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访谈
编号:10796723
哲学使中医药富有特色——访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中心张宗明教授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1月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35期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奖名单,南京中医药大学张宗明教授主持的教学成果“医哲结合,构建自然辩证法教学新模式”榜上有名,荣获二等奖。张宗明教授长期从事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教学及医学哲学、中医文化的研究工作,在教学实践中,他创造性地将医学哲学与中医文化研究成果与自然辩证法相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适用于中医院校自然辩证法教学的创新教学模式,取得了优良的教学效果。为此,笔者就中医学与哲学、文化等相关问题专访了张宗明教授。

    中医药与哲学的结合应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问:最近您主持的教学成果“医哲结合,构建自然辩证法教学新模式”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果能够获得如此高的奖项在省内也不多见。您一直主张,中医院校的自然辩证法教学应该与中医药学相结合,能否请您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医哲结合的?

    张教授:我们的教学成果能够获奖,一方面反映了评奖专家们对我们所做工作的认同,另一方面也是对公共理论课教学的支持与鼓励。自然辩证法是理工农医类研究生必修的政治理论课,其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研究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科技观,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显然,那种内容上脱离研究生专业实际、方法上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研究生公共理论课教学的需要。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紧密结合中医学实际,以问题为中心、以研讨为主要方式,通过创新教材建设、课堂讨论、网络课件、论文写作、专题研究,多渠道提高研究生的医学理论思维和创新素质。中医学与哲学的结合,是贯穿于我们教学过程始终的一条主线,也是我们教学成果的一大特色。实践表明,哲学与中医学的结合,不仅可以提高研究生对自然辩证法课程学习的兴趣,也能够启发他们站在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对中医学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一些理性思考。近几年来,在《医学哲学》等学术期刊上就发表了数十篇我校研究生撰写的课程论文,其中不乏一些高质量、影响大的论文。
, 百拇医药
    要重视从哲学的视角研究中医药

    问:张老师,最近拜读了您写的著作《奇迹、问题与反思——中医方法论研究》,有一段文字给我印象很深:“中医学是一门生命之学,哲学是一门智慧之学,我愿做二者的桥梁和纽带,让生命充满智慧,让智慧焕发生命。”您是从事科技哲学研究的,如今已经发表了数十篇有关中医哲学方面的论文,主编了多部教材,最近又推出了这部中医哲学专著。能否请您谈谈,从哲学视角研究中医的意义究竟何在?

    张教授:尽管我是从事科技哲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但中医学本身与哲学的水乳交融以及当下中医遭遇的困境,为我们从事中医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基础与环境。一般而言,从哲学角度研究中医可以从两个层面上进行。一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研究。中医学与中国哲学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血肉相连。中医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它的思维方式上,而中医学思维方式的特点、优势与不足均可以从中国哲学中找到思想根源。因此,通过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研究,对于阐明中医学的思维特征、文化渊源和学术内涵,理清中国哲学与中医学的体用关系,探讨中国哲学的现代价值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就把《中医哲学基础》列入其中,反映了中医药教育管理者的远见卓识,这也是广大中医药师生的共同心声。另一层面的研究,就是对中医学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哲学反思。中医学在世界科技史上创造过历史的奇迹,但近百年来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与困境。关于中医学的本质及其发展取向等关系到中医学前途与命运的重大问题,不仅仅是个科学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哲学与文化问题。站在现代科技哲学和文化的角度来思考这些问题,可以从更高的层面上来认识和评价中医学的学科特性、科学价值、学术地位和发展趋势,以利于中医学决策层、管理者、学术界对中医学的发展有一个更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由中国中医药报社主办的“2004年中医药科学论坛”,邀请了全国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中医药专家来共同探讨中医学的科学性问题,并结集出版了《哲眼看中医》一书,非常值得一读。从近几年来出版和热销的《思考中医》、《中医存亡论》、《中医沉思录》、《中医复兴论》等著作,反映出当前中医所处的危机状态和有识之士对危机的深刻认识及哲学反思。拙著《奇迹、问题与反思——中医方法论研究》从方法论层面上对中医学的思维特征及其发展模式进行了一些哲学思考。在博大精深的中医面前,我还是个门外汉,书中许多观点尚不成熟,难免有隔靴搔痒之弊,希望能得到广大中医专家的批评指正。
, 百拇医药
    问: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文化研究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学报的社会科学版是目前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学报中惟一的社会科学版,而且将中医文化列为重点及特色栏目。在您看来,中医哲学与中医文化是一种什么关系?中医药文化教育与普及对中医大学生来说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张教授: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中,中医哲学是全部中医文化的理论基础,在中医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我个人看来,中医文化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中医哲学上。以中医哲学为核心的中医文化教育对中医大学生来说非常必要,概而言之,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首先,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中医文化的学习,让大学生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创造过历史的辉煌,而且当今依然以其特有的东方智慧对现代科学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启发价值和借鉴意义。其次,有助培养中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医乃仁术”是中医文化的内核,也是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在医学走向人学,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走向融合的今天,加强中医文化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与全面发展的高等中医人才的重要环节。最后,有助于中医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医,巩固专业思想,增强中医信心。中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医学范式,这种差异很大程度是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传统模塑的结果。现代中医大学生,进大学前接受的主要是以现代科技文化为主的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知之甚少。一旦接触到精气、阴阳五行这些传统理论,自然就会与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发生冲突,容易导致认识上的困惑、理解上的偏离,甚至对所学专业失去信心。中医文化是中医学的基础,补上中医文化这一课,能够帮助中医大学生正确理解中医究竟是什么,中医为什么会用这些概念、理论和方法来认识人体、诊治疾病。
, http://www.100md.com
    中医药是一门中国传统科学技术

    问:关于中医药学的学科属性问题、一直是中医理论界和哲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人认为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也有人认为它属人文科学范畴,甚至现在还有人怀疑中医学的科学性。《中国中医药报》曾将您的《要从多元性上认识中医》一文作为视点文章刊出,能否请您具体谈谈这个问题?

    张教授:中医学的学科定位问题不是一个纯粹形而上的思辨,这个问题对中医学的发展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近几十年来,中医教育与科研的种种困惑、中医发展方向的摇摆不定与中医学的学科定位模糊不清是分不开的。我个人认为,中医学是一门早熟的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局限和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医学在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基础上,借助于当时比较成熟的哲学等人文概念、理论和方法构建了独特医学理论体系,从而导致中医学带上了浓厚的人文色彩和传统文化的烙印。但不能据此就将中医学定位于人文科学。毕竟,中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探讨的是人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现象,揭示的是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目的是为了增进人体健康,预防与治疗疾病,提高生命质量。中医学的人文概念、理论和方法是形式,而不是内容,人文属性是中医学的重要属性,但不是本质属性。从这层意义上,我们可以将中医学定位于具有人文色彩和社会科学属性的传统科学技术,本质上应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另外,对于中医科学性问题这一敏感话题,我们既不能一味回避,也不可简单地套用现代西方科学的标准,毕竟中医学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性的传统科学技术体系。由于受科学主义思潮的冲击,近百年来中医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怀疑、改造与肢解。我个人以为,应从多元文化立场出发,既要承认中医学的科学定位,也要用其文化定位来加以丰富与补充;既要从客观性、实用性方面去评判,也要从历史性、人文性方面去理解。只有把中医学放到其发生发展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条件中去考察与理解,还原其本来面目,这样才能真正搞清中医学的本质与特色,也才能从根本上继承与发展中医。, http://www.100md.com(章茂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