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降糖药物答读者问
问:所有糖尿病病人都必须用药吗?
答:用药与否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发现较早、病情较轻(空腹血糖<10mmok/L、餐后2小时血糖<13.9mmok/L)的2型糖尿病病人,应先进行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2~3个月,若血糖能得到满意控制,可暂时不用药;反之,则应给予药物治疗。对糖尿病病人来说,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同样也是治疗。
问:口服降糖药分哪几类?
答: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口服降糖药主要分为五大类。
1. 磺脲类:如优降糖、达美康等。此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发挥降糖作用。
2.双胍类:如二甲双胍、降糖灵等。这类药物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主要通过促进糖的利用,减少肠道对糖的吸收,抑制葡萄糖异生等途径来降低血糖。
, http://www.100md.com
3.α-糖苷酶抑制剂:如拜糖平、倍欣等,主要通过抑制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α-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就好像人为地造成少吃多餐),从而降低餐后血糖。
4.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主要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
5.餐时血糖调节剂:代表药物是诺和龙,作用机制与磺脲类药物相似,特别是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餐时即服,能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而又不容易引起低血糖。
问:哪种口服降糖药效果最好?
答:临床使用的各种降糖药物都各有优缺点。一般说来,降糖作用强的往往容易引起低血糖;而不易引起低血糖的药物降糖效果往往偏弱。没有哪一种药物对所有糖尿病病人都堪称最好。例如,肥胖病人宜首选双胍类药物;偏瘦病人选用磺脲类药物比较合适;如果是控制餐后高血糖,可选择α-糖苷酶抑制剂或诺和龙;伴有轻度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病人则应选择糖适平,因为该药主要通过胆道排泄,受肾脏影响较小;老年人不宜选用优降糖、消渴丸(内含优降糖)等长效、强力降糖药,以免引起低血糖。实事求是地说,目前对糖尿病只能控制而不能根治,切勿轻信媒体广告宣称的所谓“重大突破”或“根治”。
, 百拇医药
问:口服降糖药在用法上有何讲究?
答:通常,磺脲类药物应在就餐前半小时服,诺和龙应于餐前即刻服,α-糖苷酶抑制剂与第一口饭嚼碎同服,双胍类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最好在餐后服用。降糖药物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单味药物疗效不佳或为了减少药物副作用时,可酌情选择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联合使用。但应避免同一类药物之间联用(如优降糖和达美康)。另外,口服降糖药有长、中、短效之分,长效制剂(格列美脲、瑞易宁、优降糖等),每日1~2次即可,中、短效制剂(达美康、美吡达、糖适平等),需每日服2~3次。对血糖的控制,不要急于求成、矫枉过正,严重低血糖的危害甚至比高血糖更大。
问:能否完全凭自我感觉或尿糖来调整用药?
答:不能。这是因为血糖高低与自觉症状轻重或尿糖多少并不完全一致。有时血糖很高,却未必有自觉症状,甚至尿糖也可以不高(主要见于肾糖阀增高的病人)。因此,调整药物剂量主要应根据血糖,其他均仅作参考,同时要注意排除某些偶然因素造成的血糖变化。注意:药物剂量每次调整幅度不宜太大,以免引起血糖的大幅波动。
, http://www.100md.com
问:口服降糖药效果越来越差是咋回事?
答:这种情况主要见于某些服用磺脲类药物(如优降糖等)的病人,医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磺脲类药物的继发性失效”。目前认为这是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衰竭所致。临床上遇到这种情况,可加用或改用胰岛素治疗。在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后,如胰岛β-细胞功能有所恢复,也可试着停用胰岛素,恢复使用口服降糖药。
问:糖尿病病人用了药以后,可以放开吃吗?
答:不可以。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必须终身坚持的治疗措施。口服降糖药必须与饮食、运动疗法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如果饮食控制得好,可使降糖药物的用量减少,避免由于药物剂量过大带来的副作用;不进行饮食控制,即使药物再好也难以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事实上,许多早期轻度糖尿病人,不用服药,通过饮食控制及运动疗法,就能使血糖控制达标。
问:血糖控制正常后,可以马上停药吗?
, 百拇医药
答:不可以。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绝大多数病人需要终生服药。通过治疗血糖降至正常以后,应继续用药维持。如血糖能长时间地稳定在理想水平,可试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少用药剂量,甚至暂时不用药。减药或停药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痊愈,更不能因此而放松饮食控制及锻炼。停药后要定期化验血糖,如血糖再次升高,应重新开始服药治疗。
问:哪些情况下应停用降糖药?
答:除1型糖尿病之外,2型糖尿病如果经饮食控制、运动及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或合并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或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及视网膜病变等)或处于急、慢性应激状态(如严重感染、大手术、外伤、妊娠等)均应停用降糖药,而改用胰岛素治疗。, http://www.100md.com(王建华 山东副主任医师)
答:用药与否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发现较早、病情较轻(空腹血糖<10mmok/L、餐后2小时血糖<13.9mmok/L)的2型糖尿病病人,应先进行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2~3个月,若血糖能得到满意控制,可暂时不用药;反之,则应给予药物治疗。对糖尿病病人来说,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同样也是治疗。
问:口服降糖药分哪几类?
答: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口服降糖药主要分为五大类。
1. 磺脲类:如优降糖、达美康等。此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发挥降糖作用。
2.双胍类:如二甲双胍、降糖灵等。这类药物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主要通过促进糖的利用,减少肠道对糖的吸收,抑制葡萄糖异生等途径来降低血糖。
, http://www.100md.com
3.α-糖苷酶抑制剂:如拜糖平、倍欣等,主要通过抑制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α-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就好像人为地造成少吃多餐),从而降低餐后血糖。
4.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主要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
5.餐时血糖调节剂:代表药物是诺和龙,作用机制与磺脲类药物相似,特别是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餐时即服,能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而又不容易引起低血糖。
问:哪种口服降糖药效果最好?
答:临床使用的各种降糖药物都各有优缺点。一般说来,降糖作用强的往往容易引起低血糖;而不易引起低血糖的药物降糖效果往往偏弱。没有哪一种药物对所有糖尿病病人都堪称最好。例如,肥胖病人宜首选双胍类药物;偏瘦病人选用磺脲类药物比较合适;如果是控制餐后高血糖,可选择α-糖苷酶抑制剂或诺和龙;伴有轻度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病人则应选择糖适平,因为该药主要通过胆道排泄,受肾脏影响较小;老年人不宜选用优降糖、消渴丸(内含优降糖)等长效、强力降糖药,以免引起低血糖。实事求是地说,目前对糖尿病只能控制而不能根治,切勿轻信媒体广告宣称的所谓“重大突破”或“根治”。
, 百拇医药
问:口服降糖药在用法上有何讲究?
答:通常,磺脲类药物应在就餐前半小时服,诺和龙应于餐前即刻服,α-糖苷酶抑制剂与第一口饭嚼碎同服,双胍类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最好在餐后服用。降糖药物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单味药物疗效不佳或为了减少药物副作用时,可酌情选择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联合使用。但应避免同一类药物之间联用(如优降糖和达美康)。另外,口服降糖药有长、中、短效之分,长效制剂(格列美脲、瑞易宁、优降糖等),每日1~2次即可,中、短效制剂(达美康、美吡达、糖适平等),需每日服2~3次。对血糖的控制,不要急于求成、矫枉过正,严重低血糖的危害甚至比高血糖更大。
问:能否完全凭自我感觉或尿糖来调整用药?
答:不能。这是因为血糖高低与自觉症状轻重或尿糖多少并不完全一致。有时血糖很高,却未必有自觉症状,甚至尿糖也可以不高(主要见于肾糖阀增高的病人)。因此,调整药物剂量主要应根据血糖,其他均仅作参考,同时要注意排除某些偶然因素造成的血糖变化。注意:药物剂量每次调整幅度不宜太大,以免引起血糖的大幅波动。
, http://www.100md.com
问:口服降糖药效果越来越差是咋回事?
答:这种情况主要见于某些服用磺脲类药物(如优降糖等)的病人,医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磺脲类药物的继发性失效”。目前认为这是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衰竭所致。临床上遇到这种情况,可加用或改用胰岛素治疗。在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后,如胰岛β-细胞功能有所恢复,也可试着停用胰岛素,恢复使用口服降糖药。
问:糖尿病病人用了药以后,可以放开吃吗?
答:不可以。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必须终身坚持的治疗措施。口服降糖药必须与饮食、运动疗法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如果饮食控制得好,可使降糖药物的用量减少,避免由于药物剂量过大带来的副作用;不进行饮食控制,即使药物再好也难以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事实上,许多早期轻度糖尿病人,不用服药,通过饮食控制及运动疗法,就能使血糖控制达标。
问:血糖控制正常后,可以马上停药吗?
, 百拇医药
答:不可以。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绝大多数病人需要终生服药。通过治疗血糖降至正常以后,应继续用药维持。如血糖能长时间地稳定在理想水平,可试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少用药剂量,甚至暂时不用药。减药或停药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痊愈,更不能因此而放松饮食控制及锻炼。停药后要定期化验血糖,如血糖再次升高,应重新开始服药治疗。
问:哪些情况下应停用降糖药?
答:除1型糖尿病之外,2型糖尿病如果经饮食控制、运动及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或合并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或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及视网膜病变等)或处于急、慢性应激状态(如严重感染、大手术、外伤、妊娠等)均应停用降糖药,而改用胰岛素治疗。, http://www.100md.com(王建华 山东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