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孙真人《养生铭》的现代诠释
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孙思邈可谓一位集众多学说之大成者,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医学理论和实践外,把养生防病纳入人类的健康大系,并使他成为具有理论与实际一体的特色医学,不能不说是孙氏的一大功劳。孙思邈一生对养生问题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并在《千金方》和《千金翼方》中两次作过专门总结,这是有典可据的。除此以外,有关孙思邈的养生著述以诗歌为载体在民间流行的内容也甚多、甚广,《养生铭》就是其中的一首。此文收于《全唐书》和后人整理的孙氏的《摄生咏》中,也有称为《保生铭》和《孙真人铭》的。宋代温革的《琐碎录》和14世纪朝鲜出版的《医方类聚》及日本的相关著作中也都有反映。这些版本在文字上虽然有些出入,但其基本内容是一致的。陕西耀县的药王山上,也保存有这首诗的石刻件,还不时被中外游人转抄和效法。其诗全文如下: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疫,气弱病相因。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 百拇医药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寝鸣云鼓,寅兴漱玉津。
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寿夭休命论,修行本在人。
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时过境迁,从公元6世纪至今,历史的隧道已经向前穿越了15个轮回,科学已经发展到了人类从地面走向太空的时代,膏粮厚味之外,琳琅满目的各色保健品足以让人眼花瞭乱,孙氏的这些原则还能够适应今人的养生需要吗?这是需要科学者正面回答的问题,也正是本文要用现代观点诠释孙真人《养生铭》的立意所在,相信事实会给人们一个有说服力的答案。
, 百拇医药
为了方便叙述,本文将孙真人的这首诗分为五段进行剖析,每两句为一节,先从第一节说起: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疫,气弱病相因。
这一节总体上是讲精神养生的,怒之所伤,肝气也;思之所伤,脾胃之气也;喜之所伤,心气也。气乃肺、肾所主,神依气血所存,正气损伤,岂不心“疫”、病“因”吗!对于此,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中曾引用魏晋时期养生学家嵇康的话说:“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实乃最大的心病),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确为耗心神、伤肾气之大虑),滋味不绝为四难(吃也是非常费脑筋的活),神虑精散为五难。五者必存,虽心希难老,口诵至言,咀嚼英华,呼吸太阳,不能不回其操、不夭其年也。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跻,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在孙氏反复论证的这段话中,重点强调的都是情志对养生的决定性作用。
, 百拇医药
就孙氏诗中所说之怒伤肝言,它是人情志受损的一种表现。《黄帝内经》中有明确地论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涌)于上。”(《素问·生气通天论》)“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飱泄。”(《素问·举痛论》)也就是说,怒因气生,气则怒发,生气——发怒——生气,构成了一条恶性循环链。正如《淮南子》所言:“人之性,有所侵犯则怒,怒则血充,血充则气激,气激则发怒”。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在一首制怒诗中也阐明了雷同的观点:“自知气发每因情,情在何由气得平,若问病根深与浅,此身应与病齐生”。
怒气大发,相应的疾病就会因之而生,受害最直接的是肝胆系统。因怒导致的机体的气血逆乱,会使人出现头痛、目胀、面红、耳赤、呕血、憋气等症状。甚则使人昏厥卒倒,因此致死者也不罕见。《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血气方刚的周瑜性情急躁,容易发怒。深谙心理学的诸葛亮故意用计让他动气,结果没有用真枪实弹就放倒了这位年仅36岁的英雄汉。临床上遇到的因突然动怒而导致血压升高、不省人事,甚至发生脑溢血死亡的病例,在国内外媒体上都不时有过报道。“气是杀人贼”,老百姓的说法一语道破了生气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
美国医学专家的一项调查说,一个人经常发怒或心身承受的压力太大,机体会分泌出一种代谢类固醇──皮质醇,它会直接损害人的记忆力和对事物的专注力。不良情绪还会增加胃中盐酸的流量,影响人的食欲,使人发生胃痛、恶心,甚至导致溃疡病的发生。发怒和绝望的情绪是造成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舒张压明显上升。芬兰科学家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他们对616名男性对象的调查发现,每发一次怒或绝望值增加1分,高血圧的危险性就增加16%。而高血圧又可成为新的病因,引发其他更严重的疾病发生。癌症的发生也与经常发怒有直接联系,有统计证实,癌症患者中易发怒的人明显高于性格温和的人。, 百拇医药(温长路)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疫,气弱病相因。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 百拇医药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寝鸣云鼓,寅兴漱玉津。
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寿夭休命论,修行本在人。
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时过境迁,从公元6世纪至今,历史的隧道已经向前穿越了15个轮回,科学已经发展到了人类从地面走向太空的时代,膏粮厚味之外,琳琅满目的各色保健品足以让人眼花瞭乱,孙氏的这些原则还能够适应今人的养生需要吗?这是需要科学者正面回答的问题,也正是本文要用现代观点诠释孙真人《养生铭》的立意所在,相信事实会给人们一个有说服力的答案。
, 百拇医药
为了方便叙述,本文将孙真人的这首诗分为五段进行剖析,每两句为一节,先从第一节说起: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疫,气弱病相因。
这一节总体上是讲精神养生的,怒之所伤,肝气也;思之所伤,脾胃之气也;喜之所伤,心气也。气乃肺、肾所主,神依气血所存,正气损伤,岂不心“疫”、病“因”吗!对于此,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中曾引用魏晋时期养生学家嵇康的话说:“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实乃最大的心病),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确为耗心神、伤肾气之大虑),滋味不绝为四难(吃也是非常费脑筋的活),神虑精散为五难。五者必存,虽心希难老,口诵至言,咀嚼英华,呼吸太阳,不能不回其操、不夭其年也。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跻,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在孙氏反复论证的这段话中,重点强调的都是情志对养生的决定性作用。
, 百拇医药
就孙氏诗中所说之怒伤肝言,它是人情志受损的一种表现。《黄帝内经》中有明确地论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涌)于上。”(《素问·生气通天论》)“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飱泄。”(《素问·举痛论》)也就是说,怒因气生,气则怒发,生气——发怒——生气,构成了一条恶性循环链。正如《淮南子》所言:“人之性,有所侵犯则怒,怒则血充,血充则气激,气激则发怒”。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在一首制怒诗中也阐明了雷同的观点:“自知气发每因情,情在何由气得平,若问病根深与浅,此身应与病齐生”。
怒气大发,相应的疾病就会因之而生,受害最直接的是肝胆系统。因怒导致的机体的气血逆乱,会使人出现头痛、目胀、面红、耳赤、呕血、憋气等症状。甚则使人昏厥卒倒,因此致死者也不罕见。《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血气方刚的周瑜性情急躁,容易发怒。深谙心理学的诸葛亮故意用计让他动气,结果没有用真枪实弹就放倒了这位年仅36岁的英雄汉。临床上遇到的因突然动怒而导致血压升高、不省人事,甚至发生脑溢血死亡的病例,在国内外媒体上都不时有过报道。“气是杀人贼”,老百姓的说法一语道破了生气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
美国医学专家的一项调查说,一个人经常发怒或心身承受的压力太大,机体会分泌出一种代谢类固醇──皮质醇,它会直接损害人的记忆力和对事物的专注力。不良情绪还会增加胃中盐酸的流量,影响人的食欲,使人发生胃痛、恶心,甚至导致溃疡病的发生。发怒和绝望的情绪是造成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舒张压明显上升。芬兰科学家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他们对616名男性对象的调查发现,每发一次怒或绝望值增加1分,高血圧的危险性就增加16%。而高血圧又可成为新的病因,引发其他更严重的疾病发生。癌症的发生也与经常发怒有直接联系,有统计证实,癌症患者中易发怒的人明显高于性格温和的人。, 百拇医药(温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