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针锋相对 争辩唇枪舌剑 现场气氛热烈——寻找临床药师人才培养最佳途径——京津“名嘴”药师大辩论侧记
“我是郭冬杰,是反方二辩手,来自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今天是男性健康日,在此我祝在座的全体男士们身体健康!”……
10月29日晚七点,第七届药师周辩论赛——“临床药师人才培养与路径——院校培养与实践培养”拉开帷幕,来自北京、天津八所医院的八名药师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们以雄辩的口才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把严谨的学术观点畅快淋漓地表达出来。辩论赛是本届药师周的创新,成为今年药师周活动中的一大亮点。
辩论赛正方代表队——天津队的观点是:临床药师应由实践培养;反方代表队——北京队的观点是:临床药师应由院校培养。
■培养数量 VS培养质量
正方代表队与反方代表队共同认为,我国临床药师严重短缺。那么,通过实践培养的方式,能解决短期内临床的现实需要吗?解决了数量的问题,能保证质量吗?而通过院校培养的方式,能从根本上解决质量的后顾之忧吗?院校培养周期太长,毕业生上岗后能否立刻驾轻就熟,满足临床的大量需要?数量与质量,实践与院校,谁更胜一筹?
, 百拇医药
道理不说不清,真理越辩越明。正方代表队在整场辩论赛中,不停地运用详实的数字说话。一串串数字,排山倒海般向反方代表队涌来。而数字,也正是正方代表队的“杀手锏”。
正方代表队指出,我国不合理用药现象触目惊心。每年不合理用药者占用药者的11%~26%。在每年住院的5000万人次中,因为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治疗的病人超过500万人次,与药源性损害有关的有25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有20万人,住院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有500万~1000万人。
截至今年,我国需要临床药师65000余人。通过院校培养的方式,我国目前开设临床药学专业的院校有23家,按每年每所院校招收50名学生,每5年是一个培养周期来计算,10年后只能培养万余名临床药师(不论是否能立刻胜任工作)。显而易见,院校培养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
反方代表队立刻诘问:“难道多就意味着好吗?”
, 百拇医药
“神舟六号即是明证。最初我国航天事业还是一片空白,正因为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少量到大批,经历了由质到量的变化过程,历经50载,培养了大量的航空精英,才成就了今天的神舟六号,乃至今后的神舟七号、神舟八号。我们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坚持走通过院校培养的道路,同样可以创造出像神舟飞船一样的辉煌事业。”正方代表表示。
反方代表队继而追问:“临床药学50多门课程,在实践中培养需要多长时间学完?从实践中培养只是目前阶段的权宜之计,治标而不治本。实践培养模式有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受客观条件限制严重、不宜大面积推广等缺点。”
正方代表队立刻以实证举出院校培养之痛——西北某著名医科大学,1991届17名毕业生,至今只有两名从事药学工作。我国高校从1987年就开始培养本科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但许多毕业生因为难以胜任临床药师的工作而改行,原因正是因为他们不能真正走入临床实践中,学历成为一纸空文。
“这么多毕业生的流失并不是院校培养的错误”,反方代表把矛头直指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临床药师的岗位何在?政策支持何时颁布?社会何时接受?没有大环境何谈小环境?”
, 百拇医药
一方话音未落,另一方脱口而出;一方问得凝重,另一方答得机灵。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赛场上“硝烟弥漫”。
■结构单一 VS知识滞后
正方代表队又抛出一个致命话题——院校培养能否解决知识滞后的问题?
因为临床药学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仅靠书本知识无法解决现实的需要。至今人类也无法彻底、清晰、完整地认知疾病,临床许多疾病的诊疗方法还处在摸索前行的阶段,书本知识往往“同病同治”,而临床上往往是“同病难同治”。
正方代表队结合临床现状指出,随着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新药品种的不断增加,与药物有关的信息迅速膨胀,临床医生面临着药物知识更新的困难,不合理用药和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却不断增加。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正方辩手慷慨陈词:“作为一名药师,难道还能作壁上观吗?还能视若无睹吗?还要等待院校培养临床药师解决当前的燃眉之急吗?”
, 百拇医药
辩手还未落座,近百人的赛场内已是一片喝彩声。
反方代表队自然不甘示弱,从正方代表队的辩词中寻找蛛丝马迹,各个击破。
反方代表队认为,通过实践培养并不意味着知识结构合理。多年来,我国药师一直围着药房、药品转,知识老化陈旧,与临床所需知识结构不相匹配。
反方辩手进一步咄咄逼人:“临床药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需要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在对其进行培养时,既需要药学、化学导师,同样需要临床医学导师,甚至社会行为学等边缘性学科导师。那么,到底是医院还是院校可以提供大量合格的导师,答案恐怕早已昭然若揭了。院校培养具有节约时间、降低成本等优势,这也符合当前政府提倡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院校拥有大量的各学科优秀教师,经验丰富,在校学生可以集中时间来学习大量的知识。”
反方代表队乘胜追击:“为什么要舍本逐末,让本已不堪重负的医院完成它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呢?何况,通过实践培养是否会占用患者的宝贵时间呢?”
, http://www.100md.com
一环接一环,环环紧扣。入情入理,顺理成章。
■实践培养 VS院校教育
在整个辩论赛过程中,正方代表队以大量的数字作为不可辩驳的论据,以经过实践摸爬滚打而著称的北京友谊医院汤光教授、协和医院李大魁教授、天津第一中心医院的高仲阳教授成材之路为事实,并不时引入著名临床药师的观点,如成都军区总医院曾仁杰教授“在职药师是临床药师最佳来源,不可替代”的观点,北京宣武医院药剂科王育琴主任“从正在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人员中挑选”的观点层层深入,巧妙论证。
正方代表队特别指出,反方代表队身居大城市,忽略了经济不发达地区对临床药师的需求,在医院对临床药学毕业生缺乏吸引力的情况下,只有靠实践来培养适合本院特点的临床药师。他们以天津市临床药师的实践培养模式为例强调,两年间该市通过专家讲座、专题讨论、1200小时的医院临床实践等形式,培养了200名临床药师,解决了临床的燃眉之急;并强调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了解本医疗机构的疾病、用药特点,理论难以转变为服务技能,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国情决定了实践是大规模培养临床药师的最佳途径。
, 百拇医药
而反方代表队引经据典,以“庖丁解牛”为例指出,如果通过院校培养,庖丁不出三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牛的解剖特点;以“愚人吃饼”寓言暗示,缺少专业的院校培养教育,意味着与愚人一样,抹杀了前五个饼的功劳,以为直接吃第六个饼就可以解决问题;以神舟六号研制过程为例证,以美国临床药师院校培养模式为事实,并屡屡以“饮鸩止渴”来形容拔苗助长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人才。短期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于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因此应从完善药学教育体系,扩大临床药学专业培养规模入手,循序渐进,从基础做起,稳步发展我国临床药学事业。
一个半小时的辩论赛,看似轻松、调侃的话语中暗含陷阱,幽默风趣的回答中灼见频显,掌声不绝,高潮迭起。为了增加辩手与观众之间的互动,辩论赛还安排了观众提问这一环节。观众的踊跃参与超出了主办者的意料,而这本身恰恰是对临床药师发展的推动。来自上海金山医院的观众连接提出三个问题后,依然意犹未尽,在主持人要求把机会让给更多的观众时,还表示“我的问题还没有问完,辩手可以不回答嘛”,惹得满堂笑声一片。
真理在辩论中明晰,共识在争辩中产生。来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刘卫兵教授以权威评判——“反方代表队北京队议题好,准备充足,现场发挥好,台上台下互动好,荣获冠军”为本场辩论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文/本报记者 王晓冬, 百拇医药
10月29日晚七点,第七届药师周辩论赛——“临床药师人才培养与路径——院校培养与实践培养”拉开帷幕,来自北京、天津八所医院的八名药师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们以雄辩的口才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把严谨的学术观点畅快淋漓地表达出来。辩论赛是本届药师周的创新,成为今年药师周活动中的一大亮点。
辩论赛正方代表队——天津队的观点是:临床药师应由实践培养;反方代表队——北京队的观点是:临床药师应由院校培养。
■培养数量 VS培养质量
正方代表队与反方代表队共同认为,我国临床药师严重短缺。那么,通过实践培养的方式,能解决短期内临床的现实需要吗?解决了数量的问题,能保证质量吗?而通过院校培养的方式,能从根本上解决质量的后顾之忧吗?院校培养周期太长,毕业生上岗后能否立刻驾轻就熟,满足临床的大量需要?数量与质量,实践与院校,谁更胜一筹?
, 百拇医药
道理不说不清,真理越辩越明。正方代表队在整场辩论赛中,不停地运用详实的数字说话。一串串数字,排山倒海般向反方代表队涌来。而数字,也正是正方代表队的“杀手锏”。
正方代表队指出,我国不合理用药现象触目惊心。每年不合理用药者占用药者的11%~26%。在每年住院的5000万人次中,因为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治疗的病人超过500万人次,与药源性损害有关的有25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有20万人,住院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有500万~1000万人。
截至今年,我国需要临床药师65000余人。通过院校培养的方式,我国目前开设临床药学专业的院校有23家,按每年每所院校招收50名学生,每5年是一个培养周期来计算,10年后只能培养万余名临床药师(不论是否能立刻胜任工作)。显而易见,院校培养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
反方代表队立刻诘问:“难道多就意味着好吗?”
, 百拇医药
“神舟六号即是明证。最初我国航天事业还是一片空白,正因为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少量到大批,经历了由质到量的变化过程,历经50载,培养了大量的航空精英,才成就了今天的神舟六号,乃至今后的神舟七号、神舟八号。我们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坚持走通过院校培养的道路,同样可以创造出像神舟飞船一样的辉煌事业。”正方代表表示。
反方代表队继而追问:“临床药学50多门课程,在实践中培养需要多长时间学完?从实践中培养只是目前阶段的权宜之计,治标而不治本。实践培养模式有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受客观条件限制严重、不宜大面积推广等缺点。”
正方代表队立刻以实证举出院校培养之痛——西北某著名医科大学,1991届17名毕业生,至今只有两名从事药学工作。我国高校从1987年就开始培养本科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但许多毕业生因为难以胜任临床药师的工作而改行,原因正是因为他们不能真正走入临床实践中,学历成为一纸空文。
“这么多毕业生的流失并不是院校培养的错误”,反方代表把矛头直指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临床药师的岗位何在?政策支持何时颁布?社会何时接受?没有大环境何谈小环境?”
, 百拇医药
一方话音未落,另一方脱口而出;一方问得凝重,另一方答得机灵。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赛场上“硝烟弥漫”。
■结构单一 VS知识滞后
正方代表队又抛出一个致命话题——院校培养能否解决知识滞后的问题?
因为临床药学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仅靠书本知识无法解决现实的需要。至今人类也无法彻底、清晰、完整地认知疾病,临床许多疾病的诊疗方法还处在摸索前行的阶段,书本知识往往“同病同治”,而临床上往往是“同病难同治”。
正方代表队结合临床现状指出,随着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新药品种的不断增加,与药物有关的信息迅速膨胀,临床医生面临着药物知识更新的困难,不合理用药和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却不断增加。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正方辩手慷慨陈词:“作为一名药师,难道还能作壁上观吗?还能视若无睹吗?还要等待院校培养临床药师解决当前的燃眉之急吗?”
, 百拇医药
辩手还未落座,近百人的赛场内已是一片喝彩声。
反方代表队自然不甘示弱,从正方代表队的辩词中寻找蛛丝马迹,各个击破。
反方代表队认为,通过实践培养并不意味着知识结构合理。多年来,我国药师一直围着药房、药品转,知识老化陈旧,与临床所需知识结构不相匹配。
反方辩手进一步咄咄逼人:“临床药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需要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在对其进行培养时,既需要药学、化学导师,同样需要临床医学导师,甚至社会行为学等边缘性学科导师。那么,到底是医院还是院校可以提供大量合格的导师,答案恐怕早已昭然若揭了。院校培养具有节约时间、降低成本等优势,这也符合当前政府提倡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院校拥有大量的各学科优秀教师,经验丰富,在校学生可以集中时间来学习大量的知识。”
反方代表队乘胜追击:“为什么要舍本逐末,让本已不堪重负的医院完成它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呢?何况,通过实践培养是否会占用患者的宝贵时间呢?”
, http://www.100md.com
一环接一环,环环紧扣。入情入理,顺理成章。
■实践培养 VS院校教育
在整个辩论赛过程中,正方代表队以大量的数字作为不可辩驳的论据,以经过实践摸爬滚打而著称的北京友谊医院汤光教授、协和医院李大魁教授、天津第一中心医院的高仲阳教授成材之路为事实,并不时引入著名临床药师的观点,如成都军区总医院曾仁杰教授“在职药师是临床药师最佳来源,不可替代”的观点,北京宣武医院药剂科王育琴主任“从正在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人员中挑选”的观点层层深入,巧妙论证。
正方代表队特别指出,反方代表队身居大城市,忽略了经济不发达地区对临床药师的需求,在医院对临床药学毕业生缺乏吸引力的情况下,只有靠实践来培养适合本院特点的临床药师。他们以天津市临床药师的实践培养模式为例强调,两年间该市通过专家讲座、专题讨论、1200小时的医院临床实践等形式,培养了200名临床药师,解决了临床的燃眉之急;并强调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了解本医疗机构的疾病、用药特点,理论难以转变为服务技能,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国情决定了实践是大规模培养临床药师的最佳途径。
, 百拇医药
而反方代表队引经据典,以“庖丁解牛”为例指出,如果通过院校培养,庖丁不出三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牛的解剖特点;以“愚人吃饼”寓言暗示,缺少专业的院校培养教育,意味着与愚人一样,抹杀了前五个饼的功劳,以为直接吃第六个饼就可以解决问题;以神舟六号研制过程为例证,以美国临床药师院校培养模式为事实,并屡屡以“饮鸩止渴”来形容拔苗助长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人才。短期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于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因此应从完善药学教育体系,扩大临床药学专业培养规模入手,循序渐进,从基础做起,稳步发展我国临床药学事业。
一个半小时的辩论赛,看似轻松、调侃的话语中暗含陷阱,幽默风趣的回答中灼见频显,掌声不绝,高潮迭起。为了增加辩手与观众之间的互动,辩论赛还安排了观众提问这一环节。观众的踊跃参与超出了主办者的意料,而这本身恰恰是对临床药师发展的推动。来自上海金山医院的观众连接提出三个问题后,依然意犹未尽,在主持人要求把机会让给更多的观众时,还表示“我的问题还没有问完,辩手可以不回答嘛”,惹得满堂笑声一片。
真理在辩论中明晰,共识在争辩中产生。来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刘卫兵教授以权威评判——“反方代表队北京队议题好,准备充足,现场发挥好,台上台下互动好,荣获冠军”为本场辩论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文/本报记者 王晓冬,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