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51801
耳疾用药内外有差别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1月17日
     作为人体的听觉器官,耳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身体的其他部位一样,耳朵也容易患上一些疾病。如果不及时正确地治疗和用药,或许美妙的声音真的会在你耳边永远消失。具体地说,耳病治疗的目标是消除临床症状,使患耳恢复听力和正常的前庭功能。耳部感染一般以局部用药为主,有些药物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对内耳有毒性作用,应慎用。在急性炎症阶段应辅以全身治疗。

    推荐:细心打理你的家庭药箱 非处方药就无副作用吗?

    一.外耳疾病用药外耳疾病主要是外耳道疖肿和弥漫性外耳道炎。

    1.耳道疖肿早期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青霉素为首选药物,如已作细菌培养,则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耳廓和外耳道用75%酒精、4%硼酸酒精或2.5%碘酊清洁消毒;疖肿初期可用10%鱼石脂甘油或50%硫酸镁甘油纱条敷贴,两者可交替使用,每日更换;脓肿成熟后切开引流,术后继续用鱼石脂甘油纱条填塞。
, http://www.100md.com
    2.弥漫性外耳道炎仔细清除耳道内分泌物及脱屑;作耳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选择有效抗菌药物,对疑有真菌感染者,应作相应检查;耳痛剧烈者,可给予镇静及镇痛药物;耳道肿胀并有大量渗液者,用收敛剂湿敷,常用药有5%醋酸铝溶液、3%硝酸银、0.1%雷佛诺尔或0.2%呋喃西林;渗液减少后局部可用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溶液或乳胶;慢性炎症致外耳道狭窄者,待炎症痊愈后行外耳道成形术。外耳道炎症(或疖肿)反复急性发作或顽固的慢性外耳道炎者,应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挖耳和保持耳道干燥;应彻底治愈引起抵抗力下降的全身疾患,如贫血、维生素缺乏、内分泌紊乱、糖尿病等。

    二.中耳疾病用药中耳疾病主要是分泌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

    1.分泌性中耳炎该病是引起儿童听力减退常见原因之一。可选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急性期通常采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口服;可采用口服地塞米松或强的松作短期治疗。

    2.化脓性中耳炎本病很常见,以耳痛(急性中耳炎)、耳道流脓、鼓膜穿孔和听力下降为临床特点。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 百拇医药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全身治疗时应控制感染,可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喹诺酮类药物,其中阿莫西林对常见致病菌敏感,治疗费用低廉,为首选用药;其它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等也有很好疗效。鼻腔、鼻咽部应用减充血剂如1%麻黄素,有利于咽鼓管功能的恢复。在鼓膜穿孔前用2%酚甘油滴耳,可消炎止痛。鼓膜穿孔后应用抗生素滴耳液如0.3%氧氟沙星、0.25%~1%氯霉素液滴耳治疗,炎症消退后穿孔多能自行愈合。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局部药物治疗。临床上宜根据不同类型的病变,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炎症明显者,用抗生素药液滴耳;粘膜炎症已基本消退,中耳潮湿者,可用酒精或甘油制剂滴耳,如3%硼酸酒精、3%硼酸甘油等;粉剂如硼酸粉、水杨酸粉等,仅可用于鼓膜大穿孔且分泌物很少者。

    三.内耳疾病用药内耳是人体的感音器官和平衡器官,内耳疾病可导致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和平衡失调。该病一旦发生,除少数可自行恢复外,大多属不可逆性改变,需行耳康复治疗。临床上通常采用的血管扩张剂(如地巴唑、西比灵)、能量合剂(如ATP、辅酶A)、B族维生素(VitB1、VitB12)、降低血液粘稠度的药物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等,疗效尚难肯定。
, http://www.100md.com
    内耳疾病的另一大症状是眩晕和平衡障碍。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症状以减轻患者痛苦,预防或减少发作次数。眩晕发作期,除卧床休息,减少光、声等刺激,尽量减少头部活动等一般性处理外,可采用下列药物进行治疗(应尽量肌肉或静脉给药):

    ①抗胆碱类药物,如山莨菪碱和东莨菪碱;

    ②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和敏使朗;

    ③钙离子拮抗剂,如西比灵和尼莫地平;

    ④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如5%~7%的碳酸氢钠溶液、倍他啶、罂粟碱、丹参、葛根素等;

    ⑤镇吐药,如二苯哌啶丁醇(眩晕停);

    ⑥前庭功能抑制药,如安定和舒乐安定;

    ⑦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E、B1、B6、C等,作为辅助用药。,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