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 > 2005年第2期
编号:10792378
变态反应性疾病治疗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 2005年第2期
变态,1药物治疗,2免疫疗法,3生物共振治疗,【参考文献】
     机体受到抗原持续刺激或同一抗原再次刺激后产生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和组织损伤为主要表现的病理性免疫反应称为变态反应。其防治主要在于过敏原和机体免疫状态两个方面:一方面尽可能确定过敏原,避免与之接触;另一方面针对变态反应发生、发展的过程,通过切断或干扰其中某些环节,达到防治目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生物共振治疗。

     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指依靠药物来切断或干扰变态反应发生、发展的某个环节,从而减轻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临床上抗变态反应药物较多,常用的有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研究表明一些变态反应性疾病与机体免疫失调或自身免疫以关,故免疫调节剂与免疫抑制剂在其治疗中也占有一定地位。同时针对速发相和迟发相的药物开发是抗变态反应药物的发展趋势。药物治疗适用于各型变态反应,且见效快,短期内可缓解急性症状,简单方便,不需查明过敏原,但药物治疗属对症治疗,且进展较缓慢,有些药物有较多的毒副作用。

     2 免疫疗法

    2.1 广义的免疫疗法(immunotherapy) 是指一切利用免疫学手段进行的治疗方法,本文讨论的免疫疗法特指针对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的治疗。

    2.2 免疫疗法的可能机制[1] 封闭抗体理论认为变应原反复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大量封闭抗体IgG,此种抗体能与再次进入机体的变应原结合,从而阻止变应原与反应素IgE结合,防止变态反应的发生;微休克理论认为小剂量的变应原多次进入机体,可与肥大细胞及嗜碱粒细胞上的IgE抗体结合,细胞每次均释放出小剂量的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使机体能及时通过体液中的组胺酶等予以分解,大量消耗了体内的抗体,而不至于引起机体的损害,从而防止了变态反应的发生;免疫抑制理论认为反复注射的特异性抗原可刺激胸腺,抑制免疫细胞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免除或减轻变态反应。总之,免疫疗法在不同的患者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治疗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可能不是单一的因素。

    2.3 免疫疗法的要点 针对患者的过敏原是免疫疗法的要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20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