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的预后与相关检查指标
病脑,1脑电图(EEG)检查,2脑脊液(CSF)检查,3血液检查,4头颅CT及MRI检查,【参考文献】
病毒性脑炎(病脑)是小儿常见的中枢感染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其中,80%为肠道病毒感染,其次为虫媒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病毒和其他病毒等[1]。临床表现复杂,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复惊厥发作、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症状。部分以精神、情绪异常或偏瘫、单瘫、四肢瘫及不自主运动为主要表现。病程大多经过2~3周。多数患儿经过治疗完全恢复,但少数遗留癫痫、肢体瘫痪、智能发育迟缓等后遗症。本文就与病脑预后相关的检查指标作如下综述。1 脑电图(EEG)检查
EEG异常的发生率各文献报道在90%~100%,有的在临床症状不十分明显时,其脑电图即可出现异常,这说明脑实质已有病变存在[2]。一般说来,EEG的表现与临床症状之间有一定的平行关系,即临床症状愈重,EEG的异常率愈高,异常程度愈明显。如伴意识障碍,EEG几乎100%异常,脑电图好转快慢对预后估计有参考价值,脑电图恢复的越快,临床痊愈的机会越高[3]。而且EEG的恢复要比临床症状的消失略晚。尽管病脑的EEG无特异性,但在判断疗效及预后方面,EEG的改善与否有重要的意义。
1.1 波率的改变 早期EEG改变多呈弥漫性发放的慢波增加,θ、δ波节律增强有时可见尖波、棘波[4]。局灶性损害可能多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个别患儿可见到高尖波形,临床多病情重,预后差。在姚旭[2]报道的70例患儿EEG分析发现,轻度异常:基本波较同龄儿童慢化。中度异常:以θ波为主伴高幅散在δ波。重度异常:弥漫性θ波伴高幅慢波,并呈左右交替占优。有学者认为当脑白质受累时,EEG较可能出现弥漫多形、无节律δ波活动,而阵发双侧同步的慢波活动很可能是疾病累及了皮层下灰质。慢波的程度取决于感染的严重程度、意识状态和有关的系统及代谢因素[5]。
1.2 波幅的改变 病脑EEG既可为高波幅改变,也可为低波幅变化。戴琴[6]报道的28例典型病脑患儿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34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