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胃疾病 > 胃病综合 > 更多2
编号:10811438
针刺加隔姜灸治疗胃病(脾虚证)90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5年第18期
针刺疗法,,胃病(脾虚证);针刺疗法;隔姜灸,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参考文献】
     【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刺加隔姜灸治疗胃病(脾虚证)的疗效。方法 在前人针灸治疗脾虚证的针灸穴位基础上筛选足三里、三阴交两穴,针后加隔姜灸。结果 经针刺、隔姜灸1个疗程后,患者食后腹胀、食欲不振症状改善明显,有效率分别达91.5%、92.1%。治疗前后红细胞、血红蛋白变化,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治疗前胃排空延迟者,经治疗后复查胃内钡条残留率明显降低,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本法具有取穴少、效果好、操作简便的优点,为临床治疗胃病(脾虚证)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胃病(脾虚证);针刺疗法;隔姜灸

    胃病患者兼见脾虚证是临床常见的证型之一。西医治疗,除对症处理外,无特别对策。在门诊我们采用针刺加隔姜灸治疗胃病(脾虚证)患者,并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0例中,系我院消化科于2004年1~12月期间所收集的病例,其中门诊30例,住院60例;男54例,女36例;年龄为18~65岁之间,以50~65岁的中老年居多;病程最长为2年,最短3个月,以6~12个月多见。

    1.2 诊断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制的《中医内外妇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气虚主证:①舌质淡,舌体胖或有齿印苔薄白;②脉细弱;③体倦乏力;④神疲懒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4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