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策略
抗菌药物,1根据药动学,药效学(PK,PD)指导用药,2序贯疗法(SAT),3降阶梯治疗,4抗菌药物轮换(循环)应用[5],【参考文献】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室,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物性发生的关键。其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方法或策略,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将参考部分文献,将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策略简述如下。1 根据药动学/药效学(PK/PD)指导用药
依据药动学/药效学,抗菌药物可分为两类:(1)时间依赖性药,如临床常用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药物,决定这些药物疗效的参数是血清(组织)中药物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持续时间占给药时间的百分比(T>MIC%),T>MIC%要超过40%~50%才能发挥治疗作用[1];还有MIC90的持续时间,即经药期间药物血药浓度超过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时间越长,则抗菌活性越强。但当其血药浓度超过MIC的4倍以上时,即使继续增加药物的剂量也不会显著增加疗效,反之剂量过大,还会导致全身性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增加[2]。因此这类药物的给药策略是尽量延长给药间血药浓度超出致病菌MIC的时间,临床上对这类药物如青霉素(t1/2=30~60min)需每日多次给药,而将1日的量放在液体里一次静脉滴入是不合理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2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