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 > 2005年第16期
编号:10792209
卫生体制改革的失败不是市场化的失败
http://www.100md.com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 2005年第16期
     记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刚出台了一份研究报告,认为1980年代以来中国市场化导向的医疗改革是不成功的,您如何看待这一判断?

    李楯:卫生系统1980年代到现在的改革不成功是肯定的,但这种改革是不是市场化的?我认为不是。今天的医疗系统,是垄断下扭曲的市场,不是真正的市场,今天出现的问题也不应该由市场来承担。中国目前的医疗系统,90%以上还是公立医院,虽然从1980年代起,卫生部对医院让权放利,但这只不过是体制内的权力下移,不是一种本质性转变。国有医院目前还是政府的附属物,医疗系统也还是由政府垄断,民营资本和公益组织进入还有很多障碍,因此医疗系统还是官僚垄断行业。但是国有医院又下放了经营权和药品定价权,医院、医生的收入与经营挂钩,在这样的经济利益激励下,很多医院和医生唯利是图。这样的医疗系统,既不像原来由国家提供医疗服务,又没有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准入机制,集中了两个体制的弊端。

    记者:那您认为政府和市场在医疗事业方面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各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李楯:政府不只要处理好和市场的关系,一个和谐社会的结构应该是政府、市场、个人和公共领域各司其职,相互协调。政府的职责就是要管好自己,放开社会。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最基本的职责就是要为人民提供教育和医疗。政府的职责,一个是给钱,一个是立规则。而现在政府没有尽职尽责,一方面钱没有给够,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1985年的39%,下降到2002年的15%左右。钱给得也不公正,10亿农民的合作医疗,政府才给了10个亿,而去年北京的一家大医院改建,一下子就拨款18个亿。政府也没有立好规则,该管的不管,凡是不好管的,政府为了减轻负担,权利下放医院,让医院自己挣钱,医生自己创收。而社会能解决的,不用政府管的,或者政府管不过来的,政府现在又管得太死,标准制定也不合理。现在营利性医院出了问题,不是市场本身的问题,是政府没有制定好规则,没有严格监管。

    政府也没有放开公益性的医疗组织。无国界医生这样的国际组织一直想进来,但政府不开放,有关非政府组织的成立和国外组织在国内开展活动,我们现在还都不允许。民间个人之间的卫生互助和各种中医、草医,政府也管得太死,政策没有弹性。医疗现在的处境与教育很像,政府没有尽到为公民提供义务教育的职责,却不允许社会力量办民工子弟学校,认为其不合标准。农村缺医少药,政府医疗没有普及,却同时限制社会力量进入。政府要管住自己,放开社会,让社会多个部门、多个力量发挥作用,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医疗系统。

    记者:政府应该为全体国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医疗改革引入市场机制以后,会不会有损医疗公平性原则的体现?

    李楯:这里面涉及一个问题,市场在哪里应用、政府又在哪里起作用的问题。

    首先,作为政府的职责,我个人主张要建立城乡一体、覆盖全体国民的医疗保障体系。这种公平是不可能通过市场自动实现的,需要政府职能来保障。这就是之前说的给钱要给够、给公平。

    但现在,政府给钱给得很不够。目前,我国用于医疗的私人支出已占卫生总支出的60%。给得也极不公正,城里本来条件好,政府还给医保补贴;农村条件好一点的,自己能出10块钱的,地方和国家再各补10块;而条件最差的农村,自己出不起的,政府一分钱也不给补。在政府、患者、医疗机构这三方关系里面,政府与患者之间是非市场的,政府和医疗机构之间、患者和医疗机构之间却要应用市场关系,患者可以挑选医疗机构,政府也不应该对由谁提供医疗服务做出限制。只要政府为患者的医疗保险买单,不管是公立医院、民营医院还是公益组织,只要是合格医院,谁来提供医疗服务都是一样的,政府只要制定好规则,作好布局和监管工作就可以了。只有通过市场,才能实现对医疗机构的公正。

    记者:现在各地的医改都是地方政府自己在做,卫生部没有尽到统一协调的作用。

    李楯:社会可以是多元的,政府应该是统一的。但是现在政府各部门之间、各级政府之间各有利益,简直找不到统一的政府在哪里。医疗体制改革牵涉到的不同政府部门,至少包括卫生部、财政部、劳动保障部、民政部,可能还包括发改委,医疗体制的改革当然还是要由政府主导,但这个政府可能不是卫生部,卫生部没有这个协调和领导能力,医疗改革必须要由国务院统一领导。, http://www.100md.com(胥晓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