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28567
价格管理体制复杂 发改委新政难撼药价利益链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1月14日 中国经营报
     发改委酝酿之中的药品“明码标价”新政正试图影响现有的药品交易游戏规则。

    “明码标价”新政要求药企在药品包装盒上标示出厂价和零售价,从而使药品价格走向透明。药价管理矛头直指贯穿整个交易链条的“潜规则”。

    发改委的初衷在于企业如能在包装盒上如实标明出厂价和零售价,让患者一目了然药价是否虚高。然而,业内人士指出,在现行的“以药补医”体制和药价管理体制下,新政的可行性不大,恐怕不仅无力打破早已形成的“医药合谋”,还可能使药企成为新政的替罪羊。

     新政迫药企自曝行业潜规则

    “在医院,药越贵越好卖、便宜药遭受冷遇”这一违背市场规律的背后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利的“医药合谋”,而这正是医药行业潜规则的核心所在。

    而维系医院和药商利益关系的非法回扣正是来源于药品的虚高价格,制药工业、商业及医院共同瓜分了较低出厂价和较高零售价所产生的巨额利润。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目前一些实行市场调节价的药品价格出现了明显上涨势头,有些甚至是成倍上涨,价格虚高的现象比较严重。
, 百拇医药
    11月10日,发改委将再次召集医药行业协会和部分企业代表,征求相关人对药品“明码标价”新政的意见和建议。据一位参与研讨的协会领导向记者透露,新政策有望在明年上半年实施。

     新政的可行性有多大

    在市场竞争中,药品价格的可变性因素很多。为占据市场份额,企业往往根据商业客户和医院对药品的不同消耗能力制订不同的优惠价格;同时,企业会考虑国内各地区的经济实力差异,企业的同一品种在不同的省份执行与当地经济实力相匹配的价格。而这些都将成为药品“明码标价”新政能否顺利实施的难题。

    东盛科技股份公司副总裁关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出厂价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市场经济下供应价早已取代出厂价。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供应价是灵活多变的,这个价格无法在包装盒上统一标明。关表示,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推行药品招标采购,企业在各地竞标的价格不可能一成不变,供应价和零售价都是灵活多变的,怎么能印上固定的价格呢?
, 百拇医药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药企的供应价是企业对一家家医院“面对面”谈判或通过招标采购产生的,不同的客户群体有不同的要求,药品价格不仅不可能一致,而且将随着竞争的进行而频繁变化。医院和药店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零售价格。企业如果随着药价的变化不断更换包装盒,将极大地增加企业的包装成本,最后买单的还是患者。

    朱表示,现行的药价管理体制非常复杂,既有医保目录品种的政府最高限价、市场定价,也有技术含量较高品种的单独定价,还有同一品种按不同剂型制定的差比价等。在市场竞争中,出厂价和零售价不能满足企业的竞争需要,也不能真实地反映药品利润分配的流向。

    现有的利益链条未触动

    在制药工业、商业及医院的药品交易链条中,不占据药品终端和渠道优势的药企无疑是其中最薄弱的一环。药品“明码标价”新政实际上是把压力更多地转嫁给了制药企业。
, http://www.100md.com
    朱长浩认为,由于激烈的竞争,现在药企的批发价实际上已经很低。制药企业以零售价的50%~40%批发的品种比比皆是,甚至有的品种的批发价仅有零售价的20%~10%。其中巨大的利润除了分配在制药工业、商业、医院或药店等环节外,其中可观的一部分以回扣、医院开发费、医生处方费等名义进入了个人腰包。

    而医院作为最强势的药品终端,对厂商拥有强大的议价能力,完全有能力让药企做出更多的让步。

    业内人士认为,药品“明码标价”新政一旦施行,企业为适应新政策的要求,将会出现更多的新花样,企业的营销模式也将一定发生一些适应性变化。但只要现行体制没有改变,药品“明码标价”新政除了能提高药品价格的透明度外,恐怕还无力改变现有的利益链条。

    医药改革的失衡

    对医药企业来说,目前的境况是“没有最糟,只有更糟”!
, http://www.100md.com
    近日,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透露了两个药价管理思路:一是发改委今后还要继续降低药品的价格;二是以后将逐步把所有处方药都纳入到政府定价范围。

    此举措意味着发改委干预药品价格的力度更大,市场上的药品无一例外将利润缩水。

    把所有处方药都纳入到政府定价范围,有两类产品的价格必将首当其冲。第一种是较多国内企业抢仿的“新药”,这类新药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药,技术含量也不高,但存在较高的利润空间;第二种则是属于外资企业的过了专利期的药品,该类药品虽已过了专利期,但仍享受较高价格的“超国民待遇”。发改委管理药价之手不断收紧,政府与药企的博弈远未结束,企业注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必须面对各种药价管理的煎熬。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价格指数,药品零售价格从2001 年首次下降1.5%后,一直呈下降趋势,2002年~2004 年分别降低3.5%,1.7%和3.6%。医药行业受政策性降价影响,一些曾经风光无限的领头药企赢利能力下降,甚至陷于亏损泥沼。

    不断挤压药企利润毕竟不是发改委的初衷。发改委的药价政策针对的是药价虚高的痼疾。而解决药价高、看病贵无疑是一项需要医疗体制改革、医药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改革三项联动的综合工程。简单地讲,国家对医院不增大财政投入,医院就只能从药上谋生存,医和药之间的利益联系没有切断。同时,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小,只有不到20%,80%多的国民医疗得不到保障。另外,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混乱,激烈竞争催生的高定价,大回扣等现象大行其道,也促成了大处方、开贵药等不良行为。

    目前的现实是,三项改革联动相对失衡。其他部委和相应改革推进过于缓慢,所以,发改委药价管理政策的“急进”将有效制止药价虚高、还是打破现有医药产业格局的平衡有待观察。,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