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痤疮证治的若干思考
粉刺,,粉刺;寻常痤疮;中医药疗法,1病证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分型,4治疗方法及方药研究,【参考文献】
【摘要】 目的 就痤疮/粉刺病证研究的若干问题进行梳理。方法 文献调研结合理论思辨。结果 粉刺只是痤疮的一个症型。粉刺/痤疮的辨证分型当以肺经风热、脾胃湿热、冲任不调及痰瘀凝结等常见证型统编于教材为宜。大量临床实践表明痤疮治疗的主要原则总体属泻法的范畴,包括有清热、疏风、除湿、化痰、祛瘀、散结、泻下等;从脏腑经络来说,有清心、宣肺、健脾、疏肝、调理冲任、清泻三焦、通泻大肠等。补法,尤其是纯补法用于痤疮的治疗并不多用。结论 建议中医教材不要以“粉刺”统论“痤疮”;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包括皮疹的病因、经络、脏腑等辨证方法的综合运用,定能有助于痤疮临床疗效水平的提高。【关键词】 粉刺;寻常痤疮;中医药疗法
痤疮,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疾患,多在青春期男女中发病,患者常因影响面部美容而苦恼。有关本病,中医文献多以“粉刺”、“肺风粉刺”予以论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本病的研究,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2003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特别成立了痤疮学组就是一个例证。笔者作为该学组的成员之一,现就其证治的若干问题,提出与各同道一起共同探讨,以促进学术的发展。
1 病证定义
关于粉刺一病,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1]的定义是:“颜面、胸、背等处生丘疹如刺,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故名粉刺”。其相应教学参考丛书《中医外科学》[2]的定义是:“本病是发生于颜面、胸、背等处的皮损为丘疹如刺,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的皮肤病,即是现代医学的痤疮”。而关于痤疮,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皮肤病学》[3]指出:“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疾患,好发于面部,重者亦可发生于胸及背部,可以形成粉刺、丘疹、结节或囊肿等,常伴有皮脂溢出,青春期过后,大部分自然痊愈或减轻。中医称为肺风粉刺”。从定义上看,中医粉刺病的定义似专指皮疹如刺,可挤出白色粉汁者。而《皮肤病学》中的痤疮,不但包括了粉刺,而且还包括有结节、囊肿等表现者。可知粉刺只是痤疮的一个症型,把粉刺等同于痤疮的概念是不够全面的。此外,相当一些中医古籍、现行辞书阐述“肺风粉刺”是指酒渣鼻,而不是指痤疮。如《简明中医辞典》[4]是将肺风、肺风粉刺、酒渣鼻视为同一概念解释的。因此“痤疮,中医称为肺风粉刺”的提法实属不妥。
“痤疮”并非现代医学的专有名词,早在内经时代已有称“痤”之记载。《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张介宾注:“形劳汗出,坐卧当风,寒气薄之,液凝为皶,即粉刺也,若郁而稍大,乃成小节,是名曰痤”[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79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