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点法”静脉穿刺在抢救中独显优势
本报陕西讯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304急救部和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急救中心的研究人员共同合作,研究出一种“三中点法”锁骨下静脉通路穿刺置管新技术,经对临床600多例患者抢救使用,穿刺成功率达99.4%。在急诊抢救危重患者中,独显其特点和优势。
在随时面临突发事件,抢救任务繁重的医院急诊中心,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是抢救危重患者链式流程急救复苏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为探讨一条安全高效的抢救穿刺静脉通路,研究人员经过反复摸索实践,首次提出“三中点法”锁骨下静脉通路快速穿刺新技术。
从解剖位置来说,锁骨下静脉位于第1肋、锁骨和前斜角肌之间的三角区内,在胸锁关节的后方与颈内静脉合成头臂静脉汇入上腔静脉,成弓形,最高点在锁骨中点,高出锁骨上缘。对此,选择锁骨中点下缘为A点;胸壁和上臂形成的腋窝皱褶为B点;A点与B点的连线中点为穿刺进针点—C点:即“三中点”。在此处进针,可迅速找到血管,并可留置静脉导管。
近年来,研究人员采用这种“三中点法”技术在临床抢救危重患者621例,其中一针成功者399例(占64.3%);二针成功者159例(占25.6%);三针成功者63例(占10.1%);失败4例,总操作成功率达99.4%,均未发生空气栓塞、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为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据该课题组何忠杰教授介绍,“三中点法”锁骨下静脉通路技术与其他的静脉穿刺方法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1.解剖位置相对固定,部位易显露,穿刺成功率高;2.容易保持穿刺针口清洁,换药固定,并发症少;3.输液间期用肝素封闭,患者可自由活动,立卧位均可携带;4.导管视病情发展,可作长期留置。总之,“三中点法”定位准确、操作快速、容易掌握、成功率高、各种并发症少,是目前抢救急诊危重患者值得推荐的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静脉通路新技术和好方法。
(吴一福), http://www.100md.com
在随时面临突发事件,抢救任务繁重的医院急诊中心,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是抢救危重患者链式流程急救复苏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为探讨一条安全高效的抢救穿刺静脉通路,研究人员经过反复摸索实践,首次提出“三中点法”锁骨下静脉通路快速穿刺新技术。
从解剖位置来说,锁骨下静脉位于第1肋、锁骨和前斜角肌之间的三角区内,在胸锁关节的后方与颈内静脉合成头臂静脉汇入上腔静脉,成弓形,最高点在锁骨中点,高出锁骨上缘。对此,选择锁骨中点下缘为A点;胸壁和上臂形成的腋窝皱褶为B点;A点与B点的连线中点为穿刺进针点—C点:即“三中点”。在此处进针,可迅速找到血管,并可留置静脉导管。
近年来,研究人员采用这种“三中点法”技术在临床抢救危重患者621例,其中一针成功者399例(占64.3%);二针成功者159例(占25.6%);三针成功者63例(占10.1%);失败4例,总操作成功率达99.4%,均未发生空气栓塞、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为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据该课题组何忠杰教授介绍,“三中点法”锁骨下静脉通路技术与其他的静脉穿刺方法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1.解剖位置相对固定,部位易显露,穿刺成功率高;2.容易保持穿刺针口清洁,换药固定,并发症少;3.输液间期用肝素封闭,患者可自由活动,立卧位均可携带;4.导管视病情发展,可作长期留置。总之,“三中点法”定位准确、操作快速、容易掌握、成功率高、各种并发症少,是目前抢救急诊危重患者值得推荐的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静脉通路新技术和好方法。
(吴一福),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