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耗了患者“财”
从药品销售到设备检查,再到高值医用耗材,医疗机构经营活动中,几乎每一个能有效“增值”的环节都难逃“暴利”、“虚高”、“暗箱操作”的质疑。不久前国家有关部门抽查结果显示,六类35种进口一次性医疗器械,最终卖给医院的价格平均为报关价的3.34倍。其中用于心脏手术的某规格球囊,报关价为每个约500元,一级代理商批发给二级代理商时达到3600元,二级代理商再转手卖给医院时骤升到7000元,两次倒手共加价13倍多。利益链条上一番运作和交换,最终让医院又一次背上“白色腐败”的黑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1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