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09579
药品降价 为何越降价格越高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1月3日 《当代健康报》 2005.11.03
     从今年10月10日起,国家第17次对药品大幅降价。然而,记者在河南、江西、贵州等地采访发现,这一“药品降价风潮”雷声大雨点小,不少降价药出现断货现象,令优惠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降价药走向“淬火炉”

    10月10日,国家发改委“降价令”正式“落地”。河南开封、濮阳等城市,不少市民在当地最有影响的平价药房根本就找不到降价的药。在金水路某平价药店,记者提出买各种型号的头孢曲松钠和盐酸克林霉素,营业员告知没有这些药;记者又提出买不同规格的氧氟沙星、氟罗沙星、氟康唑,结果也没有。不但零售药店降价药品断货,医院里也不乐观。记者走访了多家医院,这些医院均没有贴出此次降价药品的名单。记者拿着10种常用的降价药品名单询问药房,药房能够提供的只占极少数。

    “灰色招式”戏弄“降价令”

    记者调查发现,药品生产、流通等领域有很多“灰色招式”,轻而易举让降价“令箭”变“鸡毛”。

    一家制药企业销售负责人直言:药品价格平均下调40%对老百姓来说是件好事,但老百姓会空喜欢一场。调价极大地降低了代理商的利润,大型药厂有很多代理商,药厂不得不考虑代理商的利益。厂家觉得产品利润接近“底线”后,也会自动进行“药品重生行动”,这就是许多廉价药品销声匿迹的原因。

    “‘药品重生’的办法很多。”这位销售负责人说,如将20粒装改为10粒装,将注射剂改成片剂、胶囊、干混悬剂,将片剂改为胶囊等等。又如将原来价格为每10片0.3元的阿司匹林更名为“巴米尔”后,价格变为每10片6.3元,价格翻了20倍。药还是原来的药,上报审批时称这是“新药”,投入了巨额的科研经费等,轻松绕过了发改委的降价令。于是,制药、批发、零售、医院都有了利润空间,皆大欢喜。

    治药价虚高 “偏方"难求

    “这次药品降价极有可能像前16次那样,再次跌入‘降价→涨价→再降价→再涨价’的怪圈。”采访中,记者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一些业内人士在追问药价虚高产生根源的同时,针对性地拿出治疗药价虚高的“偏方”。

    郑州健康人大药房业务总经理刘艳波及河南老百姓大药房负责人说,药价虚高的症结在于体制,没有“医药分家”。

    药监部门有关人士建议,卫生部门应允许有执业资格的医师到药店坐堂,这样,药店医师开出的处方不要挂号费且方便了群众,药费自然会降下来。

    有人建议,网上交易可挤出药价水分,让繁琐的招标简单化,节省人力,同时还可以省去商业环节中不必要的流通成本。但中国人民大学医药物流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宪法认为,从买方主导的市场,到卖方主导的市场,再到有第三方介入的网上交易,国外完成这一转变用了几十年,国内要想短期内完成谈何容易。

    “医疗产业涉及卫生、药监、社保、物价、财政、商务等多个部门,其中任何一个部门都没有足够能力来解决整个医疗行业特别是药价虚高的难题。”一位政府官员说。 (单纯刚),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