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 > 2005年第16期
编号:10792210
韩德民做强百年同仁
http://www.100md.com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 2005年第16期
     他高大魁伟,尽管已届知天命年,身形体态却丝毫没有中年男人逃不脱的臃肿,洁白的大褂就那样恰到好处地穿在他身上,权威与信任也就和谐地集聚起来,让人由不得心生敬意,甚而,那敬意又会转化为感激、感动甚至爱慕。

    他就是北京同仁医院院长、中国著名耳鼻咽喉及头颈外科专家、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韩德民。

    广阔天地出色的农把式

    “同仁”源于圣经,取“大同”、“仁爱”之意。

    116年前,当西方技术与文明开始进入中国,并率先侵入清代朝廷时,一家由美国人开设的眼科诊所,悄悄在京城诞生了。那时,没有人知道她百年之后的命运,就像韩德民也不知道甚至从未想过他能当上同仁医院院长,并在耳鼻咽喉领域颇有造诣一样。

    韩德民是大连人,曾经是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老三届”,于是,他就像所有顶着这特殊名词的学生一样,上山下乡,于1968年去到辽宁盘锦农场插队落户。干任何事情都要干好,如此秉性让这位大连学生迅速获得当地农民的认可,仅仅两年,他就被选为生产队长。“那时,我真的下了决心,要扎根农村60年不动摇”。韩德民院长说起当年,像在说一个久远的故事,却依然充满深情。生产队年年得先进,“因为德民是队长”,乡亲们对这位城里来的知青,心悦诚服。

    然而,历史的变换,总是那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先是那般无情地颠覆了青年学子的生活轨迹,接着再试图把一切又校正回来。多少人在那样的大背景下,失落、忧伤乃至颓丧。终于,他们像洪水退潮一般,知青大返城开始了。韩德民并没有裹挟到这样的潮流中,他的出色表现,成为村里乡亲挽留他最实在的理由,而他恰恰也做了“扎根农村60年”的准备,他先后五次放弃了返城的机会。

    1973年,韩德民参加了一次推荐考试,成绩十分优异,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看了他的简历后,当即拍板:这个人,我们要了!院方找到韩德民所在县的县长,坚持要人。县长也被打动了,发下话来:送韩德民去上大学。当时韩德民正领着社员修大堤,与他同时接到消息的还有村里的乡亲。他们围到德民身边,舍不得他走又不得不送他走。这情景把韩德民感动得一塌糊涂,他也动了感情,找到村支书说:“要不,我就不走了。”村支书摇着头说:“这是县里的决定,你还是走吧。”

    送君送到大路边,知心的话儿说不完……

    韩德民走的那天,全村人都来了,硬是一起走了五里多地,硬是把他送上了车,直到车子不见踪影。

    求学路上拔尖的双博士

    仿佛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24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