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剥蚀了老人幸福
幸福本身是一种内心的感觉,它与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直接相关。但幸福也不是一个无法界定和判断的概念。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在分析了几百项研究成果后,曾归纳概括出一组与幸福感有关的因素:健全和健康的身体;实际的目标和期望;自尊;控制感情;乐观;豁达;益友;合群;挑战性的工作和活动性的消遣;集体意识。这些因素固然受到了价值观和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但仍然具有普遍性意义,我们不妨用这些与幸福感有关的因素在中国老年人身上的表现,来分析中国老人的“幸福生活”。
疾病挡在幸福与老人之间
住在济南市槐荫区的王老先生今年刚过了63岁的生日,王老先生子女孝顺,经济状况较好,就是身体不太好,有高血压、冠心病以及骨质疏松等毛病。事实上,医生告诉王老先生,这些疾病都是老年病,一般老人都会有类似的问题,但是他却感觉自己一天天地向死亡靠近。老人告诉记者:人有病,不断地和药打交道,什么都觉得没意思,每天都提心吊胆,更别提幸福俩字!
, 百拇医药
记者了解到,像王老先生一样感到疾病挡住了幸福的老人不在少数,而且对于家庭收入较低的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此次零点调查发现,大多数老人都或多或少受到某些老年性疾病的困扰,30.2%的老人几乎半年就会去一次医院,14.2%的老人一个季度会去一至两次,12.6%的老人几乎每个月都要去一次医院。可见,有近60%的老年人在一年中去医院次数至少是两次。从医疗现状来看,更多的老年人恐怕去药店的次数远比医院要高得多。
沟通缺乏使老人远离幸福
80多岁高龄的黄太婆家住武汉市省运社区,衣食无忧,本该是享受天伦之乐,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位老太婆竟痴迷捡垃圾,捡回来垃圾就堆放在家里,满屋子垃圾散发出来的臭味,不仅影响周围邻居,也愁坏了子女。子女多次做她的工作,但黄太婆却还是一意孤行。据邻居介绍,这几年来,黄太婆很少跟邻居交往,和子女交流的时间又很有限,一个人显得很孤僻,每天就是不停地出去捡垃圾回来,别人怎样劝说,她都不听。那为什么黄太婆会变成这样呢?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中心老年学研究所教授姜向群。姜教授认为黄太婆长期与人缺乏交流形成了一种孤僻心理,而导致她的这种行为。随着人逐步的衰老,社会舞台也逐步在缩小,在这种情况下,老人特别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沟通。人是需要心灵沟通的,老人特别需要。如果老人的心理沟通能力出现了问题,就会产生孤僻的心理,长期下去,就会出现一些常人看起来反常的行为。
, 百拇医药
零点调查显示,43.9%的老人表示自己的朋友不是很多,50.9%的老人感觉自己没什么知心的朋友。姜向群教授还说,比起青年人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期望”,老年人似乎已经不会有太多的“梦”。“益友”、“合群”和“集体意识”这三个因素与老年人的社会交往能力相关,就多数老人的现状来看,退休意味着从以往最依赖的集体中脱离出来,许多人没能再找到能接纳自己的集体。并且,随着年事的增高,身体活动能力会逐渐弱化,社会交往的圈子可能会越缩越小,以至老友的去世等都会使老人陷入越来越孤独的境地。
除此以外,消极情绪也是阻碍高龄老人接近幸福的重要问题。零点调查结果中,值得注意的是有高达16.7%的老人被“平淡冷漠、无聊发愁、孤独寂寞”等消极情绪所影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消极心态更多一些,占到23.56%。
改变观念 接近幸福
老龄化虽然带来了种种困惑与问题,但多数情况下只是生理变化造成了期望和需求在内容上的新变化。幸福毕竟在本质上表现为期望和需求的不断满足过程,因此帮助老人抛开生理变化的影响,不断调整自己的期望,不断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那么幸福会离老年人越来越近。
, 百拇医药
首先,老年人应树立“积极老龄化”的意识,打破把自己视为无能、是社会负担和无社会贡献的群体的旧观念。零点调查发现,虽然83.6%的老人感觉目前社会的敬老风气较好,周围人对自己比较尊重,但仍有37.7%的老人认为自己属于低阶层,45.8%属于中等阶层。可以看出,老年人对自己的评价基本属于中等偏下阶层。老年人应该通过积极参与各种经济、社会活动,提高自信和自尊,在活得潇洒的同时也可增加经济收入,提高自我保障的能力。
其次,老年人应树立积极的交友意识。虽然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在老年幸福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让老人对自己的生活保持乐观态度方面,广泛的友情却举足轻重。零点调查发现,现在仍在工作的老年人在人际关系满意度都高于不工作的老年人。老年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与同事、亲友、邻居来往,在你来我往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活动筋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同时有助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反之,如果性格内向又不进行社会交往,就会加速生理、心理上的“老化”。总之,拥有更多的朋友、更好的人际关系可使老年人获得生活的满足感,感受生命的意义,从而远离消沉和孤独的心境。
, 百拇医药
再次,老年人需要树立积极的健康意识。调查显示,受访老人中63.6%坚持每天锻炼,但也有10.1%的老人表示从来不锻炼。老年人应在未老之前就为自己积蓄健康和精力,把锻炼身体当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不仅有利于强健体魄,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调查中32.6%的老人对目前健康方面最担心的是“未来有重大疾病的可能”,这种担心对老年人的幸福感是巨大的威胁。老年人应树立“疾病并不是无法战胜的”这种乐观主义精神,这是保持精神生活愉快的重要心理条件。
幸福表现为期望和需求在不断满足过程中的一种感觉,以上三种意识的确立,能够成为克服老龄化社会种种困惑的精神武器,是一种进步的价值观,也是老人体验和享受晚年幸福所需要具备的必要条件。革新观念,真正的幸福离老人其实并不遥远。本报记者 晨 露, 百拇医药
疾病挡在幸福与老人之间
住在济南市槐荫区的王老先生今年刚过了63岁的生日,王老先生子女孝顺,经济状况较好,就是身体不太好,有高血压、冠心病以及骨质疏松等毛病。事实上,医生告诉王老先生,这些疾病都是老年病,一般老人都会有类似的问题,但是他却感觉自己一天天地向死亡靠近。老人告诉记者:人有病,不断地和药打交道,什么都觉得没意思,每天都提心吊胆,更别提幸福俩字!
, 百拇医药
记者了解到,像王老先生一样感到疾病挡住了幸福的老人不在少数,而且对于家庭收入较低的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此次零点调查发现,大多数老人都或多或少受到某些老年性疾病的困扰,30.2%的老人几乎半年就会去一次医院,14.2%的老人一个季度会去一至两次,12.6%的老人几乎每个月都要去一次医院。可见,有近60%的老年人在一年中去医院次数至少是两次。从医疗现状来看,更多的老年人恐怕去药店的次数远比医院要高得多。
沟通缺乏使老人远离幸福
80多岁高龄的黄太婆家住武汉市省运社区,衣食无忧,本该是享受天伦之乐,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位老太婆竟痴迷捡垃圾,捡回来垃圾就堆放在家里,满屋子垃圾散发出来的臭味,不仅影响周围邻居,也愁坏了子女。子女多次做她的工作,但黄太婆却还是一意孤行。据邻居介绍,这几年来,黄太婆很少跟邻居交往,和子女交流的时间又很有限,一个人显得很孤僻,每天就是不停地出去捡垃圾回来,别人怎样劝说,她都不听。那为什么黄太婆会变成这样呢?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中心老年学研究所教授姜向群。姜教授认为黄太婆长期与人缺乏交流形成了一种孤僻心理,而导致她的这种行为。随着人逐步的衰老,社会舞台也逐步在缩小,在这种情况下,老人特别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沟通。人是需要心灵沟通的,老人特别需要。如果老人的心理沟通能力出现了问题,就会产生孤僻的心理,长期下去,就会出现一些常人看起来反常的行为。
, 百拇医药
零点调查显示,43.9%的老人表示自己的朋友不是很多,50.9%的老人感觉自己没什么知心的朋友。姜向群教授还说,比起青年人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期望”,老年人似乎已经不会有太多的“梦”。“益友”、“合群”和“集体意识”这三个因素与老年人的社会交往能力相关,就多数老人的现状来看,退休意味着从以往最依赖的集体中脱离出来,许多人没能再找到能接纳自己的集体。并且,随着年事的增高,身体活动能力会逐渐弱化,社会交往的圈子可能会越缩越小,以至老友的去世等都会使老人陷入越来越孤独的境地。
除此以外,消极情绪也是阻碍高龄老人接近幸福的重要问题。零点调查结果中,值得注意的是有高达16.7%的老人被“平淡冷漠、无聊发愁、孤独寂寞”等消极情绪所影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消极心态更多一些,占到23.56%。
改变观念 接近幸福
老龄化虽然带来了种种困惑与问题,但多数情况下只是生理变化造成了期望和需求在内容上的新变化。幸福毕竟在本质上表现为期望和需求的不断满足过程,因此帮助老人抛开生理变化的影响,不断调整自己的期望,不断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那么幸福会离老年人越来越近。
, 百拇医药
首先,老年人应树立“积极老龄化”的意识,打破把自己视为无能、是社会负担和无社会贡献的群体的旧观念。零点调查发现,虽然83.6%的老人感觉目前社会的敬老风气较好,周围人对自己比较尊重,但仍有37.7%的老人认为自己属于低阶层,45.8%属于中等阶层。可以看出,老年人对自己的评价基本属于中等偏下阶层。老年人应该通过积极参与各种经济、社会活动,提高自信和自尊,在活得潇洒的同时也可增加经济收入,提高自我保障的能力。
其次,老年人应树立积极的交友意识。虽然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在老年幸福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让老人对自己的生活保持乐观态度方面,广泛的友情却举足轻重。零点调查发现,现在仍在工作的老年人在人际关系满意度都高于不工作的老年人。老年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与同事、亲友、邻居来往,在你来我往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活动筋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同时有助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反之,如果性格内向又不进行社会交往,就会加速生理、心理上的“老化”。总之,拥有更多的朋友、更好的人际关系可使老年人获得生活的满足感,感受生命的意义,从而远离消沉和孤独的心境。
, 百拇医药
再次,老年人需要树立积极的健康意识。调查显示,受访老人中63.6%坚持每天锻炼,但也有10.1%的老人表示从来不锻炼。老年人应在未老之前就为自己积蓄健康和精力,把锻炼身体当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不仅有利于强健体魄,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调查中32.6%的老人对目前健康方面最担心的是“未来有重大疾病的可能”,这种担心对老年人的幸福感是巨大的威胁。老年人应树立“疾病并不是无法战胜的”这种乐观主义精神,这是保持精神生活愉快的重要心理条件。
幸福表现为期望和需求在不断满足过程中的一种感觉,以上三种意识的确立,能够成为克服老龄化社会种种困惑的精神武器,是一种进步的价值观,也是老人体验和享受晚年幸福所需要具备的必要条件。革新观念,真正的幸福离老人其实并不遥远。本报记者 晨 露,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