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压力变成盈利起点
一方面,在寻求生产和环境成本最优化原则的驱动下,全球非专利药的原料药采购中心正向中国转移;另一方面,在药品降价和各种生产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下,企业的盈利空间正在被压缩。放弃或坚持,进攻或退守,中国原料药企业再度选择——
■求变 推新品寻找盈利点
时隔仅仅半年,一家原料药企档纳纯霰愦痈叱被蛄说凸取=衲?br>5月在大连参加原料药会议时,齐鲁安替比奥制药公司的销售经理侯传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为公司的骄人业绩满心欢喜,然而当11月15日记者在杭州原料药交易会上再次见到他时,他却满脸愁容,情绪低落,尽管此时他刚被提升为公司的副总经理。
“10月份出台的药品降价政策对我们影响太大,我们的主导产品都在降价范围内。不单单是因为价格降低了,更重要的是客户对我们的原料采购量大为减少。”侯传山一脸无奈地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只好又推出了一些新品种。”
, http://www.100md.com
在该公司印发的“新品”宣传单上,记者看到有头孢匹胺、头孢丙烯、头孢克肟等8个品种。
据记者观察,这种靠推出新品的方式来弥补损失、增加盈利点的情况在此次原料药交易会上并不鲜见。
在阿拉宾度·同领(大同)药业有限公司的展台前,重点推介的品种除了其拳头产品阿莫西林、头孢拉定之外,还有一些所谓的“小品种”(市场需求和生产规模均较小的品种),如美洛西林钠、氯唑西林钠等。该公司总经理李汉琪解释说,由于阿莫西林等产品近年来不赚钱,所以只好开发一些“小品种”,希望能为公司带来新的盈利点。
而靠螺旋霉素起家的河南天方药业也开始做起了辛伐他汀。天方药业有关人士介绍说,公司已经决定投资1.5亿元建设该项目。
更有甚者,连近几年来在特色原料药市场声名鹊起的海正药业、华海药业也开始求新求变,不再满足于原料药的生产和销售,而是要做制剂。据悉,海正药业已经推出了几个制剂产品,华海药业在制剂领域的投资规模也不下亿元。
, 百拇医药
作为国内原料药生产巨头,华北制药集团也在积极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其副总经理李东久告诉记者,公司在免疫抑制剂、植物提取物等领域已经有所斩获。
■调整 巩固优势+扩大领域
据悉,石家庄制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鲁抗医药集团董事长章建辉、新华制药集团董事长贺端湜等业内重量级人物均亲临此次杭州原料药交易会现场,他们的出场似乎与药品降价引发的企业外部竞争环境变化有关,也与华北制药和DSM(帝斯曼)近期的大手笔合资有关。与齐鲁安替比奥制药公司相同的是,这些原料药巨头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国家药品降价政策的影响,有些企业盈利空间被压缩,有些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而前不久华北制药和DSM的合资,更加重了这些企业的压力。
“华北制药引进了外资,往前迈进了一大步,其他企业的领导人难免会盘算一番,即便华药与DSM的合资对其没有实质性影响。”有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
, 百拇医药
压力往往会转变为动力。其实随着竞争的加剧,很多原料药生产企业已经开始思变,只不过有的属于策略调整,有的则可能是战略调整。
石药集团国际市场部总监李剑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药品降价政策的实施尽管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也因此会做出相应的策略调整,但是还不至于影响企业的发展战略。在此次展会上,石药集团重点向外界推介了今年年初投产的中润(内蒙古)公司,明确宣传该公司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青霉素生产基地和全球最大的阿莫西林原料药生产基地。
“即便现在行情不太好,巨头们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固有的优势项目,而且只会加强不会削弱。”有业内人士认为。
“大家都不赚钱,但是又都在不断地扩产,希望通过把产量做大来摊薄成本,并把一些对手挤垮,这样就能迎来曙光了。”李汉琪的说法印证了上述观点。
“与国有企业相比,我们公司的包袱小一些,亏损也会少一点,我们期望明年能过上好日子,但国有企业或许还要熬四五年。”李汉琪说,“今年10月份以来,阿莫西林的价格已经有所回升。”看来,对阿拉宾度·同领(大同)药业公司来说,开发一些“小品种”也仅仅是权宜之计。
, 百拇医药
原料药的周期性亦影响着企业领导人的决策。在广东肇庆星湖科技公司的展台前,记者看到络绎不绝的人群前来咨询该公司的主导产品肌苷是否有货。据该公司市场部经理罗荣艳介绍,最近肌苷行情日渐火爆,价格已经翻了一番,而且供不应求,这可能与保健品市场的升温和禽流感疫情的暴发有关。而在此之前肌苷的销路并不好。星湖科技以守株待兔的方式“等”来了机遇。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王普善教授认为,企业能够守住有市场的老产品,事实上也是一种创新。因为这些产品本身就具有创新的内涵。
而有些企业的“变”则可以看作是战略上的调整。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海正药业近几年已经树立起了出口型原料药企业形象,并被国内诸多原料药企业奉为学习的榜样,但是由于没有开发巨大的国内市场,长此下去,十年、二十年之后,海正药业或许就会沦为二流、三流企业,“他们现在开始做制剂而且主要针对国内市场,应该是意识到了潜在危机而做出的战略调整。”
, http://www.100md.com
■机遇 全球采购中心向中国转移
李东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的医药产业目前正在十字路口徘徊,中国企业不仅要参与国内市场竞争,还要在国际市场上与跨国公司竞争,压力非常大。而国内企业间的过度竞争、恶性竞争带来的产能过剩则是目前最大的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是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大国,特别是在维生素C、青霉素工业盐等大宗量产品上具有显著优势。不过在经历了前几年不同程度的贸易竞争和产业扩张之后,中国大宗原料药的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渐丧失。而随着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中国在原料药领域所受到的冲击日益加剧。
有利的情形则是,近年来,随着非专利药比例在世界主要药品消费市场的不断提高,在寻求生产和环境成本最优化原则的驱动下,全球非专利药的原料药采购中心正转向中国,而中国企业在经历了重重磨难之后,正变得日益强大,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有些企业已经开始“走出去”。
, http://www.100md.com
“原料药采购中心向中国转移,对国内企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健康网首席研究员吴惠芳说,一方面,国外公司在中国采购基础原料药的比例将加大,直接导致我国原料药出口增加;另一方面,外国公司在中国开始设立定向加工厂,其产品专供出口,为国内企业从事外包、委托加工等业务提供了机会。
这种机遇对于国内原料药巨头来说具有战略性意义。吴惠芳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前不久华药与DSM的合资,可以看作是华药承担了DSM的全球采购任务,“华药借机还能够实现改制,增强盈利能力,有何不好?”
吴惠芳甚至认为,国内那些原料药巨头亦可以向跨国公司学习,那些外形“傻、大、笨、粗”、产品附加值不高的原料,何不从其他小型专业化公司采购?“譬如说,华药与河南华星药厂本身就有较深的渊源,二者联起手来一定能够双赢。”
对于中小型原料药企业,吴惠芳认为应该走特色品种经营之路。一方面,专业化分工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国际上对原料药的认证均为产品认证,某一产品通过了国际认证,即可以在国际市场畅通无阻。近年来海正药业的成功就是采取的这种策略。
, 百拇医药
在此次原料药会上,记者发现已经有很多企业开始走特色品种经营之路。如健康元集团下属的海滨制药厂。该公司着力打造的美罗培南主要出口国际市场,目前已经取得了不俗业绩,并吸引了更多企业投资上马该项目。而即便是受降价政策影响很大的齐鲁安替比奥制药公司,走的亦是特色品种经营之路。该公司专门生产头孢菌素原料药,并在该领域形成了强大的研发实力,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在10月份的药品降价政策出台之后,该公司又迅速推出了一些不受降价政策影响的新品种,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风险。
文/本报记者 魏小刚
11月15日,第55届中国国际医药原料药/中间体/包装/设备秋季交易会(API China)在杭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此次展会由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展出面积达3.5万平方米。展会不仅吸引了华北制药、石药集团、哈药集团、新华制药、鲁抗医药等国内龙头制药企业以及上千家化工、医药辅料、包装设备企业参展,更有来自美国、德国、印度、日本、韩国等多家跨国企业或其在华的合资、独资企业前来助阵。图为开幕式盛况。
本报记者 熊光明 摄影报道, http://www.100md.com