000克番茄仅含尼古丁2至7微克,随着番茄果实的逐渐成熟,其尼古丁含量还会急剧下降。吃1000公斤的鲜番茄也只相当于抽1支烟的尼古丁含量。如果都致癌,为什么对吸烟的危害熟视无睹?
我们面对的其实就是这么一些真假难以分辨的资料,这其中有的作者其实连起码的医学、生物背景都不具备,他们对专业名词似懂非懂,对关键词汇的解读更是稀缺。有些报道不准确,流于表面,有时出于娱乐你我的需要,还会夸大事实。
在面对这种粗砺的环境时,我们要能做的就是尽可能了解整个故事,而不是一个情节。找回自己原生的判断力,而不是轻易被印刷机、电视机控制了思想。起码,我们在无法判断的时候,还会有怀疑的能力,只有在不断的质疑中,才可能更快地得知真相。
, 百拇医药 其实在当今,你可以得到信息的渠道不仅仅是大众媒体。特别是与健康有关的食物问题和药品问题,许多生产这些产品的公司都会设有800免费咨询热线。你也许可以不必相信他们所有的说法,但起码你能知道更多的、更全面的信息。而有些信息,是在媒体制作一篇新闻时,会作为多余成分给删除的。比如,关于生吃番茄是不是等同于抽烟的问题,上海还设有一个叫做“农科热线”的电话,起码从那里,我们能听到更专业更详细的解释。除了热线电话,我们还可以在一些与医学和健康有关的网站上看到专家的咨询活动。比如,专家做客聊天室,或者专家BBS论坛。如果你真的关心某个食品或者药品的安全问题,不要只满足于读大众报纸,看大众电视。让自己设法从专业媒体、从多个角度了解全貌,我们才能够对抗某些媒体的权威感,对抗它们制造的不必要的恐慌。最起码,给我们自己的判断力一个交代。
化学课不是上完大学就可以扔掉的,因为它跟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健康有关,我们可以让自己掌握几个基本的概念。比如,前面提到的如何判断一种化学成分是否致癌,如何说明一种药引起副作用的风险真正增高(是统计学意义的增高,而非仅仅数值的增高),如何了解一个医生给病人选择用药的原则:受益大于风险。而在食品安全和毒理学上则有个经典概念,就是“剂量决定毒性”。真正的危害是超越了“度”。具体的剂量可理解为:一是剂量大小,即有毒物质含量的高低;二是食用或接触有毒物质时间的长短。只有在一定的危害浓度或含量下,持续一段的时间,才有可能对我们的健康真正产生危害。而存在有害的可能,并不等于已经危害了我们的健康。
, http://www.100md.com
那些聪明的人,有智慧的人,在面对健康的是非新闻时,总是记住拨开云雾看本质。而不是在细节的纠缠里越陷越深。其实这些零散的食品安全问题,对于我们个人的健康来说,只是局部的细节问题。其实在文明生活种,潜在着更大的关于食品的不安全,那就是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饮食结构和食物营养结构。有专家把50%的美国人肥胖归为饮食结构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结肠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和饮食营养结构也分不开。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早在2400多年前,就提出“我们应以食物为药,饮食是你首选的医疗方式”。但现在,在诸多影响健康的因素中,膳食营养因素对健康的影响高达13%,仅次于遗传因素的15%。渐渐西化的饮食结构,正成为中青年高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的一大诱因。在上海,20-40岁的中青年中,有7.1%的糖尿病高危人群,是10年前的5倍。而移民美国20年的华人患大肠癌的危险,比浙江居民高出3-5倍。如果我们仅仅注意到生活里没有苏丹红,而经常对高脂肪、高能量、油炸食物甘之如饴,餐桌上很少有蔬菜出现,那么我们的整体健康计划仍旧是一盘流于失败的乱棋。
作者邮箱:guzhici@sina.com, 百拇医药(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