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时制宜 治病求本 保胃存津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1月6日
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学术特点
蒲辅周先生(1888~1975)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中医学家。他出生于中医世家,在从事中医工作70年的生涯中,勤学苦研,博采众长,精于内、妇、儿科,尤擅治急性热病。他根据温热病学理论提出的乙脑治疗八法和小儿腺病毒肺炎治疗四法,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余综观先生的临证学术特点,概括而言,有三点:一是注意时病要因时制宜,二是强调治病求本,三是注意保胃气、存津液。
因时制宜 治病求本 保胃存津
时病要因时制宜
中医学认为,人和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无论是气候季节的变化,地理水土的不同,还是人本身体质的差异,都会对疾病的发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蒲老生前以善治时病著称,他认为在临证时,注意掌握季节性,按一年十二月、二十四节气灵活地辨证施治是提高时病临床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他将四季节候分为初之气、二之气直至终之气共六种。从大寒到惊蛰,是冬尽春回之时,叫初之气,如见风温、春温或气候应温反寒而病寒疫者,初起应于辛凉解肌方中加辛温之品透邪外出。春分到立夏,天气转热,为二之气,应于宣透中稍佐苦寒清热或甘寒生津之品。小满到小暑,气候炎热,病多暑邪,为三之气,暑证则宜清热,热甚津伤,可加益气养阴药。大暑到白露,湿热交蒸季节,为四之气,又当视湿重或热重区别论治。秋分到立冬,交肃杀之令,万物干枯,燥气刑肺,为五之气,须分凉燥或温燥,以清宣滋润为主加减。小雪到小寒,天气寒冷,为终之气,多感风寒,或应寒反温则为冬温,治疗有用温散,有宜凉解,总须透表外达。蒲老的这些临证经验,充分体现了其治疗时病“必先岁气,重视天候地气”和“外感热病必须掌握季节性”的学术观点。
, 百拇医药
治病求本
蒲老认为,治病求本是中医各种辨证方法的共同目标。所谓“本”是指本质的东西,即疾病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标”是指次要矛盾或矛盾的次要方面。如以正邪关系来说,正气是本,邪气是标;以疾病的发生来说,病因为本,症状是标;以疾病的部位来说,内脏是本,体表是标;以疾病的先后而言,先病为本,后病为标等。“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为妄行”。处理复杂疾病,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蒲老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尽管极其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是阳证与阴证两大类;病位的深浅,不在表,就在里;疾病的性质,不是热,便是寒;正邪的盛衰,正衰为虚,邪盛为实。蒲老正是在辨证施治过程中,首先抓住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一般规律性,即疾病的共性,又灵活掌握了气候的寒热、患者体质的强弱等疾病的个性,通过脉证互参,综合分析,抓住主要矛盾,从而达到了“治病必求于本”的目的。
保胃气 存津液
胃为后天之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蒲老认为凡病脾胃生气受戕,则损怯难复。慢性病尤要以胃气为本,如内伤低烧,脾胃已弱,药量宜轻,宁可再剂,不可重剂;用之则欲速不达,反伤中气。他还认为,“凡攻击之药,病重则病受,病轻则胃受之而伤矣,是谓诛伐无过,须扶脾胃正气,待其自化。”人体阴津,不仅有润泽皮毛、肌肤,滋润脏腑、经脉,充养骨髓、脑髓,润滑孔窍和滑利关节的作用,而且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蒲老认为热性病未有不灼伤津液的,所以防其伤阴为温病治疗的第一要义。他主张一般热病初、中期宜祛邪散热以存阴,不投养阴之品而寓养阴之义;热盛津伤,宜清热养阴;热微津伤,宜益胃生津;邪去八九,阴竭欲脱,宜滋液熄风。蒲老保胃气,存津液的观点,体现了他重视正气的学术思想。 (作者:衷 中), 百拇医药(衷 中) )
蒲辅周先生(1888~1975)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中医学家。他出生于中医世家,在从事中医工作70年的生涯中,勤学苦研,博采众长,精于内、妇、儿科,尤擅治急性热病。他根据温热病学理论提出的乙脑治疗八法和小儿腺病毒肺炎治疗四法,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余综观先生的临证学术特点,概括而言,有三点:一是注意时病要因时制宜,二是强调治病求本,三是注意保胃气、存津液。
因时制宜 治病求本 保胃存津
时病要因时制宜
中医学认为,人和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无论是气候季节的变化,地理水土的不同,还是人本身体质的差异,都会对疾病的发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蒲老生前以善治时病著称,他认为在临证时,注意掌握季节性,按一年十二月、二十四节气灵活地辨证施治是提高时病临床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他将四季节候分为初之气、二之气直至终之气共六种。从大寒到惊蛰,是冬尽春回之时,叫初之气,如见风温、春温或气候应温反寒而病寒疫者,初起应于辛凉解肌方中加辛温之品透邪外出。春分到立夏,天气转热,为二之气,应于宣透中稍佐苦寒清热或甘寒生津之品。小满到小暑,气候炎热,病多暑邪,为三之气,暑证则宜清热,热甚津伤,可加益气养阴药。大暑到白露,湿热交蒸季节,为四之气,又当视湿重或热重区别论治。秋分到立冬,交肃杀之令,万物干枯,燥气刑肺,为五之气,须分凉燥或温燥,以清宣滋润为主加减。小雪到小寒,天气寒冷,为终之气,多感风寒,或应寒反温则为冬温,治疗有用温散,有宜凉解,总须透表外达。蒲老的这些临证经验,充分体现了其治疗时病“必先岁气,重视天候地气”和“外感热病必须掌握季节性”的学术观点。
, 百拇医药
治病求本
蒲老认为,治病求本是中医各种辨证方法的共同目标。所谓“本”是指本质的东西,即疾病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标”是指次要矛盾或矛盾的次要方面。如以正邪关系来说,正气是本,邪气是标;以疾病的发生来说,病因为本,症状是标;以疾病的部位来说,内脏是本,体表是标;以疾病的先后而言,先病为本,后病为标等。“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为妄行”。处理复杂疾病,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蒲老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尽管极其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是阳证与阴证两大类;病位的深浅,不在表,就在里;疾病的性质,不是热,便是寒;正邪的盛衰,正衰为虚,邪盛为实。蒲老正是在辨证施治过程中,首先抓住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一般规律性,即疾病的共性,又灵活掌握了气候的寒热、患者体质的强弱等疾病的个性,通过脉证互参,综合分析,抓住主要矛盾,从而达到了“治病必求于本”的目的。
保胃气 存津液
胃为后天之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蒲老认为凡病脾胃生气受戕,则损怯难复。慢性病尤要以胃气为本,如内伤低烧,脾胃已弱,药量宜轻,宁可再剂,不可重剂;用之则欲速不达,反伤中气。他还认为,“凡攻击之药,病重则病受,病轻则胃受之而伤矣,是谓诛伐无过,须扶脾胃正气,待其自化。”人体阴津,不仅有润泽皮毛、肌肤,滋润脏腑、经脉,充养骨髓、脑髓,润滑孔窍和滑利关节的作用,而且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蒲老认为热性病未有不灼伤津液的,所以防其伤阴为温病治疗的第一要义。他主张一般热病初、中期宜祛邪散热以存阴,不投养阴之品而寓养阴之义;热盛津伤,宜清热养阴;热微津伤,宜益胃生津;邪去八九,阴竭欲脱,宜滋液熄风。蒲老保胃气,存津液的观点,体现了他重视正气的学术思想。 (作者:衷 中), 百拇医药(衷 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